林宇和蘇瑤站在科技展覽會的人群中,望著彼此眼中躍動的光芒,一股熱血在胸腔翻涌。蘇瑤從背包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公式和潦草的字跡,“這是我之前研究的神經網絡算法模型,雖然項目失敗了,但我覺得有些思路可以借鑒。”林宇接過那張紙,指尖微微顫抖——那些復雜的公式和注解背后,分明是一個科研者無數個日夜的執著與不甘。
“我導師說我的研究方向太理想化,投資人覺得風險太高。”蘇瑤苦笑一聲,馬尾辮隨著她的動作輕晃,“但我知道,真正的科技突破往往就藏在這些‘不可能’里。”林宇緊緊攥住那張紙,仿佛握住了一顆同樣熾熱的科技之心,“我們需要的不是‘安全’,而是‘可能’。明天下午三點,我在母校的創客實驗室等你,我們組建自己的團隊。”
第二天,陽光透過實驗室的落地窗灑在幾張拼湊的會議桌上。林宇早早到來了,他調試著全息投影儀,屏幕上跳動著各種代碼。蘇瑤踩著點推門而入,身后跟著一位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的老者——正是林宇的導師,林教授。老人扶了扶眼鏡,目光掃過實驗室里簡陋卻齊全的設備,“林宇,你總說要做改變世界的科技,現在可算邁出第一步了。”
隨著會議室的門再次打開,一個扎著雙馬尾的少女抱著筆記本電腦闖了進來,屏幕上赫然是實時股市數據。“我叫陳曦,黑客技術一流,能幫你們搞定所有數據問題。”她狡黠一笑,手指在鍵盤上翻飛,“不過得管飯,我飯量很大。”角落里傳來低沉的男聲,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正埋頭組裝機械臂,“周巖,機械工程博士,能造出會跳舞的機器人。”他舉起剛組裝好的金屬手臂,關節靈活得如同人類手指。
林教授輕輕敲了敲桌子,全息投影亮起一張全球科技版圖,“我們的目標不是跟風模仿,而是創造真正顛覆性的技術。”他指向版圖上代表醫療領域的區域,“智能仿生器官項目,既能突破醫療瓶頸,又有足夠的技術深度。”蘇瑤立刻打開自己的筆記本,神經網絡模型在屏幕上展開,“我們可以用自適應算法讓仿生器官與人體完美契合,但需要突破生物電信號傳導技術。”
會議室突然陷入沉默,陳曦的手指停在鍵盤上,“這項目至少得燒三個億,我們連啟動資金都沒有。”周巖的機械臂“咔嗒”一聲停在半空。林宇卻笑了,他打開一個加密文件夾,里面是數十份專利證書,“展覽會上有家企業對我的機器人技術很感興趣,我們可以先合作開發工業機器人,用盈利支撐仿生器官項目。”蘇瑤的眼睛亮了起來,“就像造火箭需要先用衛星回收技術賺錢一樣,分階段推進!”
“但工業機器人市場已經飽和了!”周巖皺眉道。林全息投影切換成一組數據,“傳統機器人故障率高達15%,而我的動態平衡算法能降到3%以內。我們可以主打高危作業領域。”陳曦突然敲擊鍵盤,調出一家能源公司的招標信息,“剛好這家公司下個月要采購特種機器人,我們可以試試競標。”
林教授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光中閃過精芒,“但競標需要完整的技術方案,我們只有兩周時間。”會議室里頓時炸開了鍋,蘇瑤抓起白板筆瘋狂書寫算法框架,周巖開始拆解實驗室里的舊機械臂,陳曦的黑客技術快速獲取行業數據,林宇則忙著整合所有人的思路。夕陽西下時,一份布滿紅藍批注的方案初稿終于成型。
“團隊名稱就叫‘星耀科技’吧。”林宇望著窗外漸次亮起的城市燈火,“我們要像星星一樣,在科技的長夜里閃耀自己的光芒。”蘇瑤輕輕撫過方案封面上那枚用代碼拼成的星星徽章,嘴角揚起一抹倔強的弧度——那些曾讓她跌入低谷的挫折,此刻都化作了重新攀登的力量。
實驗室的燈光徹夜未熄,星耀科技的齒輪,開始緩緩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