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前言

今天的印度將走向何方?它已經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它是會繼續崛起,還是會令人失望地停滯在較低的增長率上,不足以為千百萬加入勞動力隊伍的人們提供就業機會?全世界的制造商將會爭先恐后來印度開展生產?還是說,過去幾十年來制造業就業占比的停滯不前表明印度已錯過了登上工業發展班車的良機?印度是準備擁抱未來,還是沉溺于糾纏過去?印度人過得都還好嗎?還是說這個國家正變得越發不平等,上層社會將迎來最好的時光,而中產階級在緩慢沉淪?

以上疑問反映了圍繞印度經濟而爭論的雙方觀點。一方無限度地看好,不愿意正視對印度必將躋身世界上最富裕最強大國家之列的任何擔憂。另一方則充滿挑剔,無視正在發生的任何積極現象。是否真如劍橋大學經濟學家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所言:“你說的關于印度的任何真相,反過來都同樣成立?”還是說,某一方的觀點比另一方更接近真相?

對此如何作答至關重要,因為樂觀者認為,但凡有必要,印度政府就應該強力推行自己的意志,哪怕冒著走向威權主義的風險。以中國的經歷來看,其經濟規模從20世紀60年代與印度比肩,發展到如今印度的5倍以上,躋身世界經濟的兩個超級大國之列。悲觀者則相信,印度現任政府更擅長的是管控和壓制令人不快的事實,而非真正為民眾創造福利。只不過,他們這邊一直沒能提供有說服力的替代方案。

今天的印度顯然存在著一種不安,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他們是印度人口中規模最大且數量仍在增長的那部分群體,已經不滿足于陳詞濫調。他們想要新的解決方案:能給予他們良好的工作崗位而非施舍救濟,能改善如今的生活狀況而非要求他們繼續忍耐。如今輪到印度騰飛的樂觀情緒只能暫時給他們提供支撐。

印度需要一個希望走向何方的愿景,因為這將決定當前要做的選擇。為展望各種可能性,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樂觀者和悲觀者圍繞當今印度發展軌跡的爭論。

我們將在本書中解釋,為什么我們認為悲觀者正確地指出了許多事實,而過分樂觀者掩蓋了印度經濟中正在顯現的裂痕。太多的印度年輕人既沒有工作,也沒有找到工作的希望,于是放棄了尋找。勞動年齡女性被雇用的比例只有可憐的五分之一,是二十國集團中最低的。男性的情況同樣令人汗顏。印度浪費了太多的人力資本,很可能因為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工作崗位,而揮霍掉自己的人口紅利,即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增加應該帶來的收益。

同時,新的風暴還在積聚。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疫情和氣候災害帶來的擾動正在迫使企業界反思其全球供應鏈,許多跨國企業考慮對制造環節實施近岸外包甚至回流(reshoring)。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工作崗位還有可能通過機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算法實現自動化。

印度需要解決方案。樂觀者認為政府做對了某些事情,這點不假。建立覆蓋全印度的商品和服務稅,以取代各邦自行其是的五花八門的稅收——此類市場一體化改革建議很早就已提出,如今終于由現任政府付諸實施。印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興建高速公路、隧道和農村道路。利用數字堆棧(稍后將詳細介紹)和大規模開設銀行賬戶,政府可以直接實施福利轉移支付,在惠及受益人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資金漏損。2023年9月,印度在新德里成功組織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發表的會議宣言在若干棘手議題上達成共識,出色地完成了輪值主席國的任期。

這些都是積極的進步。政府展示了執行能力,尤其是在所需行動(如興修道路、廁所乃至雕像)較為明確,或者相關框架(如數字堆棧)已經由前任政府推出的情況下。對于一個在太多時候無法將計劃落實的國家,這是可喜的變化。

然而,現任政府發起的各種行動并非都取得了成功,特別是它自己設想的一些行動。發展可持續的國民友好型智慧城市的行動,促進制造業發展的與生產掛鉤的激勵措施(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PLI),農業市場改革,以及在2016年11月廢除500盧比和1000盧比(在當時分別相當于7美元和14美元)面額紙幣的去紙幣化激進措施等,都效果不佳甚至造成破壞。私人部門的投資在過去10年保持不溫不火的狀態,說明社會對未來前景缺乏信心。

或許最令人擔憂的是,關于如何創造工作崗位的經濟思維仍停留在過去,印度依然試圖用保護主義和補貼措施來促進制造業發展。對于如何積累這個國家最寶貴的資產,即民眾的技能,以應對前方的巨大挑戰,包括現任政府在內的歷屆印度政府均無所作為。為理解這點的重要意義,我們必須弄清楚經濟增長規律已發生了哪些變化。

全球供應鏈的改變

貨物運輸費用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幅下降。跨國公司開始尋求成本最低的生產地點,因為最終產品可以很便利地輸送到作為消費目的地的發達國家。當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啟動市場化改革時,跨國企業在決定生產地點時注意到中國廉價但技能不足的勞動力與昂貴的歐盟勞動力的差異,它們發現把僅需低技能的制造活動,主要是將進口部件組裝成最終產品(如收音機和電視機等)的工作,外包給中國是合理的選擇。這種勞動套利帶來的成本節約幅度極大,使企業可以無視在中國開展生產要面臨的某些早期困難(如基礎設施不足),而毅然開辦工廠。隨著中國走上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發展路徑,生產迅速擴大,其現代化工廠能夠開展大規模生產,滿足發達國家的巨大需求。

最終,隨著中國走向富裕,其基礎設施得以改善,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得以提升,即便是更為復雜的制造活動(如之前需要進口的收音機和電視機部件的生產),成本也得以降低。于是跨國企業把全部制造活動都轉移到中國。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中國從貧困國家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從僅需低技能的組裝線開始的這種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發展路徑在其他東亞經濟體也發揮了作用,如日本、韓國等,也包括中國臺灣。因此印度現任政府自然而然也會考慮追隨這一路線。

后文將指出,這一簡單敘事忽略了中國走向成功的某些重要細節。但目前仍可以認為,中國乃至東亞發展路徑的起點是以廉價勞動力吸引全球(及本地)制造商,開展對技能要求不高的出口產品組裝業務。廉價勞動力帶來的成本優勢和利潤是其他一切發展的基礎。

但對希望追隨中國路徑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后起國家來說,不幸之處在于勞動力成本優勢已不復存在。一方面,中國人口規模巨大,至今仍未耗盡其農業中的剩余勞動力儲備,特別是在西部省份。因此,今天后起國家的勞動力在與依舊廉價的中國勞動力和其他后起國家的勞動力相競爭,而非與美國或日本的昂貴勞動力相競爭。能否攀升到更復雜的制造活動也無把握,因為中國、馬來西亞及泰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已經大幅改進了物流系統,能夠很便利且廉價地在全球各地輸送較為先進的制造部件。換句話說,在全球供應鏈的制造部分,每個環節都面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另外,一個國家加入低技能組裝生產既不能確保獲得利潤,也不一定能進入技能要求更高的其他制造業領域。

各個環節的不同競爭程度造成了產品附加值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不同分布,這有時被稱作“微笑曲線”。[1]供應鏈初始階段的研發設計等帶來的附加值非常高,中間階段的實物制造帶來的附加值較低,而在產品抵達消費者之前的終端服務環節(如品牌、營銷、廣告、銷售、金融和內容服務等)又再度產生大量附加值。我們把全球供應鏈不同環節的附加值分布點按上述次序標注出來,就會得到一條類似微笑的曲線。

例如,蘋果公司的絕大多數手機是由臺資的富士康公司在中國大陸組裝,而非自己生產。蘋果公司如今的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富士康公司的市值則不足500億美元。蘋果公司自己不制造任何東西,市值卻是富士康的60倍以上!這是因為它要在手機的全球供應鏈初始階段提供研發和設計服務,在末期階段負責品牌形象、市場宣傳和內容支持[包括蘋果公司開發的數字媒體播放應用程序iTunes和App Store(應用商店)等服務]。它在這些階段遭遇的競爭程度較低,利潤非常高。當人們在商店購買蘋果手機時,僅有約三分之一的附加值歸屬制造階段,其中一小部分歸屬組裝環節,并且因為競爭非常激烈,所以該環節的利潤相當微薄。[2]這就是蘋果公司與富士康公司市值差異巨大的根源。并非所有全球供應鏈都采用這一模式,但許多與之類似。

出于我們在后文將闡述的若干原因,印度錯過了制造業發展的班車,而中國趕上了。在錯失之后,印度目前正在努力通過巨額補貼以吸引眾多企業前來開展組裝業務。這樣做合適嗎?我們已經找到了部分答案。從低技能組裝生產起步,再逐步升級的中國發展路徑對印度不會特別適用,因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已占據先機并壓低了利潤水平。這么說不是源于對印度實力的悲觀態度,而是認清了世界已經改變的現實。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印度應該輕視制造業。事實上,印度需要所有能夠創造出來的工作崗位,在提升制造業的吸引力時,應該更多關注改善基本面,如改進物質基礎設施,讓營商環境變得更加便利和穩定,提升勞動力素質等,而非將大筆寶貴補貼投向制造商。目前外國投資較為活躍的泰米爾納德邦等幾個邦確實也是這么做的。

不過,根據我們對全球供應鏈附加值格局變化的理解,印度可以嘗試一條迄今尚未有人探索過且與自身優勢更加貼合的發展道路。在參與競爭時,它應該面向未來而非過去。

即使通過低技能制造業出口向上攀升的道路已經顯著收窄,印度也不應該感到絕望,因為技術進步正在開辟從事直接服務出口以及涉及更高技能的制造業相關服務出口(如芯片設計)的機會窗口。這些領域包含一整套新型生產活動,可望在印度獲得蓬勃發展。

還有,除了出口,印度的企業還可以迎合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我們倡導的發展道路將創造眾多新的工作崗位,尤其是在教育和醫療領域。印度如果想在如今的大多數經濟活動中取得成功,就必須為提升全體民眾的技能而大力投資。集中投資于教育、醫療和職業培訓,將幫助印度人勝任現有的工作崗位,同時吸引制造業和服務業企業來印度尋找更高素質的勞動者。

過去的發展模式是在價值鏈上逐步提升,從對技能要求不高的產品組裝的最低起點開始。要打破這種常規路線,印度必須創造培育創意和創業的環境,在本國催生能推出全然不同的有用產品的更多企業,有意識地占據供應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或者,印度必須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就著眼于從體力向腦力的轉型,這要求全國范圍的共同努力。

對于我們設想的印度發展道路,最好的詮釋方法還是介紹一些案例,包括一個假想案例和幾個現實案例。下面的第一個例子是為世界各國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的商學院,其他例子則將展示制造業和服務業如何以不同方式結合起來,創造出兼具二者特征的全新產品。

在近期實現高附加值服務的直接出口

維諾德·埃拉利(Vinod Erali)教授走下奧拉出租車,向身披紗麗的司機道別。在路過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3]的精心打理的院子時,他能看到院墻之外的學院創業中心,之前畢業的許多學生在那里創建的企業如今已在全球家喻戶曉。他還能看到更遠的地方矗立著印度信息技術學院的鋼結構大樓,那里的許多學生與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的學生合作創業。在過去幾年中,印度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事實上,即便在學院內部,許多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埃拉利教授回想起自己在21世紀20年代早期加入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的情形,當時的教室通常是配備了桌椅和白板的大房間,受歡迎的老師上課時,教室里擠滿了嘰嘰喳喳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如果沒有延續數千年,也至少延續了數百年。埃拉利教授如今仍在下午以此方式授課,但在上午,他的“教室”則是一間布滿攝像頭、麥克風及其他電子設備的小屋,中間有個用玻璃柵欄圍起來的小小圓形區域,被他戲稱為游樂場,是他表演魔術的地方。他的技術員薩米亞已完成設備檢查,并豎起大拇指示意。

埃拉利教授戴上虛擬現實頭盔,眼前出現一個巨大的虛擬教室,該教室以過去的高級MBA(工商管理碩士)課堂作為模板。接下來,學生們的虛擬形象紛紛入座,總共有80人。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繁忙的高層管理者,在從事全職工作的同時攻讀MBA。每名學生都戴上自己的虛擬現實頭盔。經過多年改進,這些機器已經從笨重的不透明設備演化為透明的頭飾,讓教師可以分辨每個人的面孔。埃拉利教授知道學生們的辦公室里都配備一臺特制的電腦,把他們的形象傳遞到虛擬教室中。他自己的設備則更加復雜,因為他總在表演各種動作,從虛空中召喚出影像、圖表和數據,并且與學生們開展激烈的討論。

埃拉利教授介紹了自己最喜歡的案例之一:丹徒公司與碳稅。故事的主角是一家初創企業,他們希望在拉賈斯坦邦的比瓦迪開設工廠,但必須就支付的碳稅金額同當地政府開展談判。學生們已經在聊天機器人和人工助教的輔助下分小組做了必要的測算,此時,他們將在教室里彼此分享和學習。這是學生們期待的教學環節,是他們從世界各地同時加入這一虛擬教室的意義所在。

在啟動討論時,埃拉利教授詢問,如果擔任丹徒公司的CEO(首席執行官),學生們會愿意給地方政府多高的出價。右側的祖瑞女士的虛擬形象被點亮,她說:“我一開始會拒絕付款,要求市政府首先填好通向工廠的道路上的坑洞。”

楊加入進來問:“我們是否需要考慮,市政府官員也有自己的碳稅測算。”

祖瑞反駁說:“開玩笑吧,我所在城市的官員哪有時間和能力做這個,他們只是簡單地推測一下你會付多少錢,收到錢就完事。”

楊反駁說:“我們這里情況不一樣,企業通常要在會議之前提交數據和測算方法,而官員會質疑我們所做的每個假設。”

祖瑞回答說:“謝謝你的介紹,我下周要去你們那里,勸說你們的政府資助我們的森林保護項目。”

案例討論如此進行下去,挑戰和應對挑戰,討論和論證,最后讓包括埃拉利教授在內的所有人都收獲良多。

在乘車回家的時候,埃拉利教授思考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大獲成功的原因。當他在幾年前加入這里時,相關技術已基本實現,另外對于此類教育項目的需求也非常現實,可以讓世界各地繁忙的學員在工作之余獲得受教于頂級商學院的經歷,且沒有間接成本。與任何創業企業類似,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只需要堅信自己的能力,而埃拉利教授也為自己在說服同事時發揮的作用深感自豪。

可是,為什么這些學員在有太多其他選項的情況下,會來這所學院呢?印度的經濟地位提升顯然是個加分項,許多國際業務必須同印度打交道。學員們愿意追隨埃拉利這樣的教授,他不僅熟悉印度,而且在世界各地做過咨詢和研究。同班學員們的多樣化背景進一步增強了吸引力。另外英語授課也能夠加分,盡管實時語言翻譯正在日趨完善。

還有一個吸引學員的要點是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對各種觀點、族裔、性別和國籍保持開放的形象,致力于成為梵語中的“Vasudhaiva Kutumbakam”(意為世界一家)的典范。保持多樣性和開放對話的印度傳統,以及擴大包容性的持續努力同樣起到了顯著的作用。祖瑞在整節課中嚴厲抨擊本國政府官員的行為,而楊的觀點正好相反,但他們對公開表述自己的意見都沒有顧慮,因為他們感覺這個課堂是一個安全的空間,在安全的制度之下,在安全的國家之中。

埃拉利教授認識到技術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從討論和論證中產生,并結合恰當的創造力和努力得以發展的思想才是真正的稀缺資源。該學院成功地讓世界信服,它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創意的搖籃。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埃拉利教授每天下午在普通教室開設的課程上同樣有大量來自其他國家的學員,包括鄰近的東南亞、非洲和中東國家的學員。即便對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言,這些學生的到來也增加了巨大的價值。

西印度卓越管理學院為本地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僅創造了外匯收入,還雇用了大量人員,從埃拉利教授本人到負責技術支持的薩米亞、配合其課程的大量助教、負責調試聊天機器人助理的程序員、維護校園環境的園丁,以及接送他上下班的出租車司機和在家中幫忙的家政人員等。

直接服務出口:新的前沿領域

在過去,服務的出口比制成品的出口困難得多。但正如鮑勃·迪倫在歌中所述,時代正在改變。埃拉利教授和他的課堂來自我們的想象,但與現實的可能世界相距并不遙遠。2021年,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開始推出編程與數據專業三年制學士學位的在線課程。[4]埃拉利教授出口的是教育服務,如今有許多這樣的服務已經可以出口,因為視頻會議已很容易實現,新冠疫情又使它被更多人接受。本書作者拉詹有位在倫敦的朋友是某家大型咨詢公司的高級合伙人,他們正在大規模擴張在印度的業務。

拉詹問:哦,印度的需求增長那么快嗎?

她回答:不,我們是給整個歐洲提供服務。

拉詹問:那是把后臺部門設在印度?

她回答:不,是半前臺的機構,那里的印度咨詢顧問將直接同我們的客戶打交道。我們不再需要把演示文件集中起來,讓倫敦的咨詢顧問去負責,而是由印度的咨詢顧問完成基礎工作并直接向客戶演示,當然,兩個地方依然會保持合作。

拉詹問:如今這樣安排的意義是什么?

她回答:嗯,疫情期間,我們在倫敦的咨詢顧問完全通過網絡與客戶聯系。讓我們認識到咨詢可以遠程提供,不需要經常來到現場。現場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我們可以通過把當地的顧問納入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能夠在印度招聘到非常出色的年輕人,英語流利,薪水則只是倫敦顧問的一小部分。

埃拉利教授與拉詹的朋友都在直接從印度出口服務。印度的信息技術服務出口早已蜚聲世界,而在最近四年里,專業和管理咨詢服務的出口也快速增加,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1%。[5]除這些直接服務外,制成品中同樣包含服務。世界上許多頂級制造企業如今都在印度設立了大型研發和設計機構。據估計,大約20%的芯片設計是在印度完成的。[6]自新冠疫情以來,由所謂全球能力中心(global capability centers,GCCs)完成的此類工作對出口做出了極大貢獻。印度有大約1600家此類中心,占全球總數的40%以上。[7]它們的快速擴張反映在其創造的工作崗位上,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NASSCOM)的數據顯示,各類全球能力中心在2023財年的新聘員工數達到約28萬人,而此前五年的總數約為38萬人。[8]另外,預期將有更多的全球能力中心到印度運營。

內嵌于服務的制造與內嵌于制造的服務

各類產品可能以不同方式把制造和服務結合起來。我們將看到蒂爾菲(Tilfi)公司,它在貝拿勒斯(當地稱為瓦拉納西)開了一家店,卻通過線上向全世界銷售瓦拉納西高級絲綢紗麗,在保護印度遺產的同時給傳統手藝人創造了工作機會。蒂爾菲這樣的機構給傳統產品加入了新的有趣設計,他們創立了一個大品牌,讓客戶可以信任產品質量。他們提升了手藝人的收入,又創造出許多新的崗位。

我們還會看到以創新方式在服務與制造結合點上攪動傳統市場的企業。Lenskart是一家眼鏡企業,其分支機構遍布印度各個城市,其廣告經常出現在電視和網絡上。該企業發展出一種巧妙的商業模式,把定制生產與直接服務結合起來:讓用戶在線挑選鏡框,然后到當地的店鋪檢測視力并定制眼鏡。從鏡框、鏡片到配件的一切部件都在他們位于古爾岡的工廠里生產,成品則會在兩天之內送到顧客手上。

另一個市場攪動者是Moglix,B2B(企業對企業)類型的供應平臺。你的工廠需要螺母或者車床嗎?Moglix建立了這些產品來源地的龐大數據庫,你只需在上面下單,他們就會送到你的工廠。Lenskart與Moglix都是印度本土成長起來的創新企業,一家把服務與制造相結合,另一家則發明了面向制造商的服務,它們都通過新技術的明智應用創造出巨大價值和眾多就業崗位。

iD新鮮食品與教育的偉大力量

服務還可以和傳統產品的制造相結合,例如印度流行的早餐食品米糕所用的面糊,iD新鮮食品公司(iD Fresh Food)就制作和分銷這種產品。該公司的一位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P.C.Musthafa)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堪稱我們期待的新印度的典范。他的父親是喀拉拉邦瓦亞納德地區的工人,負責在地里挖生姜,然后清洗生姜并裝上卡車。對幼小的穆斯塔法而言,能保證一日三餐都是遙遠的夢想。他們居住的村子附近有一所學校,但穆斯塔法在六年級時考試不及格,就此輟學,與父親一起打工。

不久后的一天,那所學校一位好心的數學老師“馬修先生”來到地里,把穆斯塔法叫到旁邊談話。他問:“你真的愿意一輩子這樣當工人,還是想繼續學習,像老師們那樣生活?如果想學習,就回來吧。”穆斯塔法回到了學校,在低一年級的同學們的嘲笑和羞辱中重新讀六年級。老師馬修先生勸告他:“如果嚴重缺乏信心,那就先關注小幅的進步。”穆斯塔法于是把精力放在數學上,并在全班名列前茅,同學們也開始把他當作自己的一員。隨著信心增強,穆斯塔法最終在總分上也變得出類拔萃,并且被著名的卡利卡特國立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本科項目錄取。

畢業后,穆斯塔法得到了月薪1.4萬盧比(當時約合300美元)的工作。當他把第一個月的薪水交給父親時,他父親非常震驚:“天啊,你頭一個月掙的錢就比我一年掙的還多。”

穆斯塔法隨后到中東和英國工作,再返回印度,到班加羅爾的印度管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學位,最終打算自己創業。當時他有幾個堂兄弟是小雜貨店老板,在出售米糕面糊。面糊裝在塑料包裝袋里,袋口通常用橡皮筋扎住。顧客經常抱怨面糊的新鮮度和質量,但供應方很少做出改進。與過去的歷代企業家一樣,穆斯塔法和他的堂兄弟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與堂兄弟聯手,再加上約5萬盧比(當時約合1000美元)的儲蓄,穆斯塔法花了一整年時間待在工棚里,利用一臺碾磨機、一部稱重機和一部封口機,將大米、黑扁豆和葫蘆巴籽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并碾磨,以制作最好的米糕面糊。他們最終在2006年推出了自己的產品,用“iD Fresh Food”作為商標,每天生產100份1千克裝的面糊,但其中90份未能售出。兩三年后,他們的銷量提升,每天生產約2000份,推廣到300家商鋪,但仍有約500份滯銷。

穆斯塔法意識到,他需要把在MBA課堂里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工作上,用更先進的方法來預測每家店鋪的銷量。很快,他改進了公司的數據獲取和分析辦法,使自己可以預測每家店鋪的需求,從而減少了浪費。如今他們的總體損耗率為4%,在深度了解的班加羅爾市場則僅為1%。滯銷部分會被賣給賓館和餐廳,最后剩下的則捐贈給從事食品救濟的慈善機構。這種即時加工的流程有助于維護產品的新鮮度,減少浪費(通過改進短期需求來實現),并可以用較低的庫存來支撐整個業務。

穆斯塔法曾遭遇過很艱難的時刻,無法給員工按時發放薪水,拖欠兒子的學費。或許是因為自己知道貧窮的滋味,他一直嘗試用低負債來維持經營,把利潤留在企業。如今的iD新鮮食品公司已擁有5家工廠、650輛貨車和2500名員工,其中許多來自印度的偏僻地方(穆斯塔法很同情偏遠農村地區來的員工),鞏固了自己在米糕和卷餅面糊市場上的地位,并拓展到若干新的產品領域,如帕拉塔和薄餅(均為印度特有的面包)、酸奶、咖啡和西式面包等。

如企業名稱所示,iD新鮮食品公司的所有產品都強調新鮮度、天然成分(穆斯塔法驕傲地宣稱“這是奶奶們會用的”)以及簡潔衛生的生產流程。該公司甚至在工廠中安裝了攝像頭并連接到網站,讓顧客可以隨時監督工廠運行。[9]他們已經走向海外,在阿聯酋的阿治曼開設了一家工廠,如今有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中東地區。

在回顧此前的人生經歷時,穆斯塔法認識到教育對改變命運的重要性,特別是馬修先生這樣的人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給一個孩子帶來希望。穆斯塔法也記得自己的父親所做的犧牲:為了讓孩子完成學業,他每天都少吃一頓飯。穆斯塔法給創業新手的建議是,不要忽略能夠解決的簡單問題,想當然地以為自然會有人去處理。實際上沒有人去做,機會就會白白流失。與此同時,他告誡企業家別過多追隨別人:真正有創見的解決方案將更能實現抱負,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工作、工作還是工作

穆斯塔法的勵志故事展示了教育的偉大力量,同時也表明如今的產品是更加復雜的制造與服務的組合:創業者在工棚里用了一整年時間反復開展試驗,以尋找口味出色并能保持幾天新鮮度的最佳面糊配方;利用品牌宣傳和包裝,加上在工廠里安裝攝像頭,給顧客帶來衛生和品質保證;送貨車隊、需求預測與物流管理,以確保及時的生產和運輸,所有這些都是穆斯塔法銷售的產品的關鍵組成環節,遠遠超出簡單的面糊制作。

更廣泛的一點啟示則是,盡管印度確實需要低技能制造業就業崗位,但如果把國家的全部希望、資源和努力都投入這些領域,則是進取心不足和想象力貧乏的表現。低技能制造業的成功不會給印度帶來有更高附加值的、更發達的制造業。而如果印度能改善直接服務出口或者與制造業捆綁的服務出口的能力,則可以創造更多的優質工作崗位。事實上,員工掌握的技能還能讓印度企業闖入高技能制造業領域。稍后我們將介紹以金奈為基地的阿格尼庫爾公司,它負責設計和制造采用3D(三維)打印技術的60英尺(約18.29米)長的液體燃料火箭,可以把100千克重的貨物發射到400英里(約643.74千米)以外的太空。對該公司而言,制造過程主要就是打印。就像大多數印度人在使用手機之前沒有裝配固定電話的經歷,印度有可能大幅度跨越低技能制造業,進入供應鏈上附加值更高的環節。

我們關于供應鏈微笑曲線的討論表明,致富不僅是在服務業或制造業之間做出選擇,還涉及占據高附加值業務的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掌握知識產權是如今商業戰場的制高點,包括研究開發、設計和產品中使用的軟件等,由此可以控制其他業務。蘋果公司正是借此掌控了手機業務的主導權。所以,我們之后將談到的一家印度企業Tejas網絡公司也希望能夠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銷售5G(第五代通信技術)網絡,這是超級大國集團之外的任何企業迄今尚未實現的目標。

從之前談到的芯片設計的份額可以看出,目前印度創造的知識產權數量很多,但這些成果主要歸屬跨國企業。印度還沒有高通或英偉達那樣的芯片企業,它們主導芯片設計,將其交給臺積電公司制造,然后發售到全世界。印度急需創造更多的知識產權,并掌握其所有權。

除提升民眾的能力之外,這要求印度從改進型研究開發轉向基礎型研究和產品開發,前者是如今在制造業取得眾多成就的源泉,包括廉價摩托車和仿制藥等。因此,目前的要務是創建更多的“現代印度神廟”,即能夠推動研究、帶來創新藥等產品突破的一流大學。這些學校應該與企業界合作,將發明創意商業化。除個別情況外,印度制藥企業在今天的估值主要來自非專利仿制藥。它們應該爭取在全球銷售專利藥,大幅提升自身價值。綜合大學必須做好博士生的培養,讓他們畢業后大批加入實驗研究機構,并成為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的教師。專業類高校則應該培養更多穆斯塔法那樣的學生,以他的傳奇經歷作為模板,讓更多人能通過創業活動在一代人時間里實現財富飛躍。

本書中隨處可見的各種案例表明,印度正在發生許多積極的變化,這毫無疑問源自民眾的活力與能力。在我們撰寫書稿時,一家杰出的公共事業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ISRO)——成功地在月球南極實現了月球車著陸,這是世界首創,也讓印度成為第四個成功著陸月球的國家。

那么,印度目前已經做得足夠好了嗎?上述成就顯示了印度的廣闊潛力,但印度能做的還可以多得多,而要打破原有的發展模式,也必須有更多作為。這個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國家應該憧憬,在諾貝爾獎得主、專利成果、跨國企業CEO和奧運會金牌數量等方面也能占據六分之一的份額,而今天顯然還有待提升。另一個揭示現有差距的指標是,在2024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尚未有一所印度的大學躋身前200名的行列。

當然,任何一條印度發展道路也不能只注重改善頂層群體的境遇。我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給千百萬正在尋找工作并感到心灰意冷的人提供出路。印度需要給那些掙扎在貧困線上的群體創造更好的工作崗位,給陷入貧困的群體編織有效的安全網。在新冠疫情之前的那一整年,印度的農業從業者增加了3400萬,而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只增加了930萬,導致農業勞動力就業比例繼續提高,這對高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實屬罕見。按照這樣的標準,印度是在倒退!印度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首先必須弄清楚輕重緩急,可目前并沒有做到。

例如,印度政府與美國半導體巨頭美光科技公司于2023年6月達成協議,在古吉拉特邦興建半導體工廠。如果順利實施,這需要27.5億美元投資,其中70%是來自古吉拉特邦和聯邦政府的直接補貼,可以創造約5000個就業崗位。因此,印度將為5000個就業崗位花費大約20億美元,也就是每個崗位4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工廠的任務只是組裝和部分測試,并不包含研發。[10]即便它最終能夠帶來一些芯片制造業務——那將需要多得多的補貼——也并不屬于為手機提供的精密邏輯芯片的類型。此外為制造芯片,印度還需要依賴進口的晶圓和機器。

這20億美元作為給外國企業的補貼,將收效甚微。這些補貼竟然超過了印度聯邦政府給大學教育提供的全年53億美元預算的三分之一!放棄那5000個低水平就業崗位,用這些錢能支持多少一流大學,開展多少研究,培養多少數量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在資源極為有限的印度,選擇給美光科技公司提供補貼,而非改善中學和大學教育,表明政策優先次序出了大問題,這將導致糟糕的結果。

總之,我們相信印度如果能掌握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知識產權,將不僅能夠創造基于研究和設計的高附加值產品,還可以帶來供應鏈中的眾多低技能崗位。印度可以選擇前人未曾嘗試的占據制高點的道路,在需要時沿著價值鏈順流而下拓展,而不是從底部開始沿著價值鏈向上攀爬。

為此,印度急需理順資源配置的輕重緩急。是創造更多一流大學,培養世界級的芯片開發人員并收獲相應的利潤,還是把幾十億美元補貼用在落后于前沿水平數代的芯片制造上?在戰略層面,印度應該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哪個環節:是選擇最具比較優勢的環節,還是最弱的環節?

如何實現目標?

由大學提供創意,并由有野心的企業家將其變成產品,這會讓印度占據能提供眾多優質工作崗位的制高點。但印度仍有太多年輕人缺乏充足的技能和培訓。印度需要給求職者創造就業機會,還需要讓人們為從事理想的工作做好準備。

印度必須首先準確評估當前的現狀。年復一年,細致入微的《教育狀況年度報告》(Annual Status of Education Report,ASER)強調了印度教育系統的學習差距。例如在2018年,三年級學生中只有不到30%能夠完成二年級的讀寫練習,五年級學生中只有不到30%能夠解答二年級的數學問題。[11]新冠疫情則讓印度的孩子落后得更遠。此外,印度兒童營養不良的比率依然高得不正常。他們更難以在學校掌握技能,許多人在小學階段就被迫輟學。而制造業的大部分工作(包括所謂低技能崗位)要求員工有更強的能力。教育落后讓制造商普遍擔心在印度找不到合適的勞動者。

完成中小學教育的人有很多上了大學。印度雖然有一批能力出眾、光芒耀眼的出自優秀大學的精英畢業生,受到跨國企業的熱烈追逐,并且會給國家期望發展的創新經濟輸送初始人才,但培養的人數仍不夠多。許多人雖然上了大學,卻沒有掌握多少有用的技能。的確,Wheebox(一個全球遠程監考評估服務平臺)于202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印度有大約50%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勝任工作。[12]

罷工行動等傳統經濟沖突已經退潮,但就業能力低下導致的工作機會稀缺、大規模失業和情緒沮喪的惡性循環,如今正形成新型社會沖突。2023年夏季,梅泰人和庫基人在靠近邊境的曼尼普爾邦爆發血腥沖突,其根源正是年輕人缺乏經濟出路,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于保留名額制度和土地購買限制的不公平的憤怒。印度有待改進的地方確實太多了。

在本書第一篇,我們將解釋思想、創意和人力資本如何在經濟增長與發展中變得越發重要,無論是對制造業還是服務業,乃至農產品加工業,都是如此。我們將指出,直接服務出口(如埃拉利教授的工作)和內嵌于制成品的服務業出口(如蒂爾菲紗麗、Tejas網絡以及多家跨國企業的全球能力中心等)正變得越發普遍,并能給印度帶來更多高質量的工作崗位,它們已經顯著促進了印度的出口,并能夠做出比當前更重要得多的貢獻。我們還將指出,包括教育、醫療和金融等在內的面向本土市場的服務會給不同技能水平的人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當然,強調高技能服務業面臨的巨大機遇,并不意味著印度應該忽略生產活動的其他領域。以創新產品和印度工程技術實力為核心的制造業需要繁榮起來。隨著印度的成長,建筑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和零售業等部門都會擴張,給普通技能水平的民眾提供工作崗位。

所有這些可能的工作崗位的一個共同點在于,提升印度人的能力以增加他們致富的機會。本書第二篇將討論印度的相應對策。我們將指出,印度需要在三個方面推進改革:國家治理改革、促進人力資本形成的改革,以及培育創新環境的改革。

我們將首先討論國家治理改革,因為我們相信對教育和醫療的投資不足并非某一屆印度政府的過錯,而是與印度的國家構建方式密切相關,這種構建方式在國家走向獨立的時期行之有效,目前卻已露出疲態。治理改革的內容包括改進民主制度和擴大分權,以讓政府更多地響應底層印度民眾改善公共服務的要求。治理改革是其他改革發揮效力的基礎。我們相信,在國家治理改革的支持下,教育和醫療領域的改革可以產生顯著的成果。在整個論述中,我們將著重介紹各種成功案例及其對增加印度人力投資的最佳路徑的啟示。

在第二篇中,我們還將討論如何培育良好環境讓印度人可以發家致富、開發新型產品、創立企業、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而不僅是求職者。在某些方面,這要求與印度之外的世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印度如何能夠說服其他國家擴大對其出口的開放——包括技術手段能夠支持的各種新型服務,如遠程醫療和法律咨詢等?例如,印度能否讓更多國家承認自己的專業教育的學位,或者安排相關考試,讓學生展示其素質能達到其他國家專業學位的同等水平?創新還要求促進基礎研究,如前文所述,首先是扶持一流大學,然后擴展到企業和政府設立的各家實驗室。

我們將在本書第三篇做總結。就我們建議的以高附加值為突破口的創造性增長模式而言,印度相對于某些國家的最主要優勢是包容性的自由民主制度。多元主義、言論自由、結社自由、活躍的民間組織以及對政府權力的制衡等,不僅是德里的自由派精英群體關注的話題,也是我們推崇的創造力導向型增長路徑(creativity-based growth path)的成敗關鍵。

村民對地方公立學校的教師缺課現象表達抗議,本不應擔憂會被那名教師的警督親戚找借口關押起來。商界人士如果對政府表現提出批評,不應害怕第二天會有調查機構上門騷擾。反映政府糟糕業績的數據不應該被雪藏,讓社會在黑暗中摸索。從Tejas網絡公司等本地企業購買服務的外國人,不需要擔心印度政府會違反隱私保護法律,要求企業設置網絡后門,讓官方機構能窺探客戶的數據。準備抨擊政府最高層裙帶主義現象的反對派領導人,不應該害怕下級法院會加快推進某些無關緊要的案件,蓄意把自己排擠出議會。

權力濫用的可能性深藏在印度目前的國家組織架構中。印度人也經歷過集權化的威權主義,1975年,英迪拉·甘地總理因為法院判決其選舉不合法,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在全國范圍內暫停民主權利。如今分裂性的多數主義幽靈正在印度徘徊,慫恿民眾按照宗教信仰分群內斗。這些對我們主張的創造力導向型增長路徑均有害無益。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專制主義會壓制創造性思維:無論是在政治領域對現有權力架構提出挑戰,還是在科研實驗室中顛覆主流科學范式。假如印度選擇創造和創新路線,就必須鼓勵觀點和討論。應該鼓勵激進的年輕人挑戰陳規陋習,當然別采用暴力方式,而且盡量在大學里而不是到街頭,總之不要因為他們敢于直言而予以封殺。

與之類似,創業會在和平的包容性環境下繁榮起來。而如果某些社群被仇恨勢力所針對,事情就不妙了。印度人不能沉迷在WhatsApp(瓦次普,一款跨平臺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序)的各個聊天群里無休止地圍繞歷史爭吵,而應該為迎接未來做好準備。印度人民不能囚禁在歷史枷鎖中。

為應對未來的艱巨挑戰,印度走上一條需要舉國努力的新發展道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發展中國家通過專注于提升人力資本而走向富裕,至少在本書面向的這代人仍是如此。沒有哪個政府能獨立完成這一任務,因為這條全新的道路還沒有藍圖可供參考。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數據、分析和討論,當然也需要批評意見。這是一條威權主義政府無法通行的道路,即便認識到變革的必要性,也會因為懷疑專業人士、掩飾不利消息、孤立和騷擾異議人士而失敗。在推出最終結論之前,我們還與一位篤信印度當前發展路線的虛構人物展開深入討論。

本書因何而生?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大學教授,羅希特尚在職業生涯早期階段,拉詹的年齡則要大得多,也希望他比年輕時更具智慧。我們都曾在印度政府任職,并高度關心印度的命運。我們相信印度能夠大有作為,無論是促進自身發展,還是給全世界傳遞信號。

隨著印度的經濟地位和形象在世界舞臺上持續提升,上層的印度人在過去10年過得還算不錯。新聞媒體一邊倒地支持印度政府的政策,讓他們很容易以為事情確實盡在掌握。然而現實情況是,經濟增長速度依舊太慢,無法給民眾提供急需的大量工作崗位。

更下層民眾面對的經濟環境則變得越發不穩定,讓子女進入優秀中小學和公立大學需要經歷激烈競爭,之后能找到的優質工作崗位卻十分稀缺。他們能獲得的社會扶持很有限,尤其是在某些大城市,僅一次緊急醫療服務就會將他們拖入貧困。印度的大多數國民目前即屬于這種類型,默默忍受現狀,期待事情有所改善。

許多領導人對如何緩解更廣泛民眾的經濟焦慮沒有主意,于是采取了轉移公眾注意力的策略,想讓人們忘記今天的糟糕現實。例如,關于窮人的工作崗位增長狀況的少量數據被就職典禮和政府公告的海量消息淹沒,以維持就業增長勢頭強勁的幻象。這讓求職者把困境歸咎于自身,而不是追究政府的責任。印度依然可以做出補救,但為此必須摒棄“目前的發展道路沒有問題”的集體意識。

如果印度能另辟蹊徑,走真正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它在未來二三十年里很可能會有極其出色的表現。如果印度的思路繼續受限于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不考慮自身的特殊性和世界的變化,后人將只能為其本可以實現的成就而惋惜。

印度不能成為中國的翻版,這種模仿者在全球已經太多。印度需要的是建設一個不迷信、多元化和鼓勵爭辯的社會,在充滿活力的混沌中和諧共處,由此產生可以改變世界的創造性思想。印度不應將之前的經歷視為異常,把民主制度當作軟肋,而需要發現其中的優勢,找到能夠激發所有國民的潛力、以兼容并包的傳統文化作為依靠的未來發展道路。這條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可以成為改變的基礎。寫作本書時,印度獨立已超過75年,我們相信屬于印度的最光明時代仍在前方。

注釋

[1]Richard Baldwin and Tadashi Ito,"The Smile Curve:Evolving Sources of Value Added in Manufacturing,"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22.

[2]Gaurav Nayyar,Mary Hallward-Driemeier and Elwyn Davies,At Your Service?:The Promise of Services-Led Development,World Bank,2021,p.180.

[3]Well-Know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in Western India,作者構想的一所高等教育機構。——譯者注。

[4]David Tobenkin,"India's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NAFSA,12 April 2022,

[5]當然與軟件相比,這些業務增長的初始基數較低。Pranjul Bhandari,"India's Big Leap in Services:Will It Cross over into Manufacturing,"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4 September 2023。

[6]Nikhil Inamdar,"Semiconductors:Can India Become a Global Chip Powerhouse?" BBC News,26 July,

[7]Subhadip Sircar and Ruchi Bhatia,"Goldman's Biggest Office beyond New York Attests to India's Rise," Bloomberg,14 June 2023,

[8]印度軟件和服務業企業行業協會的數據引自Neelkanth Mishra的簡報,2024年7月8日。

[9]iD新鮮食品公司的攝像頭監督可通過他們的網站查閱:www.idfreshfood.com/live-feed/275.

[10]Gulveen Aulakh,"Micron India Plant to Make Chips Next Year," Mint,23 June 2023,

[11]

[12]India Skills Report,Wheelbox,2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连江县| 磐石市| 平武县| 莱芜市| 合阳县| 驻马店市| 诸暨市| 南开区| 犍为县| 陆川县| 手游| 浦江县| 基隆市| 武隆县| 临西县| 澄迈县| 务川| 荆门市| 古浪县| 嘉荫县| 潼南县| 洛扎县| 仁怀市| 调兵山市| 甘泉县| 增城市| 宁津县| 开封市| 金寨县| 诏安县| 广水市| 长汀县| 呼图壁县| 怀安县| 腾冲县| 开平市| 溧阳市| 讷河市| 正蓝旗|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