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
出自《后漢書·馬援傳》。景:通“影”,影子。意思是:憑借傳聞了解事情,不如親眼觀看,只看看影子,不如直接觀察事物的形狀。說明“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
【舍近求遠,勞而無功】
出自《后漢書·臧宮傳》。意思是:舍棄近處,而到遠處去尋求,花費了力氣,但卻沒有收獲。勸告人們做事要講求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出自《后漢書·光武十王列傳》。意思是:只要有至誠之心,就是金石也能夠斷開。比喻只要心思專一,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后漢書·耿弇傳》。竟:結(jié)果,終究。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事業(yè)終究是會成功的。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jié),何以別利器乎】
出自《后漢書·虞詡傳》。意思是:立志不要從容易方面想,做事情不要回避困難,這是做臣子的本分。如果沒遇到盤根錯節(jié)的樹木,怎么能識別刀是鋒利的呢?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出自《后漢書·陳蕃傳》。掃除:這里喻指整治。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應(yīng)當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怎能只顧自己一家呢!
【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
出自《后漢書·張奐傳》。意思是:男子漢活在世上,就應(yīng)當奔赴邊疆,報國立功。
【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知其善】
出自《后漢書·爰廷傳》。意思是:喜歡一個人,就會察覺不到他的過錯;討厭一個人,就會不知道他的優(yōu)點。說明待人不能感情用事。
【安平則尊道士之術(shù),有難則貴介胄之臣】
出自《后漢書·桓譚傳》。介胄:披盔戴甲。意思是:天下安定太平,就推崇有學問的文士;天下動亂危難,就重視披滿甲胄的武將。
【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出自范曄《后漢書·孔融傳》。意思是:哪有鳥窩毀壞了鳥蛋不破碎的呢?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出自《后漢書·酈炎傳》。意思是:騎著駿馬,抱著美玉,卻遇不到伯樂和卞和。比喻沒有知音賞識。
【兵久則力屈,人愁則變生】
出自《后漢書·馮衍傳》。兵:戰(zhàn)爭。意思是: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過長,力量就會衰弱;人過于愁悶,意外就會發(fā)生。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zhàn)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zhàn)旗的王。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