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眉山鐘靈秀——蜀中璞玉,少年名動

公元1037年1月8日,四川眉州眉山的一個書香門第,一個嬰孩呱呱墜地。他便是后來名滿天下,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近千年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這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邊緣的土地,山川秀美,文風鼎盛,仿佛早已為這位天才的降生做好了鋪墊。蘇軾的父親蘇洵,是一位博學多才、志向遠大的學者,雖然早年科場失意,但發奮讀書,終成一代大家。母親程氏,知書達理,賢淑溫婉,對蘇軾兄弟的早期教育傾注了無數心血。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字子由)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蘇洵對兩個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但也注重啟發他們的天性與創造力。他常常親自教導他們讀書作文,講述歷史故事,分析社會現象。據說,蘇軾年少時,母親程氏教他讀《后漢書·范滂傳》,范滂因不畏權貴,勇于揭露宦官罪惡而被害。讀到此處,小蘇軾便問母親:“我將來如果也做范滂這樣的人,母親會同意嗎?”程氏回答:“你如果能做范滂,難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這樣充滿正義感和犧牲精神的家庭教育,無疑在蘇軾心中種下了“為國為民”的種子,也塑造了他日后剛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品格。

蘇軾的天賦是驚人的。他讀書過目不忘,下筆如有神助。十幾歲時,他的文章便已顯露出非凡的才華,思路開闊,文筆恣意,在鄉里間傳為美談。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他們的文學成就,如三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北宋文壇。尤其是蘇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才華并非僅僅局限于書本,他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對自然萬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眉山的山水草木,風土人情,都成為他早期創作的靈感源泉。他的詩文中,既有對家鄉景色的描繪,也有對民間疾苦的關注,展現出少年蘇軾開闊的視野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二十歲那年,蘇軾與弟弟蘇轍跟隨父親蘇洵一同出川,前往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參加科舉考試。這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他們邁向更廣闊天地的開始。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艱險的旅途并沒有消磨他們的銳氣,反而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他們一路行,一路學,巴山蜀水的雄奇,長江三峽的險峻,都給年輕的蘇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他日后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在那個時代,科舉是讀書人實現人生價值、進入仕途的主要途徑。蘇家父子對此寄予厚望。蘇洵雖然自己屢試不第,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兩個兒子身上。而蘇軾和蘇轍,也確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們帶著滿腹的才學和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前往帝都的征程。眉山這塊璞玉,即將在京師的舞臺上,綻放出奪目的光彩。一個屬于蘇東坡的時代,正悄然拉開序幕。他那傳奇的一生,就從這鐘靈毓秀的蜀中大地,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松江区| 吉林市| 田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马关县| 黑龙江省| 遂川县| 巫山县| 拉萨市| 平谷区| 镇宁| 台东市| 米脂县| 嘉祥县| 夏津县| 宁阳县| 兴和县| 桃园县| 琼中| 泰宁县| 定襄县| 定结县| 高唐县| 巧家县| 封丘县| 云霄县| 晋城| 武隆县| 滁州市| 拉萨市| 鄂伦春自治旗| 和平区| 黎川县| 福泉市| 府谷县| 民丰县| 常州市| 天门市| 陇川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