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化物真文點玄機,海納百川證道心
- 武當王也,浪在諸天當妖道
- 館主三十九
- 2187字
- 2025-08-27 00:02:00
【推演修行開始】
【你靜坐于北斗星輝之下,觀想丹田為鼎爐,絳宮離火為炭,腎宮癸水為鉛,依《參同契》:‘乾坤為鼎,坎離為藥’之法,引周身百骸之氣化龍虎交騰之象。】
【你心有所悟,以肝木為風箱,肺金為胚基,調和心火腎水于中宮黃庭,見鼎內炁涌如汞珠流轉。】
【忽悟:汞日相合,鉛星同輝之要,外丹煉藥實與煉器同源,皆需:以形寓炁,以炁賦形。】
【你采寅時東方乙木氣淬煉指訣,取酉刻西方庚金精打磨器紋,龍丹元心神化離火為鍛錘,虛空刻印:坎離交泰紋。】
【這日,爐中離火凝作‘化物真文’,曰:離字化炁為形,坎字賦靈于物,艮字固本培元,震字通玄達微。】
【真文流轉間,周身器物皆生感應,草木石鐵盡可點化。】
【你悟得煉器法門:化物真文。】
【附贈法器圖紋:玉樞盤,乾坤袋。】
【本次推演修行結束,共計消耗閱歷:72晷。】
“哦?”
“這化物真文,竟與奇門術法有著些許相通之處?”
“只需以風后奇門,便可淬煉法器,倒是不麻煩……”
法器圖紋在推演之后,自行烙印王也腦海,蘊含其形,其威,以及所需材質。
玉為清寧通靈之性,樞執天地運轉之機。
玉樞盤可釋放結界,范圍三十三丈,引得空間扭曲,使得置身其中之敵,攻擊有所偏差。
此外,每逢夜晚之時,玉樞盤可引純澈星月精粹,用作吐納吸收,精煉修為之余,亦可使人靈臺清明。
所需材質:玉。
乾坤袋就簡單許多了,只是一件納物法器而已,所用材質也僅為一個布袋。
但,對于王也來講,乾坤袋才是最為欣喜之物。
無他,有了此類法器,就省事多了……
“推演結束,睡覺!”
勞碌多日,就沒撈到安穩覺睡,早就累得跟孫子似的了……
……
月如玉盤,懸于中天。
清輝如練,靜靜流淌,使得起伏山巒染上朦朧銀紗。
枝葉在月光下篩出細碎的光斑,如同散落一地的碎銀,隨著微風輕輕搖曳。
婠婠坐在青石之上,吸納草木清氣,泥土芬芳,只覺微涼之感沁人心脾。
她望著遠處呼呼大睡的王也,面露疑惑之色,喃喃低語:“奇怪,這人好生奇怪……”
“有何奇怪之處?”
祝玉妍從遠處款款走來,輕聲詢問。
婠婠連忙起身,讓出地方,請師父坐下,隨后才開口道:
“初見王道長時,只覺此人心慈手軟,非殺戮之輩,甚至覺得......”
“他從未殺過人。”
“怎么短短數日不見,下手便如此果決了?”
祝玉妍淡笑:“他現在也不是濫殺之輩。”
“婠婠你想想,王也道長因何與佛門爭斗,非殺那法琳不可?”
婠婠:“這還用想?”
“法琳欲滅道門,他身為道門弟子,自然是要護法。”
祝玉妍輕輕搖頭:“這不過原因之一。”
“道門講無為,講不爭。”
“無為并非碌碌無為,不爭亦非忍讓不爭。”
“所謂不爭,是不為私利去爭。”
“他殺法琳,一為護道,二為戮邪,至于其三……”
祝玉妍沒有繼續往下說,而是問了個問題:“婠婠,你覺得佛門如何?”
“虛偽,可惡!”
“盡為該殺之輩!”
祝玉妍輕笑:“雖是敵手,但也沒有那般夸張。”
“王也道長此前述說佛門之弊,我深以為然。”
“佛門與圣門一樣,均是在修行路上,走上偏差歧途。”
“但佛門狀況,要比我圣門好上太多,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你記住,不要去恨你的敵人,不要去厭惡和小覷你的對手。”
婠婠低頭不言,略作沉思,隨后輕輕點頭:“弟子謹記師父教誨。”
祝玉妍繼續道:“然,佛門雖比圣門狀況要好,卻在修行之外,另有一樁大弊!”
“是何大弊?”
祝玉妍一字字道:“不、容、外、教!”
婠婠不解:“這不是很正常嗎?”
“非也。”祝玉妍搖搖頭:“我華夏百家,雖有道統之爭,卻在時光流轉之際,逐漸吸納融匯。”
“儒家,道家,法家等各派學說,均有相通之處。”
“此外,更有雜家兼容并蓄。”
“你可知為何?”
婠婠搖搖頭:“弟子不知。”
祝玉妍的神色變得嚴肅鄭重起來,沉聲道:“皆因八字。”
“虛懷若谷,海納百川!”
“婠婠你要牢記于心,這是我華夏之根,亦是我華夏與域外最大不同之處!”
“周天萬物,唯易不易。”
“《易傳,系辭上》有云: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這世間永恒不變的真理,在于‘變化’二字。”
“過往之學縱為真理,卻未必適用當下。”
“縱觀我華夏文明,無時不刻在變。”
“而這變化之根由,就在于我們如山谷那般深廣,有滄海一般的胸懷,可接納,吸收,包容一切正確。”
“且為之升華,改變。”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這是我華夏之根性!”
“佛門不容外教,欲建政教合一之國,又偏偏不容其他學派。”
“若佛門真成勢了,華夏必定人人效仿,不接納外物,不自省其身。到了那天,我華夏的根子就徹底毀了!”
“故而,佛門真正大害并非滅道,滅魔,而是在滅我華夏之根!”
“你閱歷尚淺,若是去過西域,去過天竺,便知道這政教合一之國,于蒼生遺害有多深了……”
“再說回王道長。”
“道門不為私利而爭,但有一項是必爭的!”
婠婠:“是什么?”
“天、下、蒼、生!”
祝玉妍抬眸看了王也一眼:“他這個人啊,怕麻煩,喜清凈,又是頗為糾結。”
“明明不想招惹是非,卻往往主動躋身麻煩漩渦。”
“所圖之,便是天下蒼生這四個字。”
“他與佛門作對,焚殺法琳,既為除惡,亦為護道,然最為重要的……還是守護華夏之根!”
“為師敢斷言,若佛門不做更改,繼續這般下去,他日王道長必視作為此生大敵!”
“莫說一個法琳,縱然殺出個尸山血海,為師也不覺新奇。”
“不過……”
“佛門這些年也出了不少有識之士,或許在未來…..佛門也會容納諸家,由內至外蛻變吧?”
原來如此!
婠婠一番受教,頓生醍醐灌頂之感,再看王也之時,眸底泛生幾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