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座糧倉開始,我用律法掌控天下
- 洪荒:吾乃白帝,執掌天罰!
- 瑪了個瑪卡巴卡
- 2331字
- 2025-08-20 00:01:00
侯府之內,蘇護看著案牘上各地呈報上來的喜人變化,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他知道,這一切,都歸功于那位看似年輕,實則智慧如海的白先生。
然而,這日,一份來自糧倉的盤點簡牘,卻讓他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陰霾與怒火。
“豈有此理!”
蘇護猛地一拍桌案,那由百年鐵木制成的桌案,竟被他拍出一道清晰的裂痕。
簡牘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冀州各大官倉的糧食儲備,與數月前的賬目相比,少了足足三成!
三成!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足以讓數萬人在災年活命的口糧,就這么不翼而飛!
蘇護心中怒火中燒,他知道,這背后,必然有內鬼監守自盜。
而且,能做到如此程度,絕非一人所為,必定是上下勾結,形成了一張巨大的貪腐之網。
他立刻下令徹查,可結果卻讓他更加憋屈。
所有相關的官員,都眾口一詞,將虧空歸咎于“鼠患嚴重”、“天氣潮濕導致糧食霉變”等聽起來天經地義的理由。
賬目做得天衣無縫,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綻。
他甚至抓了幾個他懷疑的倉儲官嚴刑拷打,可那些人寧死不招,顯然背后有人撐腰。
此事,涉及侯府內部的中層官員,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
蘇護投鼠忌器,一時間竟感到束手無策。
他想到了白招。
當白招被請入書房,聽完蘇護的講述后,神情依舊平靜。
他只是淡淡地問了一句:“侯爺,可信我?”
“先生之言,蘇護無有不從!”蘇護斬釘截鐵道。
白招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知道,這是他將“律法之道”從民間糾紛,真正推向官僚體系的第一步。
“此事,不可強查,需以智取。”
白招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讓蘇護精神一振。
“小道有二法,可揪出這糧倉中的碩鼠。”
“其一,名曰‘審計’。其二,名曰‘監察’。”
在蘇護不解的目光中,白招開始詳細闡述。
他設計了一套在這個時代看來,無比繁瑣,卻又無比精妙的原始會計制度。
“……所有糧食入庫、出庫,皆需有兩人以上同時在場,分別記賬,一為正本,一為副本,每日核對,若有出入,立刻封倉。”
“賬本與糧倉鑰匙,需由不同之人掌管,相互制約,此為賬物分離。”
“另設監察一職,不歸倉儲官管轄,直接聽命于侯爺。其職權,便是定期地,不定期地,抽查各地糧倉,核對賬目與實物……”
一個個全新的名詞和制度,從白招口中說出。
蘇護聽得是云里霧里,但又覺得其中似乎蘊含著極高明的道理。
他雖然不懂具體如何操作,但他選擇相信白招的智慧。
“好!就依先生之言!”
次日,白招以冀州侯特使的身份,帶著一支由蘇護親衛組成的隊伍,來到了冀州最大的官倉。
他沒有直接查賬,而是宣布了一項新規定:從今日起,所有糧倉采用新的記賬與管理方法。
此令一出,倉儲官們雖然心中腹誹,表面上卻也不敢違抗。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悄然張開。
白招并未親自下場,他只是將那套“審計”的方法,教給了幾個他從寒門士子中挑選出來的、聰慧且無背景的年輕人。
讓他們以“學習新法”的名義,進駐各大糧倉,協助記賬。
時間,一天天過去。
起初,一切風平浪靜。
那些貪腐的官員,見白招只是推行新政,并未深究舊賬,心中也漸漸放松了警惕。
他們以為,這位白先生,也不過如此。
直到半月后的一天。
白招將所有“實習”的年輕人召集到一起,讓他們將這半個月來記錄的所有賬本,全部呈了上來。
侯府的書房內,竹簡堆積如山。
白招就在這堆如山的竹簡中,開始了工作。
他的雙眼,仿佛能看穿那些枯燥數字背后隱藏的秘密。
“三號倉,七日前,報備因雨天潮濕,損耗黍米三百石。可據觀星臺記錄,冀州七日前,晴空萬里,滴雨未下。”
“五號倉,昨日出庫軍糧一千石,運輸記錄顯示,由二十輛大車運走。然一輛大車,滿載不過三十石,此中差額,去了何處?”
“還有這九號倉,賬面上每日的鼠患損耗,竟能精確到每日三石,不多不少,風雨無阻。敢問這冀州的碩鼠,莫非也通曉算學,懂得定量取食?”
白招的聲音,平靜而清晰。
但每一個問題,都如同一柄重錘,狠狠地敲在蘇護的心上。
他越聽,臉色越是蒼白,后背已然被冷汗浸透。
他現在才明白,白先生這套“審計”之法,是何等的可怕!
它不需要嚴刑拷打,不需要屈打成招。
它只需要數據,只需要邏輯!
在這些冰冷而精確的數字面前,任何謊言,都將無所遁形!
最終,白招放下了手中的竹簡。
他從那堆積如山的賬目中,抽出十幾卷,遞給蘇護。
“侯爺,碩鼠就在這里。”
“根據這些賬目差額,小道粗略推算,被盜糧食,共計九萬三千七百石。其藏匿地點,應在城東三十里外的‘黑風洞’,那里曾是一伙盜匪的巢穴,地勢隱秘,容量巨大。”
蘇護顫抖著手,接過那十幾卷竹簡。
他甚至不用細看,便已知曉,白招所言,句句屬實!
他猛地起身,眼中殺機畢露。
“來人!隨我前往黑風洞!”
當夜,冀州城衛兵精銳盡出,在蘇護的親自帶領下,突襲黑風洞。
洞門被撞開的瞬間,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巨大的洞穴之內,堆積如山的糧食,在火把的照耀下,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人贓并獲!
涉案的十幾名官員,當夜便被從熱乎的被窩里拖了出來,押入大牢。
面對如山的鐵證,他們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將幕后的主使——冀州一位頗有權勢的貴族,也一并供了出來。
一場足以動搖冀州根基的巨大貪腐案,就在白招這看似波瀾不驚的“審計”之下,被干凈利落地連根拔起!
消息傳出,整個冀州官場為之震動!
所有官員,在談及那位白先生時,無不噤若寒蟬。
他們第一次意識到,這位侯爺身邊的紅人,不僅懂得神仙道法,更懂得一種讓他們無所遁形,甚至比仙法更可怕的“審計”之術!
事后,蘇護再次將白招請入書房。
這一次,他不再是請教,而是以一種近乎哀求的語氣說道:
“先生!此等監察之法,乃國之重器!蘇護懇請先生,將此法也納入新法典,并為我冀州,設立一個專門的‘監察寺’,以清吏治,安天下!”
白招淡然一笑,微微頷首。
他知道,他的“律法之道”,已經成功地,從民間,邁入了朝堂。
而他,也從一個單純的“立法者”,開始向著一個真正的“秩序建立者”,悄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