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考察組來了
- 基建:從穿越1985開始
- 不水了不水了
- 2270字
- 2025-08-30 20:26:00
國慶晚會的熱烈氣氛在龍溪水電站項目部久久不散,尤其是《春天的故事》那激昂的旋律,成了工友們茶余飯后最愛哼唱的調子。
林勝利的報告和他的歌曲,如同兩股清流,滋潤著這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也讓大家對即將到來的考察組充滿了期待。
果然,晚會結束沒兩天,項目部就接到了局里的正式通知:由局總工程師牽頭,行政管理部、技術研發部、人事處等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考察組,
將于本周五抵達龍溪水電站,對林勝利同志的溫控防裂方案及《大壩主體混凝土溫控施工指導手冊》進行實地考察和評審。
消息一出,整個項目部都動了起來。李振華主任和王成林總工親自部署,要求各部門全力配合,務必展現出龍溪水電站最好的一面。
林勝利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他要整理匯報材料,準備現場講解,還要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提問。李強和張思明也成了他的左右手,一個負責數據核對,一個負責協調現場。
就在考察組抵達的前一天傍晚,李強拿著一封信,神秘兮兮地跑進了林勝利的辦公室。“勝利,你的信!局里來的,看這字跡,娟秀得很吶,是不是那位王朝麗同志?”
林勝利正在埋頭檢查最后一遍匯報PPT的草稿,聞言抬起頭,接過信封,看到那熟悉的字跡,臉上不由露出一絲微笑。他拆開信封。
“勝利同志:”
信中寫道,“離別龍溪,已數日矣,然每思及工地之熱火朝天,同志們之昂揚精神,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此次考察,于我而言,受益匪淺,實乃書本理論所不能及也。”
“你所提交之報告,局里反響熱烈,王部長(指王建國副部長)已親自批閱,對其中‘精細化管理’、‘人工智慧’之理念贊不絕口,認為極具前瞻性,對集團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大有裨益。
故此,局里已在討論,或將此套溫控防裂方案及《施工指導手冊》,以局名義上報集團總部,作為重點推廣項目。”
林勝利看到這里,心中一動。上報集團總部,這意味著他的方案將獲得更廣闊的平臺,影響的范圍將遠超一個龍溪水電站。
“另有一事,人事處王科長曾與我言及,鑒于你在龍溪水電站之突出貢獻,局里已決議為你晉升職稱,從普通技術員晉升為助理工程師。”
林勝利讀到此處,心頭涌上一股暖流。他默默計算著,如今作為大學畢業生,定級為技術員,每月工資56元,加上野外津貼15元,總計71元。
一旦晉升為助理工程師,工資將提升到每月62元,還將額外享有每月8元的職稱津貼。這樣一來,他每月的總收入將達到85元。
在80年代,這無疑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足以讓他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擁有更強的購買力和更好的生活保障。這無疑是對他付出和努力的最高肯定。
然而,王朝麗的下一段話,卻讓他眉頭微蹙。
“然則,因集團層面之報送,事關重大,牽涉面廣。**為求穩妥,并體現集團與局里之集體智慧,此次上報集團之成果,或將以集團技術研發部與局技術研發部聯合署名,或僅署局機關之名。**你的個人署名,恐難在集團層面體現,屆時或僅在局內部嘉獎與備案中有所提及,望你心中有數。”
林勝利放下信件,陷入沉思。剛剛升起的喜悅,像是被一盆冷水當頭澆下。榮譽和待遇的提升固然喜人,但他的名字可能不會出現在最終上報集團的成果上,這多少有些遺憾。
他知道,這是那個時代普遍存在的“集體主義”慣例,也是上級部門在推廣一項重大成果時,為求穩妥和體現“大局觀”的常見做法。個人功勞往往需要融入集體的光輝之中。
他走到窗邊,看著夜幕下巍峨的大壩輪廓,機器的轟鳴聲依舊,那是他日夜奮斗的地方。
他想起為了攻克一個熱傳導公式,在辦公室熬過的無數個通宵;想起為了驗證一個參數,頂著烈日在大壩上一遍遍地測量;
想起那本厚厚的《施工指導手冊》,每一個字都是他親手敲打出來的,每一張圖都是他親筆繪制的。
那是他的心血,是他智慧的結晶。他來這里,是為了建設,是為了報國,是為了讓大壩固若金湯。
名字,似乎沒那么重要。然而,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仍在他心頭縈繞。這不僅僅是名字的問題,更像是一種對個人價值被稀釋的隱憂和不甘。
就在他沉思之際,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敲門聲。
“林勝利同志,在嗎?”是宣傳科嚴桂芳科長的聲音。
林勝利收起信件,將那份復雜的心情壓在心底,整理好思緒,起身開門。
“嚴科長,您怎么來了?”他有些意外。
嚴桂芳的臉上帶著幾分疲憊,但眼神依舊明亮:“小林啊,明天考察組就要來了,我跟小李她們排練《春天的故事》,總覺得還是差了點什么。
這歌,你上次指導的時候,唱得特別有那種勁兒,那種對未來的盼頭。我們怎么也學不來你那種感覺。
你看,我們唱的調子都對,詞也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唱不出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味道。”
她身后的小李也探出頭來,滿臉期待地補充道:“是啊林工,我們唱起來,就像在念稿子,干巴巴的。
您一唱,我們眼前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春天的畫卷。現在時間還早,能不能再給我們指點指點?”
林勝利看著嚴桂芳和小李眼中對藝術和對時代精神的真誠追求,再看看桌上那封讓他五味雜陳的信,心里忽然亮堂了起來。
是啊,他們要抹去報告上的名字,卻有人專程跑來,請求他為一首歌注入靈魂。報告是死的,是給領導看的;
而歌是活的,是唱給所有人聽的。他的理念,他的精神,他的盼頭,可以通過歌聲,更直接、更廣泛地傳播出去。
這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認可?心頭的失落感頓時消散了不少。他知道,無論名字是否被提及,只要他的理念能夠被傳播,能夠鼓舞人心,能夠推動建設,那便是他最大的價值。
“嚴科長言重了,指點不敢當,咱們一起琢磨琢磨。”林勝利微笑著說道,那笑容比剛才真誠了許多,“走,咱們去排練室,我把那股勁兒,一點點掰給你們聽。”
他拿起桌上的歌譜,跟著嚴桂芳和小李走出辦公室。夜色深沉,但龍溪水電站的燈火依舊輝煌。
明天,考察組將帶來局里的審視和期待。而今天,林勝利選擇用歌聲,繼續點燃這片熱土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