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經典開局
- 基建:從穿越1985開始
- 不水了不水了
- 3392字
- 2025-08-18 09:00:00
迎賓館大廳里,人頭攢動,擠滿了新來的大學生,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臉上都帶著初入社會的青澀和對未來的憧憬。
林勝利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緒。
這場景,這氛圍,不正是他前世在現代企業入職時,也曾經歷過的“新人培訓”經典開局嗎?
“這就是前世經歷過的經典開局嘛。想不到四十年前就有了,現在又重新來過一遍。歷史的螺旋,總是驚人的相似。”
他暗自感慨,原來歷史的進程,總有其共通之處,只是細節不同,內核卻依然。
粗略估計,這次分配到江河水電工程局的大學畢業生大約有五十五人。
他們大都來自全國各大水利、電力、土木工程院校,比如像林勝利一樣的華江水利學院,還有武水大學、北通大學、清源大學水利系、河光大學、東風建筑學院等。
這些都是國家在困難時期培養出來的精英,被寄予厚望,是未來水電事業的希望。
林勝利在報到處領了鑰匙和房卡,被分到一間四人間的男生宿舍。
推開門,里面已經坐著兩位未來的同事。一位是來自北通大學的張思明,個頭不高,但身體結實,性格活潑開朗,愛開玩笑,臉上總帶著一點點狡黠,他正忙著把自己的行李往上鋪扔,嘴里還哼著不知名的小調;
另一位是來自武水大學的李勇強,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略顯靦腆,正低頭一絲不茍地整理著書本,一看就是個典型的理論派。
“嗨,哥們兒,你就是林勝利吧?我叫張思明,北通大學的,以后咱們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張思明看到林勝利進來,熱情地招呼道,伸出一只手。
李勇強也抬起頭,推了推眼鏡,靦腆地笑了笑:“你好,林同學。”
林勝利努力擠出一個符合原身性格的笑容,簡單地回應了幾句,和張思明握了握手。
不一會兒,第四位室友也推門而入,是個同樣樸實的年輕人。
大家簡單寒暄,互相打量,很快便熟絡起來,開始了新生活的篇章。
女生們則被安排在另一棟獨立的宿舍樓,與男生宿舍區隔開,確保了嚴格的性別區分。
就在這時,宿舍門再次被推開,一個穿著考究的中山裝、頭發梳得油亮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他叫陳凱,是林勝利的大學同學。林勝利從記憶中得知,陳凱平時成績一般,但人脈廣、嘴巴甜,他父親是某個省直機關的小領導,陳凱一直想通過關系留在機關。
陳凱看到林勝利,故作驚訝地走過來拍了拍他肩膀:“喲,勝利,你也分到一局了?巧啊!我還以為你肯定能去省廳呢。”
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優越感,眼神則快速掃過林勝利樸素的衣著,似乎在比較著什么。
他很快就與宿舍里其他幾位同學打起了招呼,言語間頗為自來熟,仿佛他們都是多年的老友。
三天培訓在大禮堂進行。主席臺上掛著紅色的橫幅,寫著“熱烈歡迎新同志加入水電建設大軍!”。
禮堂內,木質長條凳擺放得整整齊齊。
局領導和老前輩們輪番上陣,講述局史教育、政治學習、安全規范和生活紀律。
林勝利表現中規中矩,認真聽講,但也在暗中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第一天上午,一位頭發花白的副局長正在慷慨激昂地講述江河水電工程局的光榮歷史,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國家重點工程,講得臺下不少年輕人都熱血沸騰。
林勝利也聽得津津有味,他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特有的自豪與奉獻。
就在副局長講話告一段落,準備進入提問環節時,坐在前排的陳凱,幾乎是第一個舉起了手。他舉得很高,生怕領導看不見。
副局長推了推老花鏡,示意他發言。
陳凱站起身,先是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聲音洪亮地說道:“尊敬的副局長,您剛才的講話真是高屋建瓴,字字珠璣,讓我們新同志對局里的宏偉藍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有一個小問題,想向您請教。”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臺下,仿佛在享受這種被關注的感覺,“請問領導,我們江河局在未來十年,對于人才培養方面有沒有更具體的規劃?我個人對理論研究和政策分析比較感興趣,您看,像我這樣在學校里也參與過一些課題研究的,是不是更適合留在局機關,協助領導做些規劃和統籌工作?畢竟,局里也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基層實踐固然重要,但宏觀管理也必不可少啊。”
他這番話一出,立刻引來臺下一些年輕人的竊竊私語。
張思明坐在林勝利旁邊,小聲嘀咕道:“看那小子,跟個猴似的,也不知道圖個啥。就這溜須拍馬的本事,倒是一流。”
李勇強也皺了皺眉,顯然對陳凱這種刻意的表現有些不屑。
副局長聽了陳凱的提問,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點點頭夸贊道:“嗯,這位小同志提問得很好,很有深度,關心局里的發展,這是好事!”他隨即就人才培養問題展開了一番論述,陳凱則在一旁不住地點頭,做著夸張的筆記。
課間休息時,陳凱更是活躍。
他從口袋里掏出幾根“紅塔山”香煙,主動上前遞給講課的領導和老師,嘴里不時冒出幾句“某某領導您講得太好了,真是一語中的!我們受益匪淺啊!”之類的話。
他當著林勝利的面,湊到人事處負責分配的王老師身邊,低聲問道:“王老師,我個人對局里的宏觀規劃和政策研究比較感興趣,您看,我大學期間也參與過一些課題,對資料整理和分析比較擅長,是不是可以考慮在局機關多學習一段時間,積累經驗,將來更好地為基層服務?”他語氣里帶著一絲懇切。
張思明在一旁偷偷給林勝利使眼色,小聲嘲諷陳凱:“瞧見沒?這叫未雨綢繆,人家早就打好算盤了。”
但他自己也時不時抱怨培訓的枯燥,甚至想方設法找借口溜出去抽煙、打聽小道消息,比如哪里能買到便宜的香煙,或者食堂晚上有沒有加餐。
李勇強依然刻苦,他會向林勝利請教專業問題,比如關于混凝土振搗的密實度控制,或者水力學中某個復雜的公式推導。
林勝利耐心解釋,并結合現代知識,用當時能理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闡述,讓李勇強茅塞頓開,對他心生敬佩。
李勇強也注意到陳凱的舉動,私下對林勝利說:“陳凱那小子,平時上課就愛偷懶,成績也一般,就仗著家里有點關系,真要是讓他留機關,那才叫不公平!勝利,你可別學他。”
王朝麗雖然在女生宿舍區,但她也會在培訓期間的公共場合出現。
她不愛說話,但目光總是在陳凱和林勝利之間流轉。她注意到陳凱的刻意表現,也注意到林勝利的沉穩和李勇強的求知欲,以及他們之間的對比。
她默默地將這一切看在眼里,似乎在判斷著什么,眼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
培訓第二天下午,培訓老師簡單宣布發放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
每人憑券領取鋼筆、筆記本、洗漱用品和一套新的工作服。林勝利在領取時,只是隱約覺得發放流程有些不夠規范,但沒有深究,因為他知道大宗物資管理才是重點。
陳凱則抱怨自己的工作服尺碼不合適,當場就要求更換,態度有些傲慢,引得發放物資的趙師傅一陣不滿,嘴里嘀咕著:“嬌氣!”
三天培訓很快結束,結業儀式在大禮堂舉行。
局領導在臺上發表講話,勉勵新同志們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水電建設奉獻青春。
領導的聲音在大禮堂回蕩,帶著時代的使命感。
隨后,人事處干部手持一份名單,開始逐一公布新同志的分配去向。
禮堂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華江水利學院,林勝利——西川龍溪水電站項目部,技術員!”
“北通大學,張思明——西川龍溪水電站項目部,技術員!”
“武水大學,李勇強——西川龍溪水電站項目部,技術員!”
念到這幾個名字,林勝利內心平靜,因為他知道自己本來就想去基層,那里才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甚至在心里松了口氣,慶幸自己沒有被留在機關的。
張思明和李勇強則交換了一個眼神,雖然有些意外,但也接受了。
接著,人事處干部繼續念道:“華江水利學院,陳凱——局機關行政管理部,文書科科員!”
聽到這個結果,張思明和李勇強表現出明顯的驚訝和不忿。
張思明小聲嘀咕:“搞什么鬼?他成績還沒你好呢,怎么就去了機關享福?這不公平!”
李勇強也皺著眉,顯然覺得這種分配令人難以接受,他看向林勝利,眼神中帶著一絲替他不值的憤慨。
陳凱則一臉得意,嘴角幾乎咧到了耳根。
他向林勝利投來一個“看吧,這就是差距”的眼神,甚至還特意走過來,假惺惺地拍了拍林勝利的肩膀,語氣里滿是“關懷”:“勝利啊,聽說龍溪那邊條件很苦,山高路遠的,你多保重啊!以后有啥事,可以給局里寫信,我幫你轉達。”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炫耀和施舍般的姿態。
林勝利只是淡淡一笑,沒有多言,心中卻對陳凱這種人有了更深的認識。
最后,人事處干部念道:“地方工農大學,王朝麗——局機關技術研發部,助理工程師!”
王朝麗對這個結果似乎很滿意,她向臺上的領導微微點頭致意。
在離開時,她若有所思地看了林勝利一眼,眼中帶著一絲復雜的情緒,似乎在想些什么。
大家互相道別,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和一絲緊張,收拾行李,準備前往各自的“戰場”。
林勝利看著陳凱春風得意的背影,心中明白,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只有一條,他更看重的是在實踐中施展抱負,而非機關里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