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黃河驚濤 烽煙初燃
- 七魄爭鼎逆穿大明風云錄
- 作家28xTM4
- 2060字
- 2025-08-16 20:04:07
建文元年七月初十,黃河渡口黃沙蔽日。
齊王項羽的玄甲軍列陣北岸,
霸王槍挑著染血的朝廷軍旗獵獵作響;
南岸則是寧王趙匡胤的大寧鐵騎,馬蹄踏碎晨霧,
鎏金馬鞍在陽光下刺得人睜不開眼。
天幕適時映出《孫子兵法》竹簡翻動的虛影,
“兵者,詭道也“的古篆在兩軍之間流轉。
項羽破釜沉舟
“傳本王令!“項羽突然揮槍斬斷渡船纜繩,
百艘戰船轟然撞向礁石,“凡后退者,立斬!
“玄甲軍齊聲高呼,聲浪震得黃河水泛起漣漪。
天幕瞬間切換畫面,殷商戰車上的武丁、
秦軍中的白起虛影同時抱拳,似在致敬這份悍勇。
趙匡胤望著對岸的決絕之勢,
輕撫腰間盤龍劍冷笑:“匹夫之勇,焉能成大事?“
詭譎戰陣初現
戰鼓驟響,楚軍陣中突然沖出三百頭披甲犀牛。
冉閔手持雙刃矛,胯下朱龍馬嘶鳴著踏碎秦軍遺留的青銅弩機幻影
——這正是他暗中培育的“火牛陣改良版“。
李世民在蜀地通過天幕觀戰,
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武侯祠拓本:
“當年田單破燕,今日楚人再現奇謀?!?
時空兵器碰撞
趙匡胤率先發動攻擊,
大寧鐵騎的連環馬陣碾碎地面的商周甲骨文投影。
項羽暴喝一聲,
霸王槍擲出的瞬間,天幕竟顯現巨鹿之戰的畫面,
秦軍盾牌與宋軍重甲轟然相撞,時空震蕩中迸發出刺目金光。
曹操在慶王府撫須大笑:“妙!當此時也,唯利是圖耳!“
異象加劇戰局
廝殺正酣時,黃河突然斷流。
露出的河床中,殷商的人骨祭器、秦漢的青銅箭簇、
唐宋的陶瓷碎片混雜堆積。
朱棣在北平城頭握緊拳頭,他尚未起兵,卻已嗅到亂世氣息。
蜀地糧倉的稻米突然自燃,
灰燼中浮現出“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讖語,
讓李世民立刻調遣五萬白桿兵北上。
神秘援軍突至
當趙匡胤的投石機即將攻破齊軍防線,遼東方向傳來震天號角。
劉裕親率遼兵,戰車上的弩機竟與古羅馬弩炮虛影重疊。
更令人震驚的是,箭矢上附著的火焰呈淡紫色,
天幕同步映出赤壁之戰的畫面——這分明是經過改良的“猛火油“!
項羽趁機回防,與遼軍形成鉗形攻勢。
天幕終極警示
戰局膠著之際,天幕突然降下血色暴雨。
雨水在兩軍兵器上凝結成字:“殺降不祥,屠城必報“。
曹操瞳孔驟縮,他昨夜剛處決了朝廷派來的勸降使者;
冉閔則想起自己前世頒布的殺胡令,手中長矛微微顫抖。
就在此時,金陵方向傳來急報:朱允炆已下旨,
命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北伐!
黃河兩岸尸橫遍野,血腥味混著時空錯位的奇異氣息彌漫天際。
七位帝王魂穿的藩王,終于在現實與異象交織的戰場上,
踏出了改寫歷史的第一步。
而此時的天幕,正緩緩浮現下一段預言:
“四戰之地起驚雷,七魄相殘血作肥“,
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席卷中原大地。
第二節血色權謀暗潮洶涌
黃河戰場上廝殺聲震天,而千里之外的各方勢力早已暗流涌動。
當齊王項羽與寧王趙匡胤的精銳在渡口對峙時,
金陵皇宮內,朱允炆將李景隆的請戰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五十萬大軍!難道要朕掏空國庫去填藩王的無底洞?”
黃子澄拾起奏折,目光掃過“需調用江南三州賦稅”
的字句,額角青筋暴起。
楚蜀密盟初顯
武昌楚王府中,冉閔盯著天幕中黃河戰場的實時投影,
突然將茶盞砸向繪有長江防線的沙盤:
“趙匡胤果然留了后手!”
他展開李世民派密使送來的蠟丸密信,
“共分中原,劃江而治”的字跡還帶著蜀地特有的茶香。
一旁謀士指著天幕中劉裕的遼軍:
“王爺,遼王突然參戰,恐怕...”
冉閔冷笑截斷:“讓他們先斗!
待兩敗俱傷,我們的水師自長江直取金陵!”
慶王坐山觀虎斗
寧夏慶王府內,曹操斜倚胡床,
看著天幕中項羽與趙匡胤的火拼,突然放聲大笑。
賈文遠捧著剛截獲的密報上前:
“主公,楚王與蜀王密會的消息已散播出去。”
曹操把玩著從殷墟出土的青銅爵,酒液映出他眼中的陰鷙:
“告訴齊王,就說寧王與楚蜀早有勾結。
再派人給李景隆送份‘情報’,暗示黃河防線左翼空虛...”
話音未落,天幕突然映出朱元璋怒目而視的虛影,
曹操卻舉杯遙敬:“老朱,這亂世,可由不得你我心軟!”
時空異象反噬
隨著戰局白熱化,時空裂隙產生詭異反噬。
長安城突然降下青銅箭雨,落地卻化作枯葉;
汴京街頭出現持戈的宋兵虛影,卻在與人接觸的瞬間消散。
最可怖的是洛陽,武悼天王冉閔的殺胡令碑文竟滲出鮮血,
將“胡”字漸漸染成“藩”。
各地寺廟的晨鐘暮鼓同時奏響《十面埋伏》,驚得百姓跪地祈禱。
朱棣的致命抉擇
北平燕王府,朱棣望著天幕中慶王曹操的陰謀布局,后背滲出冷汗。
張玉匆匆入內:“王爺,朝廷的削藩旨意已到城郊!”
朱棣突然抓起桌上的《永樂大典》(尚未成書的時空悖論物),
書頁間滑落出一張泛黃紙條,赫然寫著“奉天靖難”四個朱砂字。
他抬頭望向天幕中廝殺的七位藩王,眼中閃過決絕:
“傳我令,今夜子時...舉兵!”
天幕預言成真
當朱棣的“靖難”大旗在北平城頭升起時,黃河戰場的血色突然暴漲。
天幕轟然裂開,殷商的鬼神面具、秦漢的青銅劍、
唐宋的火器虛影同時墜落,在大地上交織成修羅場。
曹操的慶軍突然從側翼殺出,
喊殺聲中夾雜著《蒿里行》的蒼涼吟誦;
李世民的蜀兵則趁亂搶占潼關,箭矢上刻著“貞觀”年號。
此時的天幕中央,浮現出最后一行血字:
“八王之亂非終點,萬骨堆上見真皇”。
七位魂穿藩王與朱允炆的朝廷,
連同被時空異象卷入的歷代英靈,
徹底陷入這場改寫天道的生死博弈。
黃河水裹挾著跨越千年的權謀與殺意,奔流向未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