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南京城外。
一支支打著護送糧草旗號的軍隊,正從四面八方向南京秘密集結。
玄武湖畔,一場決定大明命運的會面即將展開。
齊王朱榑——或者說,西楚霸王項羽——站在玄武湖畔,
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心中思緒萬千。
他想起自己在烏江自刎的那一刻,想起那八千江東子弟的哀嚎。
如今重生于大明,他發誓要重振霸業,讓這天下再次臣服于他的腳下。
“大王!“一聲暴喝傳來。
只見一位身高九尺的壯漢大步走來,正是他的貼身護衛李存孝。
在原歷史中,李存孝是唐末猛將,如今卻成了他的親衛隊長。
“存孝,人都到齊了嗎?“項羽問道。
“回大王,除了燕王,其他人都已到齊。“李存孝答道。
項羽冷笑:“朱棣?
他以為不來就能置身事外?
哼,這天下,終究是要變的。“
就在這時,一艘畫舫緩緩靠岸。
船上走下一位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正是蜀王朱椿——唐太宗李世民。
他手持折扇,面帶微笑:“齊王兄,久違了。“
項羽冷哼一聲:“李世民,你來做什么?“
李世民不以為意:“天下將亂,我等藩王自當共商大計。
再說了,你我都是重生之人,何必如此見外?“
“重生?“項羽冷笑,“我項羽縱橫天下時,你還不知在何處!“
“大王此言差矣。“
李世民從容道,“我雖生于后世,但治國之術,未必不如你。
再說了,這天下,終究是要靠智慧,而非蠻力。“
兩人正說著,又見一艘船靠岸。
船上走下一位魁梧男子,正是楚王朱楨——武悼天王冉閔。
他大步走來,聲如洪鐘:“兩位在爭什么?“
項羽冷眼相看:“冉閔?你來做什么?“
冉閔大笑:“我來做什么?
自然是來取這天下!
你們誰不服,盡管放馬過來!“
李世民搖扇笑道:“冉天王還是這般豪氣。
不過,這天下豈是單憑武力就能得到的?“
“住口!“一聲暴喝傳來。
只見遼王朱植——南朝宋武帝劉裕——走下船來,
“爾等在此爭吵,成何體統!“
劉裕環視眾人:“我等皆是重生之人,當共商大計,而非內斗。
再說了,這天下,終究是要靠實力說話。“
“實力?“一聲冷笑傳來。
寧王朱權——宋太祖趙匡胤——走下船來,
“我趙匡胤陳橋兵變時,你們還不知在何處!“
趙匡胤目光如電:“這天下,終究是要靠謀略。
單憑武力,終究難成大事。“
“說得好!“
慶王朱栴——魏武帝曹操——走下船來,
“不過,謀略之外,還需有雷霆手段。
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你們還不知在何處!“
七人齊聚玄武湖畔,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每個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誰也不服誰。
就在這時,一艘小船緩緩靠岸。
船上走下一位中年男子,正是建文帝朱允炆。
他面帶微笑:“各位叔父,別來無恙啊。“
眾人一驚。
他們沒想到朱允炆會親自前來。
“陛下駕到,有失遠迎。“李世民拱手道。
朱允炆笑道:“諸位叔父在此聚會,不知所為何事啊?“
項羽冷哼:“我等藩王聚會,陛下管得也太寬了吧?“
朱允炆不以為意:“齊王叔說得對。
不過,這南京城內,朕還是能管一管的。“
趙匡胤上前一步:“陛下,我等只是商議藩王之事,不敢勞煩圣駕。“
“是嗎?“朱允炆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那朕就放心了。
不過,最近城外來了不少'糧草',不知是何緣故啊?“
眾人臉色微變。
他們沒想到朱允炆已經察覺。
曹操冷笑:“陛下多慮了。
不過是尋常軍需罷了。“
“是嗎?“朱允炆笑道,“那朕就放心了。
不過,各位叔父還是要注意些,最近城里不太平啊。“
說罷,朱允炆轉身離去,留下眾人面面相覷。
“看來,朝廷已經察覺了。“劉裕沉聲道。
趙匡胤冷笑道:“察覺又如何?
我趙匡胤要起兵時,誰也擋不住!“
“住口!“李世民喝道,“如此輕率,豈能成大事!“
“那你有何高見?“冉閔冷笑道。
李世民搖扇道:“依我之見,當先穩住朝廷,暗中積蓄力量。
待時機成熟,再一舉而定。“
“哼,婦人之仁!“
項羽冷笑道,“我項羽要起兵,誰敢阻攔!“
“夠了!“曹操喝道,“再這樣吵下去,只會讓朝廷有機可乘!“
眾人一時沉默。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匆匆來報:
“王爺,不好了!
朝廷派兵包圍了我們的營地!“
眾人臉色大變。
“看來,朱允炆是想先下手為強。“劉裕沉聲道。
趙匡胤冷笑:“來得好!
我正愁沒有借口起兵!“
“不可!“李世民喝道,“此時起兵,只會讓朝廷有口實。
當先穩住局勢,再徐徐圖之。“
“住口!“
項羽怒道,“我項羽豈能受此屈辱!
傳令下去,全軍備戰!“
“等等!“
曹操突然道,“我有一計。“
眾人看向曹操。
曹操冷笑道:“既然朝廷想動手,那我們就給他們一個'驚喜'。
傳令下去,讓火器營準備,我要讓南京城見識見識什么叫'天雷'!“
“你瘋了?“
李世民驚道,“南京城內百姓何止百萬,
你這樣做,豈不是要屠城?“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曹操冷笑道,“再說了,只要炸了皇宮,
朱允炆一死,天下自然大亂。
到時候,我們再以平亂為名起兵,豈不名正言順?“
“荒謬!“
趙匡胤喝道,“如此殘暴,豈能得民心!“
“民心?“曹操冷笑道,
“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誰在乎過民心?“
“住口!“
冉閔怒道,“我冉閔殺胡令下,百萬胡人伏誅,但從未濫殺漢人!
你這樣做,與暴君何異!“
“夠了!“劉裕喝道,
“再這樣吵下去,只會讓朝廷得利!“
就在這時,又一名親衛來報:“王爺,不好了!
燕王起兵了!“
眾人一驚。
“朱棣?“趙匡胤冷笑道,“來得倒是快。“
“看來,我們得改變計劃了。“李世民沉聲道。
曹操冷笑道:“正好,
讓朱棣和朝廷先斗個兩敗俱傷,我們再坐收漁利。“
“不可!“項羽喝道,“
我項羽豈能坐視他人爭天下!
傳令下去,全軍即刻起兵!“
“等等!“趙匡胤突然道,“我有一計。“
眾人看向趙匡胤。
趙匡胤冷笑道:“既然朱棣起兵,那我們就以勤王為名,率軍入京。
到時候,借朝廷之手除掉朱棣,再...嘿嘿...“
眾人恍然大悟。
李世民搖頭:“此計雖妙,但太過冒險。
一旦朝廷反悔...“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趙匡胤冷笑道,“再說了,只要我們掌控了南京,還怕什么朝廷反悔?“
“好!“劉裕道,“就依此計。
傳令下去,全軍即刻向南京進發!“
就在這時,玄武湖上突然升起一朵巨大的煙花。
那煙花在空中炸開,形成一個巨大的“朱“字。
眾人臉色大變。
“不好!“
曹操驚道,“這是朝廷的信號!
他們要動手了!“
“傳令下去!“項羽怒吼,
“全軍即刻起兵!
我要讓這南京城,見識見識什么叫霸王之怒!“
七支軍隊同時向南京城進發。
一場決定大明命運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這一章通過玄武湖會這個關鍵事件,
展現了七位帝王之間的矛盾與博弈。
每個人物都展現出鮮明的個性:
項羽的霸道、李世民的睿智、冉閔的剛烈、劉裕的沉穩、趙匡胤的狡詐、曹操的狠辣。
同時,通過朱允炆的出現和朱棣起兵的消息,
將朝廷勢力和外部威脅引入,為后續劇情發展埋下伏筆。
最后以七軍齊發的宏大場面收尾,
預示著更大規模的沖突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