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公審
- 亮劍之塔科夫超人
- 作家kLukgS
- 2172字
- 2025-08-30 11:48:00
陸宇安排李鐵柱對偽軍俘虜進行甄別并交代了以下幾點:
①關鍵問題:快速核查俘虜所屬部隊番號、近期行動軌跡、直接指揮官姓名及參與過的掃蕩/清鄉行動。審問時單獨審訊士兵,暗示“首惡必辦,脅從不問”,促使底層偽軍揭發軍官罪行。對主動交代且罪行較輕者(如被強征的偽軍),允許戴罪立功。對俘虜交代的罪行要詳細描述行動當天的天氣、路線、同行者,用細節矛盾突破心理防線。
②情報驗證:比對地下黨提供的信息(如地下黨獲取的偽軍調防記錄),確認口供真實性。
③個人物品:檢查是否佩戴日軍勛章、攜帶劫掠的百姓財物。
但要嚴禁刑訊逼供,中午李鐵柱完成對俘虜的審問,初步分辨俘虜,陸宇指示李鐵柱把明確有血債的二十多名俘虜和其他俘虜分開看管,下午由陸宇帶隊押解俘虜至受害村莊,由幸存者公開指認。其中張莊的百姓當面揭發偽軍馮成:“帶日軍燒張家院子,親手槍殺村民王石頭!”
陸宇準備在根據地設立罪行舉報箱,允許群眾匿名投遞證詞(如某偽軍勒索糧食的數量、時間)。之后由民兵對舉報內容實地核查,避免誣陷。
陸宇帶領一分隊押解偽軍俘虜回到青石峪外的王家村,深秋的風已裹挾著凜冽的寒意。太陽蒼白地懸在西天,將太行山脈嶙峋的脊背拉出長長的陰影。一支八路軍隊伍押解著長長一隊垂頭喪氣的俘虜,步履沉重地走進臨時搭建的平臺。塵土在腳下揚起,粘在俘虜們破爛骯臟的制服上,也蒙在他們驚惶失神的臉上八十三名被俘的偽軍。
空氣凝重得像化不開的鉛塊。村里僅有的幾面土墻上,新刷的革命標語墨跡未干。臨時搭起的臺子前,聞訊趕來的村民和由五十名區小隊戰士組成的警戒隊伍圍成了肅穆的會場。區小隊戰士們手持新舊不一的武器,神情嚴肅,目光銳利地維持著秩序,確保會場肅靜和安全。
公審大會由鷹嘴崖區小隊小隊長陸宇同志主持。這位年輕的隊長站在臺前,黝黑的臉上帶著與年齡不符的沉著和嚴峻。篝火在暮色中噼啪作響,火光跳躍在他臉上,也映照著臺下俘虜們灰敗的面孔。
“你們為虎作倀,助紂為虐!”陸宇的聲音不高,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字字敲在每個人的心上,“手上沾沒沾鄉親們的血,心里有沒有愧?!”在他的引導下,訴苦的村民一個個走上臺,聲音哽咽,控訴著偽軍隨鬼子掃蕩時犯下的罪孽:誰家房子被燒了,誰家親人被殺了,誰家的糧食被搶光了……
臺下,俘虜堆里有人開始顫抖,有人把頭埋得更深,也有人眼神空洞麻木。調查組前期細致深入的甄別工作早已完成,此刻只是將這些血淋淋的事實公開在陽光下審判。
待村民代表訴說完畢,陸宇拿起一份名單。火光映照著名單上的名字和他肅然的表情。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沉穩而洪亮,清晰地穿透了寒冷的夜空:
“經查證核實,依據我黨我軍區別對待、寬嚴相濟的政策,對俘虜處理如下——”
人群瞬間屏息,連維持秩序的區小隊戰士們也屏住了呼吸,目光緊盯著陸宇隊長。
“首要分子及罪大惡極者,手上沾有血債的,”陸宇的目光如刀鋒般掃過臺下幾個早已面無人色的俘虜,“共二十一人,處以極刑,立即執行!”
死寂。只有篝火燃燒的噼啪聲。沒有人哭泣,也沒有人喊冤,那二十一人仿佛早已被抽干了魂魄。陸宇向側旁果斷地一揮手,幾名區小隊戰士迅速上前,將這二十一名俘虜帶離會場。幾聲清脆的槍響刺破寂靜,在山谷間回蕩,帶著一種肅殺而決絕的終結意味。
待槍聲的回音徹底消散,陸宇的聲音再次響起,語氣比先前緩和了些許:“其余的,”他看著剩下六十二雙交織著恐懼、迷茫甚至一絲僥幸的眼睛,“并非所有人手上都沾了人命。你們中不少人,是被抓了壯丁,或是為了活口飯吃,身不由己。”
他頓了頓,目光在人群中仔細辨別著:“自愿加入我軍,共同抗日!愿意留下的,向前一步!”
一陣短暫的騷動和猶豫。終于,有人遲疑地,然后堅定地向前邁了一步、兩步……四十五個身影慢慢從俘虜群中走了出來。他們臉上混雜著復雜的情緒——羞愧、解脫,以及一種重獲方向的茫然與希望。
陸宇上前一步,朗聲說道,“歡迎你們加入抗日隊伍!從此,咱們就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槍口一致對外,打鬼子!”人群中,一些區小隊戰士看著站出來的新面孔,眼神中也多了一絲審視和期待。
剩下的十七人,茫然地站在原地。陸宇看著他們,清晰地說道:“你們十七個,經過查實,確屬被迫加入,沒有直接血債。予以釋放!”
“釋……釋放?”有人不敢相信地重復著。這輕飄飄的兩個字,對他們而言卻重于千鈞。
“對,釋放!”陸宇語氣肯定,“給你們每人發三天干糧,現在就可以離開。記住,回家去,好好當個中國人!別再幫鬼子禍害自己的同胞!”他一揮手,幾名區小隊戰士上前,開始分發干糧包。
那十七人愣住了,隨即爆發出壓抑的嗚咽和難以言喻的感激涕零。他們有的對著臺上的陸宇隊長深深鞠躬,有的對著分發干糧或曾看守他們的區小隊戰士連連作揖,然后如蒙大赦般,跌跌撞撞地融入村外濃重的夜色里,奔向各自未知的回家路。
火光搖曳,會場漸漸空了下來。陸宇站在臺上,看著那些被吸收的新戰士在區小隊老兵帶領下開始編組。他又望了一眼釋放者消失的方向,沉沉地嘆了口氣:“八十三條命,各有各的賬,各有各的路。槍斃了該槍斃的,是給鄉親們一個交代;收了能改造的,是給抗戰添一份力;放了無辜的,是給良心留一條路。這亂世啊……”
深秋的寒氣更重了,但會場中央那堆篝火,依舊執著地燃燒著,在濃重的黑暗里,頑強地躍動著一團不易撲滅的光亮。篝火旁,區小隊的戰士們開始整理裝備,準備迎接新的任務。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被戰爭碾碎又被重新拼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