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釋奠禮制與孔廟祭祀

《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員外郎”條曰:“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二曰祭地祇,三曰享人鬼,四曰釋奠于先圣先師。”(92)與《周禮·春官·大宗伯》的記載相比,明顯增加了“釋奠”之禮。高明士將唐代釋奠禮的變遷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武德貞觀時期,主要是圣孔師顏制及先儒從祀制的建立;二是永徽顯慶時期,主要是圣孔師顏制的改易與恢復;三是開元時期,釋奠禮制的詳備;最后他又分析了釋奠禮制與儒家道統成立之間的關系(93)。關于孔廟祭祀的淵源及其在隋唐之后的發展變化,則有黃進興的精彩研究,在《優入圣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一書中,他從權力與信仰互動的角度入手,細致研究了孔廟如何從私人性質的家廟演變成為官廟,且進一步遍布天下州縣,最后變成國家常祀祭典的過程,并著重分析了明代孔廟祭祀制度的改革,揭示其中所反映的儒家道統與王朝治統的關系,讓人耳目一新(94)。不過,上述研究過分強調了孔廟祭祀的國家禮制的一面,以及其在教育史上的意義,對孔廟與民間信仰的關系則注意不夠。其實黃氏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在《優入圣域》的序言中就承認:“我的研究之中卻鮮少著墨的,那就是從比較宗教的觀點,作為國家祀典的孔廟與民間宗教究分屬截然有異的信仰系統?或者二者在形成過程中,后者僅是前者的殘型?甚或顛倒過來,以性質而言,后者方是前者的基型?”(95)在其后來的論著中,黃氏對此也進行了一些探索,特別是對孔廟從祀制度的宗教性有所分析(96)。唐代是孔廟祭祀史的轉型時期,對釋奠禮制與孔廟祭祀的探討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唐代國家祭祀的某些特質。我們認為,唐代的孔廟祭祀在實踐上有著很強的神祠色彩,這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双江| 鄢陵县| 新巴尔虎右旗| 准格尔旗| 获嘉县| 巴东县| 津市市| 南召县| 辽宁省| 尚志市| 宝应县| 静安区| 芜湖市| 砀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开原市| 营口市| 玉林市| 阳信县| 怀远县| 喀什市| 彭泽县| 天水市| 大同县| 高要市| 镶黄旗| 昌宁县| 呼伦贝尔市| 黄陵县| 顺昌县| 亚东县| 淳安县| 中牟县| 江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弥勒县| 洪洞县| 静安区| 柯坪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