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星計劃”談判小組的第一次會議,選在了位于黃浦江畔的一棟現代化寫字樓里。這里視野開闊,裝修豪華,與“影子實驗室”的簡陋形成了鮮明對比。
江晨帶著李銳和王浩參加了會議。周銘和張強留在實驗室,繼續進行“微型太陽”原型機的關鍵部件加工和網絡監控。
談判小組的組長,果然是那位秦主任。他身邊還坐著幾位來自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官員,以及兩名來自滬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的能源領域教授,算是學術界的代表。
會議氣氛一開始相當融洽。秦主任再次強調了“啟明星計劃”的重要性和政府對江晨團隊的期望,并再次拋出了那個極具誘惑力的“橄欖枝”——十億啟動資金,國家級實驗室,政策傾斜。
“江博士,我們真誠地希望,您能盡快做出決定,加入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來。”秦主任熱情洋溢地說,“滬海市需要您這樣的科技領軍人物,國家的能源未來,也需要‘逐日者’這樣的技術突破。”
江晨平靜地聽著,沒有立刻回應。他知道,真正的博弈,現在才開始。
“秦主任,非常感謝貴市的誠意。”江晨開口道,“我們對‘啟明星計劃’的目標表示認同,也對貴市提供的可能性表示贊賞。但是,我們團隊目前規模很小,研究方向也相對獨立。如果貿然加入一個如此龐大的計劃,恐怕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和磨合。”
“時間不是問題!”秦主任大手一揮,“我們可以等,市里會全力支持你們進行整合和過渡。”
“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江晨緩緩說道,“我們團隊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尤其是在磁約束和材料科學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研究積累和設想。我們希望能將這些想法融入到‘啟明星計劃’的整體框架中,并且,我們希望對計劃中的各個子項目,擁有充分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秦主任臉上的笑容不變:“這是當然。‘啟明星計劃’本就是一個開放的、集全國之力辦大事的平臺。只要是對項目有益的建議,我們都會虛心聽取。”
“另外,”江晨話鋒一轉,“我們最近也在做一些前沿性的探索,比如一種基于新型復合材料的高效過濾器設計。雖然還處于理論驗證和初步實驗階段,但我們相信其潛力巨大。我們認為,這可能對‘啟明星計劃’的長遠目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他故意透露了一點關于新材料過濾器的信息,但并未深入細節,以此來試探對方的反應。
果然,秦主任和身邊的幾位官員、專家聽到后,眼神都亮了一下。其中一位來自交大的老教授,甚至忍不住插話問道:“江博士,您說的這種新材料,是……”
“一種基于超導材料和先進陶瓷的梯度復合結構,目前還比較初步。”江晨含糊其辭,“具體的,還需要大量的實驗驗證。”
秦主任立刻打圓場:“聽起來很有前景!江博士,你們團隊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啊。這也是‘啟明星計劃’非常看重的方向。如果你們能加入,我相信在全市乃至全國的資源支持下,這個研究一定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稍微嚴肅了一些:“不過,江博士,科技研發需要團隊協作,需要共享精神和奉獻意識。個人的‘小圈子’和‘秘密武器’,對于整個計劃的推進,未必是好事。我們希望江博士您能以大局為重,帶領團隊,融入集體。”
這話里話外,已經帶上了一絲警告的意味。暗示江晨不要藏私,甚至不要保留自己的獨立性。
江晨心中冷笑,果然不出所料。“永恒能源”的影響力,已經開始顯現。這場談判,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對等和潛在的控制欲。
“秦主任誤會了。”江晨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們提出這些,是希望為‘啟明星計劃’貢獻一份力量,絕無保留或對抗之意。我們只是希望,在合作的過程中,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以便更好地發揮我們團隊的專長。”
“獨立性?”秦主任眉毛微挑,“在同一個項目框架下,當然需要有統一的規劃和協調。不過,只要不違反整體目標,對于一些探索性的分支研究,我們還是允許一定自由度的。”
雙方圍繞合作的具體細節、知識產權歸屬、資源分配等問題,進行了反復的拉鋸和討價還價。江晨據理力爭,既表現出對“啟明星計劃”的興趣,又巧妙地維護著團隊的獨立性和研究方向的自主性。
會議從上午持續到下午,最終雙方達成了一個初步的意向:江晨團隊將以“核心技術合作方”的身份,參與到“啟明星計劃”中,主要負責磁約束系統關鍵技術(包括新型偏濾器研究)的研發。市政府將提供一筆啟動資金(遠低于十億,但也足夠“影子實驗室”支撐相當一段時間),并提供臨港新區一處現有的、條件較好的實驗室場地供其使用。
這個結果,對于江晨來說,談不上滿意,但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至少,他們獲得了更充裕的資金和更好的實驗條件,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定的獨立性。
“很好。”秦主任見談判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會安排專人對接,協助你們進行實驗室的搬遷和整合。希望盡快能看到你們的成果。”
送走了談判小組,李銳和王浩都松了一口氣。
“江博士,談得怎么樣?”
“還算順利。”江晨點點頭,但眉頭依然緊鎖,“不過,這只是開始。我們對‘啟明星計劃’和‘永恒能源’的了解還太少。他們同意我們加入,并且對我們提出的新材料方向表現出興趣,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您是說,他們可能也意識到了傳統磁約束材料的不足,想通過我們來獲取這項技術?”王浩猜測。
“有這個可能。”江晨說,“但也有可能,這本身就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是想把我們引入一個他們設定的軌道。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加快自己的腳步。”
回到“影子實驗室”,江晨立刻召集了所有成員,通報了談判結果和自己的判斷。
“秦主任他們同意我們以核心技術方加入‘啟明星計劃’,并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實驗室和資金。”江晨開門見山,“這看起來是好事,但大家要保持警惕。”
他將談判中的細節,以及他對“永恒能源”可能扮演的角色的猜測,都告訴了大家。
“所以,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雙重任務。”江晨總結道,“一方面,要利用‘啟明星計劃’提供的資源,加速‘微型太陽’原型機的研發,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要深入調查‘永恒能源’和‘啟明星計劃’的底細,弄清楚他們的真實目的和手段。”
“調查方面,”周銘開口道,“我這幾天嘗試反向追蹤了之前攻擊我們網絡的IP地址,雖然對方非常狡猾,不斷變換節點,但我發現,這些攻擊源頭,有相當一部分指向了滬海市的一些高科技園區,其中就包括‘智源科技’所在的寫字樓。”
“智源科技?”李銳臉色一變,“趙琳……”
“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周銘搖搖頭,“‘智源科技’本身規模不小,業務也很多,很難說攻擊就一定和他們直接相關。但這個發現,確實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我會想辦法,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智源科技’和‘永恒能源’之間的關系。”一直沉默的張強突然說道。他之前通過朋友,側面打聽到了一些關于趙琳在“智源科技”的近況,但似乎并不樂觀。
“趙琳怎么樣了?”江晨問道。
張強猶豫了一下:“據我朋友說,趙琳在‘智源科技’的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加班到深夜。她負責的那個能源分配模塊項目,似乎與一個名為‘城市智慧中樞’的龐大系統有關。但她很少和我們談論工作細節,我朋友也接觸不到核心信息。”
“城市智慧中樞……”江晨咀嚼著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一個高度集成的城市級物聯網和數據處理平臺。如果‘永恒能源’想要控制未來的能源網絡,這樣的平臺無疑是關鍵節點。”
“那我們……”李銳看向江晨,眼神中帶著擔憂,“我們要不要……”
“暫時不要輕舉妄動。”江晨打斷了他,“我們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貿然接觸趙琳,可能會給她帶來危險。而且,我們現在的力量還太弱小。”
他看向周銘:“周銘,你繼續追蹤網絡線索,重點監控與‘智源科技’、‘永恒能源’以及‘啟明星計劃’相關的所有異常網絡活動。”
“王浩,你和張強,全力配合李銳,加快‘微型太陽’原型機的制造進度。特別是那個新型偏濾器部件,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加工和初步測試。”
“至于我,”江晨的目光掃過眾人,“我會親自負責理論模型的最終完善,以及與‘啟明星計劃’那邊的周旋。我需要盡快掌握他們在‘可控核聚變’研究上的真實進展和底牌。”
“另外,”江晨補充道,“從今天起,實驗室要進一步加強物理安全和網絡安全防護。我們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面,必須立足于自身。”
會議結束后,每個人都領命而去,實驗室再次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
江晨獨自一人留在辦公室,看著窗外黃浦江上穿梭的船只和遠處陸家嘴的摩天樓群。滬海市,這座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城市,此刻在他眼中,卻仿佛一個巨大的、暗流涌動的迷局。
“啟明星計劃”、神秘的“永恒能源”、隱藏在暗處的監視者、身處其中的趙琳……這一切,都像是一張無形的網,將他和他的團隊籠罩其中。
但他并沒有感到絕望。相反,一種強烈的斗志,在他心中升騰。他知道,越是復雜的局面,越蘊藏著機會。只要他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正確的突破口,就能在這場科技的博弈中,殺出一條血路。
他拿起桌上的一個小型裝置——那是他根據趙琳之前提供的一些關于“城市智慧中樞”底層通信協議的信息,自制的簡易信號探測器。或許,這小小的工具,能成為他撥開迷霧、尋找真相的鑰匙之一。
科技的筑夢之路,注定要在迷霧中穿行。而真正的筑夢者,從不畏懼黑暗,因為他們自己,就是那束最明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