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夢者:打破常規的中外創業傳奇
- 朱獻文 何清文 朱緯緯
- 1875字
- 2025-08-27 16:54:54
第一章 創業,從小藍盒到蘋果
引爆成功的導火索
1970年的某一天,與喬布斯志同道合的朋友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無意中在《君子》雜志上閱讀了一篇名為《小藍盒的秘密》的文章,其作者是羅恩·羅森鮑姆。該文介紹了黑客和電話飛客是怎樣偷打長途電話的。文章還未讀完,沃茲尼亞克就迫不及待地撥通了喬布斯的電話,與之興奮地聊起了這件事,喬布斯聽后也振奮不已。兩人立刻行動起來,他們一起研究這篇文章,一起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最終,他們制作出了能夠正常工作的藍盒子。他們興奮地給沃茲尼亞克的叔叔打電話,甚至還把電話打到了梵蒂岡教皇那里。
一開始,他們只想利用藍盒子找樂子或搞惡作劇,后來喬布斯敏銳地發現可以靠銷售自制藍盒子賺錢。喬布斯收集所有的零件并組裝成兩副撲克牌大小的藍盒子,以150美元的價格出售。讓他們吃驚的是,藍盒子大受歡迎。他們制作的100個藍盒子,全都賣完了。
逐夢小語
一百個想法不如一次行動
當我們看那些成功案例時,可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回想起當年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念頭或計劃;當我們與朋友相聚時,也許探討過無數個項目;當我們上培訓課時,也許曾激起過無數次沖動;當我們看著別人成功時,可能想這么簡單的事我也能做成;我們也想過,如果我做了這個生意,明天可能會怎樣的美好。但我們只是在不斷地探討、不斷地研究,就是邁不出決定性的一步——行動。成功的關鍵不是你擁有多少個好主意,而是你的實際行動!兩個史蒂夫看到別人的一個好主意就馬上行動,把想法變成現實,這種行動的激情就是成功的基石。
模式的成功契機
現在很多高校在搞創業研究并鼓勵大學生創業,這從學術角度來看當然很有必要。我們可以從創業精神、商業模式、管理知識與技能等方面培訓我們的“創業家”,幫助他們提高成功率,少走彎路。但即便如此,又有哪一個創業者不是從無到有,邊干邊摸索的呢?兩個偉大的史蒂夫也只是在游戲中形成了初步的合作模式,才有了蘋果公司之后的發展。記住,創業失敗是高發的,成功是偶然的。
象可以隨便摸
我們從小就聽過“盲人摸象”的故事,知道不可以偏概全。但每個人背景不同、接觸的事物不同,所以體會不同、做出的決策不同,這是司空見慣的。同樣做出一個有用的藍盒子,史蒂夫·沃茲尼亞克沉浸在技術成功的喜悅中,史蒂夫·喬布斯則從中發現了商機。這正是喬布斯的非凡之處。
朱獻文的第一次創業
1988年8月,朱獻文就職的廣東省省屬某企業正在進行工廠領導班子選拔制度改革——從上級任命制到自由競選,并由新廠長“組閣”廠級領導班子和中層干部。這種企業領導的選拔方法在當時引起了社會轟動,不僅吸引了省市媒體的廣泛報道,還引來了主管部委的調研團隊,使其在有色金屬工業系統中成為國企改革“摸著石頭過河”的先行者。
新廠長上任后,“第一把火”就是對工廠準備技術改造的項目實行公開招標,改進過去由技術科直接組織而導致的效率低下和效果不佳的問題。通過招標,新廠長希望發現人才并提升項目效益。其中,有一個項目是跟朱獻文當時的工作直接相關的,即“鋁合金6063小鑄棒生產線建造”,為國產鋁合金擠壓機提供原料。1983年7月從中南礦冶學院材料專業畢業以來,朱獻文便全程參與了進口熔鑄設備的安裝、工人培訓、調試和生產,并因此評上了工程師職稱,在技術上具備任職條件。然而,那時他已考上華南工學院材料研究所的研究生,正忙于辦理辭職和入學手續,所以并未過多關注此次招標。
招標公告發布了一個多月,卻沒人應標。有一天,朱獻文路過技術科時隨口詢問招標情況,得知老工程師雖有討論,但因對效率和效果的高要求有壓力,還沒有確定。朱獻文半開玩笑地說:“要不我不去讀研究生了,自籌資金來做這個項目?”技術科科長聽后高興地回應:“好呀!你去找廠長談談吧!”。這個玩笑般的提議卻激發了朱獻文的決心,他隨即找到廠長,提出了“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獨立經營”的技術改造方案。
原本應由工廠出資的項目,現在由個人承擔,這一創新之舉立即得到了富有改革精神的廠長的支持。廠長隨即指示技術科和朱獻文協商合同細節,以盡快落實項目。一個月后,朱獻文放棄了讀研究生的機會,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之旅。他的這一舉動不僅是他個人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也使他成為了中國國企改革中“一廠兩制”實踐的早期參與者。
朱獻文的第一次創業,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恰逢鄧小平第一次南方談話后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大環境,他已在該專業積累了五年的經驗,受當時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氛圍影響,培養了強烈的創業意識;同時,他所在的工廠也正處于改革的浪潮之中。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為朱獻文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機會,使他得以將工程師的技術專長與經營管理實踐相結合,開啟了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