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上市公司不當行為問題研究
- 王愛萍
- 22字
- 2025-08-27 16:44:47
第一節 不當行為的界定及上市公司不當行為的定義
一、不當行為的含義及判定標準
在學術研究中,具有研究價值的不當行為是一種故意使他人對某事實產生誤解的行為。不當行為實施者首先需要具備主觀意愿,然后手段為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造成的結果是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那么具備這些要素的行為就屬于不當行為,這是一種不正當行為。具體來看,不當行為的判定標準有以下四點。
第一,不當行為需要有“故意”的因素,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假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但是仍然放縱或者希望這種結果發生,也就是誘導該結果發生。
第二,對方陷入錯誤認識,也就是說,即使未發生真實傷害,但是負有告知義務的機構或者個人該告知而故意不告知,都屬于這種情況。例如,將假冒偽劣說成優質價廉。甚至是行為人有義務說明真實情況而不說明、保持沉默也構成不當行為。后面我們要提到的上市公司不當行為中的延遲披露,就屬于這種情況。
第三,因為認識錯誤而做出了不真實的意思表示,也就是這種意思表示與認識錯誤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第四,不當行為具有不正當性。即使滿足了前面三條,也有可能是善意的謊言,如何區別是善意還是惡意,主要是看這種行為是否具有不正當性,也就是是否有損害別人利益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 Mastering Microsoft Forefront UAG 2010 Customization
- Managing IaaS and DBaaS Clouds with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Cloud Control 12c
- Magento 2 Cookbook
- Azure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
- Microsoft Dynamics NAV Financial Management
- Learning Microsoft Azure
- Team Foundation Server 2013 Customization
- Microsoft Dynamics NAV
- IBM SPSS Modeler Cookbook
- 陜西國家統計調查市、縣優秀報告集萃(2006—2015)(上下)
- 項目管理實務(第二版)
- Implementing VMware Horizon 7.7
- 公司內部審計
- Big Data Analytics with R and Hadoop
- 效益實現管理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