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趙王心動,誓要留下陳鳴!
- 大秦:血衣宰相,殺出個萬世永昌
- 三晉大俠
- 2089字
- 2025-08-17 00:18:24
陳鳴猛地松開劍,手掌顫抖不已。
他沒有在乎,直截了當地對趙王說:“大王,慧眼寶衣依舊還是慧眼寶衣。”
“我們今天的對話,您盡可以當作從未發生。”
“六國會敬畏大王,不會嘲笑大王,他們會羨慕大王獲得了一件能辨識智者與愚人的神衣。”
“如果您不滿足,可以把這件慧眼寶衣送給其他國家的君王。”
“我陳鳴敢保證,每位君王見了都會贊嘆這件神衣。”
大王,您應該清楚我的意圖。
趙王最后放下劍,自嘲地笑了幾聲:“哈哈哈……真是荒謬,一國君王,明知道受騙,卻不能懲罰騙子,還得繼續受騙。”
趙王沉默片刻,目光復雜地瞪著陳鳴:“陳鳴,這太荒唐了!”
“我真希望自己是昏君,那樣就能直接殺了你!”
陳鳴面無表情:“大王,如果我有意欺騙您,我會告訴您寶衣的真相嗎?”
“您想封我為侯拜相,如此優待,我怎會欺騙?”
接著,陳鳴語氣加重:“大王想成為明君,首先必須看得清楚,要學會視而不見。”
“群臣欺騙您,是因為他們害怕您,所以都看到了寶衣。”
“現在,我請問大王,您會重用一位無知愚昧的臣子嗎?”
趙王握緊雙拳,情緒激動,突然轉身站在陳鳴面前,抬手向他行了一禮。
“趙偃拜先生,先生的傷,是我的過錯。”
趙王沒有得到陳鳴的回應,又一次行禮說。
“趙偃再拜先生,感謝先生的教誨,教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君主。”
趙王緊接著第三次拜倒:“趙偃三拜先生,請求先生傳授我強國之道。”
三拜完畢,陳鳴愣在原地,無言以對,只能說道:“大王,不必這樣。”
“我只是秦國的一個使者,而且年紀尚小,先生這個稱呼我愧不敢當。”
趙王搖頭反駁:“古時候項橐七歲就擔任孔子的老師,我拜十三歲的陳鳴為先生,有何不可?”
“我知道你不愿加入趙國,所以才用先生稱呼你。”
陳鳴直言:“大王,您過于高估我了,強國之道不可能僅憑空談實現。”
“但我有一個建議,雖然聽起來簡單,卻少有君主真正做到。”
“好,寡人愿聽!”
……
“大王,選賢而非選親。”
“應當挑選真正有才能的人繼承王位,而不是一味傳位給子孫。”
“秦國宣公原有九子,但他去世后,傳位給了有才能的二弟,即宣公。”
“宣公去世,同樣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為王,而是讓更賢能的三弟即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從那時起,大秦走上了一條強國之路,從最弱發展成現在的最強。”
趙王聽后,心情沉重,閉上眼睛,沉默許久。
這個建議簡單明了,切中要害,確實是強國之策。
人性有弱點,沒有誰愿意把自己的成果輕易讓給他人,都希望子孫能繼承下去。
趙王直言不諱:“陳鳴,你的建議,我做不到。”
陳鳴笑了笑:“這確實很難,目前七國的君王都做不到。”
趙王嘆息:“這場賭局我輸了。
“愿賭服輸,我會修改盟約,秦國無需出力,趙國攻打燕國上谷郡,戰果秦趙平分。”
說完,趙王走到陳鳴身邊,撕下一塊布扔給他:“包扎一下。”
陳鳴用布包扎了傷口,雖然疼痛,但只是皮外傷,幾天就能恢復。
趙王直言:“陳鳴,我敗了,但這讓我難以接受。”
陳鳴笑著提議:“大王,再比一次?”
“不比了,我只想知道,先生忠誠于秦國,秦國是否同樣厚待先生。”
趙王突然大聲呼喚:“來人,去把陳大夫帶來!”
陳鳴皺起眉頭,趙王究竟有何意圖?
過了一段時間,一位五六十歲的大臣被內官引領,步入偏殿,見到趙王便立刻行禮:“臣,拜見大王。”
“免禮。”
趙王揮了揮手,嚴肅地說:“立刻準備快馬和車輛,出使秦國。”
大臣疑惑地問:“大王,出使秦國所為何事?”
“你去告訴秦王和呂相國,本王愿意用三十座城池、千里之地交換秦使陳鳴。”
陳鳴和大夫聞言驚愕。
趙王難道瘋了嗎,竟然愿意拿三十座城池、千里之地交換一個人,這實在是前所未有。
大夫立即跪地,大聲疾呼:“大王,絕對不可以這么做!”
“祖宗傳下的土地,絕不能輕易送給別人!”
趙王斷然說:“陳鳴的價值堪比半個國家,你不必再說。”
“立刻騎馬去秦國,見呂相和秦王,只要他們同意,我立刻劃撥城池割讓土地。”
大夫沉重嘆息,應道:“遵命……”
大夫離開后,陳鳴忙拱手詢問:“大王這是什么意思?”
趙王微笑,拿起桌上的竹簡:“陳鳴,你出使趙國,輕易讓我簽訂盟約,使秦國不戰而獲得十幾座城池。”
“以獻寶為名,巧妙迷惑我和眾臣。”
“這樣的智謀,天下無人能敵,蘇秦張儀再世也不過如此。”
“我初讀《萬世書》時就想過,若趙國也有這樣的人才,該多好。”
“你使趙時,我發誓,若你有如此才學,定要招攬你。”
“現在看來,我確實低估了你的才智。”
趙王目光銳利地注視陳鳴:“先生是曠世奇才,志向高遠,不追求名利,且忠心愛國。”
“我想要招攬你已無可能,只能嘗試其他方法。”
“三十座城池,千里之地,若能換你加入趙國,這交易劃算。”
陳鳴心想:“趙王顯然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趙國是個大國,有利于才華的施展,趙王今日的態度也顯示出他會重用陳鳴。
然而,陳鳴是秦人,忠誠于秦國,對趙國評價不高,戰國四名將中的兩位都失敗了。
陳鳴斷定,若加入趙國,他將花費大量時間整治那些佞臣,更不用說抵御外敵了。
秦國的奸臣雖也不少,但大多數人仍能盡職守節,對國家保持忠誠。
“大王,如果呂相和秦王決定將我鳴交給你,我也無法拒絕,愿意為趙國效力。”
陳鳴說這話時,顯得并不堅定。
三十座城池和千里之地的代價過于高昂,呂不韋的品性讓他幾乎無法抵抗誘惑,其他大臣更不可能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