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婁公主的好奇
- 四合院:何雨柱從1948開始
- 老街口的墻
- 2092字
- 2025-08-23 07:20:00
何雨柱有些不好意思的表示:“昨天兄弟們學習太晚,今個在前院幫忙,就沒來得及擦。”
其實不是沒擦,是故意留下來的。
畢竟是婁老爺給贊助的,何雨柱不知道他什么時候來,就專門在黑板上留下的這個字,每天晚上留一次,就等著婁老爺大駕光臨呢。
婁半城心里那個開心!
自己的贊助終歸是沒打水漂。
作為北平城的大善人,他沒少捐款,現在終于有了正面反饋,婁半城怎么可能不開心。
為什么寫婁字?
因為這是婁家贊助的!
這是讓學生們知道,他們坐在誰贊助的地方讀書識字。
人群中的邱大為看到這一幕,對何雨柱的認識又高了一層。
何雨柱有商業頭腦,沒想到還是個拍馬屁的高手。
學到了,學到了。
婁半城很高興,大手一揮:“每人兩套衣服!”
春裝兩套!冬裝兩套!
鞋……買棉鞋!布鞋!都配上!
哎呀,這十多個孩子,未來都是他們婁家廠子里的肱股之臣!
何雨柱:別這么想,他們是國家的花朵!是未來國家的棟梁!
婁半城乘興而來,走的時候像喝了二斤酒似得,腳步虛浮,顯然他非常開心,尤其是教室,以及教室黑板上大大的‘婁’字,更是讓他開心。
離開的時候,他吩咐給95號院每家每戶送一袋白面,沾沾喜氣。
這點錢算啥?
和收買人心相比,這些錢微不足道!
回到家后的婁半城,非常開心的把自己在95號院的所見分享給妻子婁譚氏,只夸何雨柱是個人才,何大清生了個好兒子,易中海有個好鄰居。
現在的婁半城很開心,所以一切都是好的。
倒是他閨女對此不屑一顧。
尤其是聽到何雨柱的名字,她就覺得不舒服,仿佛和他認識似得。
婁半城的閨女,婁曉娥,39年年初出生,現在十歲,在教會小學上學。
雖然年紀小,但耳濡目染下,有些事她能看得清,聽到婁半城夸贊何雨柱,她不屑的撇撇嘴道:“有什么好高興的?我要看,那何雨柱就是個馬屁精,誰家黑板上寫的字不擦?那就是故意留給您看的。”
婁半城才不這么認為,自己去的那么突然,何雨柱又一直在前面忙活,根本來不及去后院準備。
再說了,就算何雨柱是故意準備的又能怎么樣?
只要他婁家在北平城的地位不倒,何雨柱就得一直拍馬屁!
“你啊,十指不沾陽春水,不懂這些道道。”
婁半城指著自己閨女,搖頭說道:“在北平城,不僅講背景,還有人情世故,何雨柱小小年紀就懂人情世故,這小子不會差。”
婁譚氏認同的點點頭:“大清可惜了,整天要圍在孩子堆里,恐怕手藝以后會下降。”
婁半城不在乎這些,搖頭晃腦的說道:“基本功在,差也差不到哪,咸菜疙瘩也能吃,山珍海味有啥不一樣?我現在就特別懷念當學徒工的日子,雖然窮,但飯是真的香。”
婁曉娥不屑的撇撇嘴,她覺得婁半城太矯情。
但何雨柱的名字,她記住了。
小小年紀不學好,馬屁精,她倒要看看,這個何雨柱究竟是怎么騙到親爹的。
……
酒宴散去,收拾干凈后的四合院,重新歸于平靜。
易中海收兒子,收干閨女、干兒子的事,最后也只會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但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其他新鮮事物取代。
今天沒做生意,田棗他們幫忙收拾好就離開了,劉海中喝的醉醺醺的,回到家倒頭就睡,也沒打兒子。
賈張氏則去洗衣服,為接下來春假過后上班做準備。
易中海家中,餃子、煤核、春喜三人都在,易中海喝的醉醺醺,但心中高興,并沒有醉的不省人事。
餃子還好,春喜和煤核兩人,跪在易中海面前,餃子也想過去磕頭,但被王秀蘭拉住。
這是易中海和干閨女、干兒子的事,和他這個兒子沒關系,這個時候別去湊熱鬧。
春喜給易中海磕頭:“干爹,謝謝您救我,以后我春喜就是您家的使喚丫頭,這輩子都伺候您。”
“說什么胡話,長大后該嫁人嫁人,嫁妝干爹給你準備!”
錢一分沒花,婁半城都給送回來了,白撿了個干兒子和干閨女。
這可不是婁半城仁義,而是自己對他來說比較重要。
易中海可不會讓她一直伺候自己,而是對春喜和煤核道:“以后把這里當成自己家,你干娘自己在家無聊,你也可以來陪陪她。”
“是,干爹。”
春喜明白易中海的意思。
就是每天來干活唄。
干活沒問題,把自己從八大胡同救出來,春喜覺得累死也甘心。
另外一邊,何雨柱家中,何大清也在給他分析婁半城出現的目的:“還是有錢好啊,春風化雨,不著痕跡的收服人心,易中海想從軋鋼廠走出去,難咯。”
何雨柱:他也不會走,得在工廠干一輩子。
何大清沒有繼續說易中海,而是向何雨柱分析起了婁半城:“他這么幫忙,一方面是因為易中海是高級技術工種,另外就是看中你了小子,你在后院弄的學堂,勾住了婁半城,你不知道、這古代培養死士……”
何大清今天酒喝的有點多,嘴碎了不少,何雨柱是沒聽下去,至于他的做事,一切都還在劇本之內,只是闖入了易中海和婁半城兩個外來者而已。
他們是否在何雨柱的計劃中受益,那是他們的事,何雨柱保證的是自己的基本盤不受影響。
何雨柱很冷血,他做的事看上去有很多人受益,只不過很多人是他計劃中必須要存在的,何雨柱要保證他們一直聽自己的話。
比如說田棗和她的那幫小弟,比如說何大清。
至于從中受益的賈張氏、易中海、婁半城他們,有些是因形勢所迫必須要她參與其中,有些則是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易中海收養餃子,花錢贖出煤核的姐姐春喜,何雨柱收獲人心,讓田棗她們知道跟著自己受益良多,也讓他們更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
婁半城付出的代價那就更大了,移動的散財童子有沒有?
七三分賬吶,賺錢的腳步又加快了不少,這在未來,可都是他的資本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