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水泥大計受阻,天幕新梗整活
- 天幕:開局玩梗,老朱被創死了!
- 夢回硯池
- 2054字
- 2025-08-18 00:01:00
“今日四弟能悟,乃是四弟天資聰穎,福至心靈。可萬一,將來我等領會錯了天意,又當如何?
兒臣以為,我等在仰望天幕之時,亦不可忘了腳下之路。治國之道,終究還是要落在民生、吏治、教化之上,方為正途。”
這番話,說得懇切而真誠,是他作為太子,最穩妥、最正確的想法。
朱元璋聽完,不置可否。他只是抬起頭,再次看向那片空無一物的天幕,眼神變得悠遠而深邃。
“正途……”他喃喃自語,“咱走了半輩子的正途,殺人,種地,可咱的百姓,還是會餓肚子。咱的江山,還是處處漏風。”
他回過頭,看著兩個兒子,沉聲道:“現在,上天給咱開了一扇窗,哪怕窗外的景象再荒唐,再離譜,咱也得把腦袋伸出去,看個究竟!”
“因為,咱想看看,那窗外,是不是真有一個能讓咱大明萬世永固的……新世界!”
父子三人,就這么站在空曠的廣場上,仰望著天穹。
朱棣的眼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那是建功立業的渴望。
朱標的眼中則是一片深沉的湖水,倒映著天幕,也倒映著自己的迷茫。
而朱元璋的眼中,是整個大明的未來。
他轉身,大步走回武英殿。那里,水泥的配方正等著他親自審閱。
他要親自督辦此事,他要親眼看到第一塊水泥凝固成堅石。
朱元璋現在對天幕的態度,已經徹底轉變。
從被動的承受者,變成了一個主動的、甚至有些貪婪的索取者。
他開始期待,下一次,這塊“天殺的”屏幕,又會給他們帶來怎樣離譜的、讓他世界觀崩塌的驚喜。
夜深了。
朱元璋依舊沒有睡。武英殿內燈火通明。他面前擺著兩樣東西。
一樣是那份工部官員謄抄了數遍,又經他親手校對過的水泥配方。每一個字,每一個圖,他都看得仔仔細細,仿佛要刻進腦子里。
另一樣,是一個煮熟的土豆。
他沒有吃,只是靜靜地看著。
土豆,解決的是大明的心腹之患——饑餓。
水泥,解決的是大明的發展之基——建設。
一內一外,一柔一剛,僅僅一天時間,天幕就賜下了足以改變國運的兩大神物。
他忽然笑了。
他想起白天文官們吵作一團,武將們叫囂閱兵的滑稽場面。又想起朱棣那番天馬行空,卻又精準無比的解讀。
“偶像練習生……”他低聲念叨著這個古怪的詞,搖了搖頭。
管他是什么意思,有用就行!
“來人。”
一名太監悄無聲息地滑了進來。
“傳旨,從明日起,早朝提前半個時辰。所有在京四品以上官員,都給咱到奉天殿廣場集合。”
太監愣了一下,不解地問道:“陛下,這么早……是所謂何事?”
朱元璋抬起頭,露出一口白牙,笑容里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霸道。
“等。”
“等……等什么?”
“等天幕!”朱元璋一拍桌子,“咱就不信了,咱和滿朝文武天天在這兒守著,它還能不給咱來點新花樣?”
他朱元璋,要飯起家,最懂什么叫“蹲點”。
既然這天幕不按常理出牌,那咱就用最笨的法子,跟它耗上了!
次日,天還未亮,寅時剛過,奉天殿前的廣場上便已是人頭攢動。
文武百官們睡眼惺忪,哈欠連天,頂著凌晨的寒露,被自家仆人從溫暖的被窩里拖了出來。
廣場上沒有設置朝會的大殿,只有數百張小馬扎,整整齊齊地擺放著。
官員們按照品級,各自找位置坐下,一個個凍得瑟瑟發抖,面面相覷,滿臉都是“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干什么”的哲學困惑。
朱元璋倒是精神矍鑠,他沒有坐龍椅,而是搬了張和大臣們一樣的小馬扎,大馬金刀地坐在最前面,手里還捧著個熱氣騰騰的烤土豆,時不時啃上一口。
他身后,朱標裹著厚厚的披風,臉色有些蒼白,而朱棣則挺直了腰板,目不斜視,精神頭十足。
“諸位愛卿,都給咱打起精神來!”朱元璋喝了口熱茶,中氣十足地喊道,“咱們今天就一個差事,仰望天穹,參悟天機!誰要是打瞌睡,被咱瞧見了,就別怪咱讓他去午門外面跳一段助助興!”
百官聞言,一個激靈,瞬間清醒了不少。
于是,大明朝最奇葩的一幕出現了。
皇帝帶著滿朝文武,在皇宮廣場上,集體“摸魚”,眼巴巴地等著天上那個屏幕“上班”。
可惜一直到早朝結束,它也不曾出現。
一連三天,天幕都靜悄悄的,毫無動靜。
百官們從最初的期待,到中途的煩躁,再到最后的麻木。
每天就是坐著發呆,脖子都仰酸了。
朝堂上“悟道”的風氣倒是愈演愈烈,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被當成天機上報,奏疏堆積如山,朱元璋批閱了幾本,差點沒把鼻子氣歪了。
什么“臣家母雞連下三蛋,乃三陽開泰之兆”,什么“臣走路連摔兩跤,乃警示朝中有奸佞小人,讓忠良站不穩腳跟”。
“放他娘的狗屁!”朱元璋在武英殿里大發雷霆,將一本奏疏狠狠摔在地上,“這幫飯桶,除了會捕風捉影,還會干什么?!”
正當他耐心即將告罄,準備取消這場荒唐的“等天”大會時,好消息來了。
燕王朱棣和工部尚書單安仁,帶著幾個工匠,抬著一塊灰撲撲的石板,興沖沖地求見。
“父皇!成了!成了!”朱棣的臉上洋溢著抑制不住的興奮。
那塊石板,長寬各三尺,厚約半尺,表面粗糙,顏色不均,看起來丑陋無比。
朱元璋走到石板前,蹲下身,伸出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在上面摸了摸,又用力敲了敲,發出“梆梆”的悶響。
“這……這就是水泥?”
“回陛下,正是!”單安仁激動得聲音都在發顫,“臣等按照天幕圖示,尋來石灰石、黏土,以鐵磨碾碎,按配比混勻,置于窯中高溫煅燒,再將燒出的熟料磨成粉末,便是這水泥了!
此物兌水,和以沙石,一日便可凝固如斯,三日之后,其堅硬程度,已遠超尋常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