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有請雙方辯手登場
- 打卡全國,我的收入無限翻倍
- 陸上馳名一罐頭
- 2123字
- 2025-08-25 15:00:00
呂哲跟隨著人流下了車,立刻被眼前熱鬧的景象所包圍。
巨大的廣場上人山人海,各種恐龍元素的雕塑和裝飾隨處可見。
耳邊充斥著孩子們的笑鬧聲和主題公園里充滿動感的背景音樂。
他沒有往售票處擠,而是找了個相對清靜的角落。
遠遠地觀察著這一切,同時,悄然開啟了“外掛”。
【萬物成本之眼】,啟動!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門票上。
【資產:中華恐龍園成人全天票】
【市場售價:280元/張】
【成本構成分析:】
【-園區固定資產折舊(場地、設備維護等):約65元/人】
【-員工薪酬及管理費用:約40元/人】
【-能源消耗(水電等):約15元/人】
【-市場營銷及廣告推廣費用:約25元/人】
【-稅費及其他雜項:約20元/人】
【-最終利潤:約115元/人】
“嘶……”呂哲倒吸一口涼氣。
一張門票,純利潤竟然那么高。
這還不算游客入園后的二次消費。
按照今天這人流量……一天下來,光門票的利潤就高得可怕。
“主題公園,果然是印鈔機。”呂哲心中感慨。
他的視線又轉移到了廣場邊上,一家裝修得童趣盎然的紀念品商店。
一個剛從店里出來的小男孩,手里正抱著一個做工精致的霸王龍玩偶,愛不釋手。
【商品:聲光電動霸王龍玩偶】
【市場售價:198元】
【成本構成分析:】
【-塑料及電子元件:18元】
【-模具及生產人工:12元】
【-包裝及運輸:5元】
【-品牌IP授權及店鋪租金(均攤):20元】
【-綜合成本:55元】
【-最終利潤:143元】
“牛逼,利潤率比門票還高。”呂哲的嘴角抽了抽。
一個成本55塊的塑料玩具,貼上“恐龍園”的標簽,就能賣到將近200塊。
這已經不是在賣玩具了,這是在賣孩子們的夢想和家長們的錢包啊。
呂哲又將目光投向了不遠處的一個小吃攤,那里正排著長長的隊伍……
攤位上,金黃色的炸雞腿和五彩繽紛的棉花糖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商品:恐龍大雞腿】
【售價:35元/個】
【成本分析:冷凍雞腿(半成品)6元,食用油及調料1.5元,燃氣及人工(均攤)2.5元,利潤25元】
【商品:彩虹棉花糖】
【售價:25元/個】
【成本分析:白砂糖0.5元,食用色素0.1元,紙棒0.1元,利潤24.3元】
【備注:暴利中的戰斗機,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賣的主要是造型和心情】
看著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據,呂哲只覺得自己的金錢觀正在被反復刷新。
在主題公園這個封閉的商業生態里,一切商品的價格都被重新定義。
它們的價格,不再由其本身的價值決定,而是由游客們“來都來了”的消費心理,和“為快樂買單”的沖動所決定。
呂哲看著那些興高采烈地啃著“恐龍大雞腿”、舉著“彩虹棉花糖”的游客,心中沒有絲毫的羨慕,反而升起一種看破紅塵的超然感。
自己正在體驗著一種完全不同的旅行。
別人用金錢購買標準化的快樂。
而自己,則在用最少的成本,去體驗一個更真實且豐富的世界。
……
晚上,呂哲的直播間變成了“主題公園財富密碼大揭秘”專場。
他將白天用【萬物成本之眼】看到的“商業機密”,用一種調侃而又客觀的語氣,分享給了觀眾。
“兄弟們,今天主播我去恐龍園門口轉了一圈,給大家帶來了一份‘一只恐龍的成本分析報告’。”
“你們猜,一根成本不到一塊錢的棉花糖,在恐龍園里能賣多少錢?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
“你們猜,一根成本不到一塊錢的棉花糖,在恐龍園里能賣多少錢?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
這種獨特的“窮游反消費主義”視角,立刻引爆了直播間。
【建筑師的黃昏】:主播這個角度有意思,從經濟學上講,這叫價格歧視和場景溢價,把消費場景和特定的情緒綁定,就能創造出超額利潤。
【愛吃魚的貓】:這么黑的嗎?我上次帶侄女去迪士尼,一天就花了五千多!看完主播分析,感覺自己像個大冤種!
【擺爛王】:旅游景點的東西,不都是這個價嗎?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畢竟人家那么大的樂園,維護、員工、IP授權不要錢啊?
【快樂就完事了】:主播這就沒意思了啊,出來玩不就是圖個開心嗎?嫌貴可以不買,非要算成本,也太掃興了吧。
【歲月靜好】:就是,你買的不是棉花糖,是孩子在游樂園里的那份快樂,我兒子上次舉著棉花糖笑得那個開心樣,別說25,50我都愿意。
【省錢才是王道】:直播間里的某幾位屁股坐哪里啊?快樂就要當冤大頭?主播說得沒毛病,支持主播揭露真相!讓大家消費得明明白白!
【寧靜致遠】:吵什么吵,我覺得兩邊都有道理,有錢難買我樂意,但知道自己樂意的成本是多少,也不是壞事
這場突如其來的爭論,讓直播間的熱度節節攀升。
一派觀眾恍然大悟,紛紛吐槽自己當“冤大頭”的經歷,大罵景點心黑,力挺主播“人間清醒”。
而另一派觀眾則認為呂哲的分析是在“煞風景”,他們覺得出來玩就是“買一個樂意”,為快樂和體驗付費天經地義,揪著成本不放實在是小家子氣。
呂哲的直播內容,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從最初簡單的行程記錄,到后來的城市文化觀察,再到現在的消費現象剖析。
直播變得越來越有深度,也越來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呂哲此刻有種使命感。
自己的旅程,不僅僅是在解鎖華夏的地理版圖。
更是在解鎖這個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
第二天一早,在常州的最后一天。
清晨醒來,呂哲照例收到了來自系統的“工資”。
【叮!您昨日的收入0.04元已到賬。】
【可用余額:2321.60 + 0.04 = 2321.64元】
呵呵……
解鎖個屁的底層邏輯。
看著每日一毛都不到的收入,呂哲心中那份使命感瞬間萎了。
8月24日,星期日。
下午三點,常州的72小時打卡即將結束,日薪也將迎來下一次翻倍。
而呂哲的下一個目標,是與常州西部緊密相連的歷史名城。
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