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二站,無錫★
- 打卡全國,我的收入無限翻倍
- 陸上馳名一罐頭
- 2096字
- 2025-08-19 15:00:00
呂哲走到橋中央時,特意停下了腳步。
他回頭望了一眼來時的路,那是蘇州的方向。
面對這座浸潤了千年風雅的古城,自己終究只是一個行色匆匆的過客。
“或許以后有錢有閑了,再回來好好逛逛……”
這個念頭剛一浮現,呂哲就不禁在心里自嘲地笑了。
好好逛逛?
怎么才算“好好逛逛”?
他的腦海里瞬間浮現出一幅幅荒誕而熟悉的畫面。
倘若在旺季出門旅游……
跟風搶上幾千塊的機票或高鐵票,興沖沖地抵達目的地,結果住進一家價格虛高、體驗感極差的“網紅”酒店。
接著匯入幾萬人的蟻群洪流,一同擠到某個景區的門口。
好家伙,上班的時候地鐵上人擠人,放假出門旅游還是要人擠人。
我看這假算是白放了。
人擠人還不算數,還得花個幾百買張門票擠進去。
花錢請講解導游,或者跟著其他團隊旁聽。
聽導游胡扯一通不曉得是不是捏造的歷史故事。
最后拍下一堆千篇一律的照片,配上矯揉造作的文案,發一串朋友圈證明自己不虛此行。
呂哲隱約有種感覺……
或許無論是BJ的故宮還是南京的夫子廟,無論是海南的天涯海角還是XZ的布達拉宮。
那些所謂的“歷史底蘊”和“傳奇故事”,聽的時候感覺就像快餐,獵奇而無聊,不出一個月就會忘得一干二凈。
至于自然風光……
那些所謂的五岳,所謂聲名顯赫的名山大川。
或許它們之間的區別,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本質上都是把人圈起來收錢的場地?
這樣的旅游來幾次后,或許會察覺一個扎心的事實。
旺季去景點旅游=受罪!
那么……
怎樣旅游才算是享受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呂哲現在還說不清楚。
反正自己現在還挺舒坦。
這種用雙腳丈量土地,用身體感受城市邊界的方式,雖然疲憊,卻遠比走馬觀花式的打卡要來得真實、深刻。
他轉過身,面向前方。
那里就是被譽為“太湖明珠”的無錫。
思緒轉到太湖,呂哲的腦子里又冒出一些有趣的念頭。
從行政地圖上看,蘇州霸道地貼著湖岸畫了一個圈。
將絕大部分太湖水域都攬入懷中。
這甚至讓南岸的HZ市,明明名字里帶著“湖”,卻只能望湖興嘆,干脆改名叫無湖得了。
可偏偏“太湖明珠”這頂桂冠,反倒讓無錫給摘走了。
呂哲想起了一個流傳甚廣的地域梗,忍不住笑了出來。
這可能就是蘇州的命吧。
承載了守護和擁有太湖的重任,才換來了沒有機場的宿命。
這么一想,蘇州和無錫這對兄弟,為了爭奪太湖這個超級自然景觀的增益buff,背地里上演的“內斗”大戲,恐怕比任何導游編的故事都精彩。
但說到底,還是各自的“旅游名片”順位不同。
蘇州手里的牌太多了。
園林、古鎮、古街、金雞湖現代園區……
一張張打出去,等想起來太湖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而無錫的牌庫沒那么深,早早地就把寶押在了太湖上,甚至把市府都遷了過去,擺出了一副all in的架勢,這才有了如今的黿頭渚和靈山勝境。
這些念頭和思緒吹散了旅途的疲憊,讓呂哲對人文自然景觀有了全新的感悟……
行了,別感慨了。
該辦正事了。
呂哲深吸一口氣,邁步跨越了橋上那條看不見的行政分界線。
就在他的雙腳穩穩地踏上屬于無錫地界的那一刻。
腦海中,系統的聲音如期而至,帶著一種宣告勝利的激昂。
【叮!檢測到宿主通過徒步方式,成功跨越邊界!】
【您已離開JS省-SZ市!】
【您已進入JS省-WX市境內!】
【全新地級市已解鎖!打卡計時正式開始!】
【倒計時:71小時59分59秒】
呂哲站在大橋之上,任由午后的風吹拂著他被汗水浸濕的頭發和臉龐。
他的錢包比來時癟了一些,身體也因輾轉奔波而疲憊不堪。
但他的眼神,卻因為剛才那番對旅行意義的思考,而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和明亮。
【當前時間,2025年8月18日15:00,星期一】
【所在地,JS省-WX市-新吳區】
【當前日薪:0.02元】
“無錫,我來了!”
……
進入無錫的第一天,剛好是周一。
無論是學生黨還是工作黨,都知道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
周一……
是地獄啊。
呂哲走下跨越望虞河的大橋,雙腳踏在無錫新吳區的土地上。
此刻,臨近下班高峰。
太陽依舊毒辣,將柏油路面烤得滋滋作響。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燥熱的塵土味。
他沒有急著去尋找下一個落腳點,而是找了個公交站臺的陰涼處。
將沉重的背包卸下,靠在廣告牌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公交站正對著一片嶄新的高科技產業園區,玻璃幕墻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澤,巨大的企業LOGO彰顯著各自的行業地位。
正值下班高峰期。
一場宏大的遷徙,即將上演。
由鋼筋與玻璃筑成的垂直洞穴,開始有規律地搏動。
緊接著,龐大的群落傾瀉而出。
在結束了長達八小時的能量采集后,社畜的面部表皮普遍呈現出一種資源耗盡的灰白色澤,眼神中的高光也已黯淡,開始執行一套固化在基因里的儀式性動作。
雄性個體率先表現出“解脫”的行為。
精準地找到束縛在頸部的色彩各異布條它,仿佛掙脫了某種無形的枷鎖。
而雌性則進行著更為復雜的形態切換。
她們小心翼翼地從一種極度不利于奔跑與平衡的蹄狀附肢上退下,換上更貼合地面的平底步足。
這一行為,顯著提升了她們在接下來長途跋涉中的生存機率。
個體間的交流變得稀少,他們匯聚成一股沉默的洪流。
無需思考,僅憑一種深刻烙印在基因深處的本能,朝著固定的方向移動。
或涌向地下隧道入口,或攀上雙輪機械坐騎。
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熟練。
仿佛一臺巨大生物機器中,運轉了千百萬次的齒輪。
呂哲就這么靜靜地看著。
自救就像一個誤入工業化蟻巢的異類。
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置身事外的視角,觀察著這幅無比熟悉的“人間煙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