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秘聞,驚天的
- 重生1999,做個投機者導演
- 恐怖直立袁
- 2232字
- 2025-08-29 17:04:17
賈碩滿腦子都是問號,‘說啥?’
看見一臉疑惑的賈碩。
司徒老師算是看明白了怎么回事,虎眸一收,瞬間轉變的溫和慈祥起來。
“謝非這老頭,是真的不知道,給你們這群小屁孩提個醒。”有些意興闌珊的吐槽道。
“之前拍在《蘇州河》的時候,馬嘍那個小王八蛋,不知道哪里找來個德國佬,叫什么沃爾夫岡·托爾斯的錄音師。
在拍攝的時候,發明了個什么‘防水收音器’。
就是將小型錄音機放到避孕套里面,再灌滿氦氣,這樣就可以在水下進行錄音。
有時候吧,發明新玩意兒,是好事,但是用錯了地方,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這個什么托爾斯的,拿著這東西一直在南江船舶制造廠(第三艘那個廠)附近使用。
最后被郭安的同志發覺,沒想到人倒是挺警覺,連夜就逃往緬甸了!”
聽完司徒老師的話,賈碩心里像被洪流沖擊了一般。
這個時候。
賈碩在回想起,這位禁片之王的經歷,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禁片之王,也就是從這部《蘇州河》開始,開啟他的禁片傳奇生涯。
而這部《蘇州河》,在2001年賣出了號稱全球電影版權第一的高價。
這一年同樣賣出天價的《臥虎藏龍》,都是2500萬刀樂。
怪不得解禁以后拍《紫蝴蝶》,馬嘍輕松拿出了3000萬的投資。
賈碩以前就是沒看懂,《蘇州河》憑什么能比肩、甚至于超過《臥虎藏龍》的發行權價格。
在聽了司徒老師的話以后,賈碩算是有些明白了。
隨后,司徒老師還講了,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借《末代皇帝》修復版補拍之名,潛入故宮盜攝未公開文獻。
讓·路易·皮埃爾(歐羅巴影業)投資《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用湘西古鎮開發協議洗錢。
等等一系列燒操作。
賈碩終于有些明白,這些家伙為什么老是不受待見。
這群六代目啊!
聯想到馬嘍的([2019]第6、42號公告)(廣影字〔2006〕143號)(國稅公2019年第42號)等等一系列,賈碩懷疑這家伙是個1450。
再回想馬嘍剛拍完《蘇州河》,對著鏡頭說的,“錢是電影的敵人。”
莫名的覺得真的是一種黑色幽默。
“老師,您可有認識清白的外籍人士嗎?”賈碩真有些怕這幫老外,而眼前這位,應該能規避掉大部分。
司徒老師,思考了一下,最后還是搖了搖頭,“國內這邊我倒是認識幾個,朱麗葉·比諾什(電影《中國匣》)、文森特·佩雷斯(《傅雷家書》)、蓋·皮爾斯(《黃石的孩子》)、卡特琳娜·德納芙(《蝴蝶歌》)這幾個人品很不錯,
我可以幫你聯系,但是對比起你電影需要的數量還是有些不足!”
賈碩嘆了口氣,“看來最好還是去歐洲那邊,在那拍估計會少很多麻煩。”
“這倒是不錯的想法。”
想到劇組還缺的制片人和監制,賈碩走近司徒老師面前,一張臉笑的賤兮兮的,“老師,你最近忙不忙啊?”
看著賈碩的笑,司徒召敦有些瘆得慌,“有事快說?”
“司徒老師,您要是不忙,來幫忙壓壓陣,我這邊還缺個制片人!”賈碩搓搓手,露出最后的馬腳。
對于賈碩的想法,司徒召敦有所預料。
反正最近也沒啥事,這小子算是系里,最拔尖那根苗子。
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只是沒想到,這小手居然邀請到是制片人,比起剛畢業那幾個,看來是更懂的人情世故。
“行吧!”
司徒老師的加入,現在這個劇組搭建是完成,等陳天銘團隊一到,就差不多可以去往歐洲。
這次到歐洲拍攝,預算肯定得超。
跟學校和中影聯系了一下。
都比較支持,兩家一起給50萬。
賈紅斌這邊則是給了50萬。
3月1日,陳天銘團隊,來了北平,除開陳天銘本人之外,尚有十個徒弟,其他人則沒有跟來。
全部人員,賈碩都掛名在镕浦公司名下。
3號。
劇組一行就開始飛往荷蘭。
剛從飛機場出來。
賈碩一行人就受到熱烈的歡迎。
只能說,司徒老師的面子確實大。
Ah Kong的阿公四眼德,領著二路元帥Jan Ket Yik、紅棍李志強親自到機場接機。
在荷蘭小住一晚以后。
劇組開始前往法國阿爾薩斯–圣路易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這是司徒老師幫忙聯系的地方。
眾人在小鎮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開始了場地搭建。
雖然場地不是原版的丹麥,但是阿爾薩斯這邊離丹麥不是很遠,景色還是比較類似。
賈碩就比較輕松很多,很多場景不用刻意去搭建。
只是3月份的歐洲,天氣,一言難盡。
也幸好這部電影有大量的室內場景。
在天氣好的時候,拍攝室外鏡頭,天氣不好時拍攝室內鏡頭。
沒辦法,原本計劃是按照劇情順序來拍。
賈碩本來有希區柯克的天賦在,受這點影響,比較喜歡按照劇情的走向順序來拍攝。沒辦法如此,只能說心里有點小別扭。
但是團隊倒是習慣了。
國內多數的拍攝團隊地位是最低,需要根據演員檔期、場地、預算等待,來進行一些調整。
這次幸好有陳天銘的團隊在,燈光的布置上,比亢小天一個確實好了很多。
加上歐洲小鎮的房屋普遍是一兩層的房子。
這次的室內燈光布置,真正讓劇組成員見識到了,一個好的燈光師的作用。
往往在一個位置看似不經意之間,加了一盞燈。
人物的立體感就表現出來。
而同時期的國內很多劇組,基本還沒有這個認識這點,刻意去追求一些真實感。
而這種光影效應,也就是,電影和電視劇的區別——電影感。
也就是電影的光影藝術。
這點上,國內更多的人,是學習黑澤明這一路,走的的色彩感。
比如胡金泉,老謀子都算是這一系的代表人物,通過濃郁的色彩,體現出東方審美點,以及色彩感等。
如果說胡老爺子的電影,色彩就是一副寫意的山水國畫。
那么老謀子的電影,色彩上則是一副寫實的油畫(受蘇聯電影的影響)。
對電影語言就是色彩感的刻意追求上,國內導演都比較執著。
這里面包括近30年來,唯一算是實驗性先鋒電影的《錯位》。
黃建欣老師在這部電影里面,大量實驗性的,使用了色彩的對比來加強沖突。
強化人物的矛盾關系。
但是也是同樣一個老問題,鏡頭的語言相當平淡。
基本都是色彩感上一些新的創造。
而不再拘泥于東方美學構造的棒子,則在鏡頭語言上,表現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