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馬學武跳江自殺
- 重生1999,做個投機者導演
- 恐怖直立袁
- 2686字
- 2025-08-19 17:19:38
柏林電影節的最后寄出時間定了。
要想參加柏林電影節,膠卷必須在11月30日之前將電影寄出。
‘靠,時間又得提前了。’賈碩的感覺自己快不夠用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賈碩是真的有些崩潰。
本來時間就緊,現在還得加快進度,還給人留活路不!
劇組里的人也奇怪,為什么賈碩導演非要選擇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不好嗎?戛納電影節不香嗎?
戛納當然香!
威尼斯當然好!
可這是要參加的2000年的三大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的話,時間太長,的等到明年9月份去了。
戛納,有墨鏡王的《花樣年華》,有楊得昌導演的《一一》,有姜文《鬼子來了》。
賈碩自己斤幾兩,他還是拎得清。
去跟《一一》《花樣年華》拼刺刀,那他賈碩還算一個投機者嗎?
就算是拼刺刀,那也是等他發育一段時間再去。
現在他一個萌新,去硬碰硬滿級大佬。
只能說,柏林電影節,真香。
為了趕上時間,賈碩是真準備拼命了。
白天全程在劇組,還得兼職給幾個主演講戲。
夜里回酒店以后,素材篩選,粗剪,甚至于一些精剪,也不得不開始做。
賈碩這時候是真的慶幸,之前在周老師那邊學了一年多。
魔鬼課程的剪輯,加上系統給予的天賦。
賈碩這波才勉強熬住了。
可時間算下來,還是要差點。
得預留出一定時間,方便后面修改。
沒辦法了。
賈碩只能在青影廠借了一臺設備出來。
打著學生的名義,加上謝非老師面子,折扣下來,一天也是8000元的租賃費。
這電影成本又增加了。
賈碩將拍攝組分成兩隊。
寧浩和羅潘為一組,領著些人,拍一些不太重要的鏡頭。
另一組,賈碩帶著杜潔,親自盯著最重要的鏡頭拍。
時間雖然緊,但是質量不能差。
在不影響成片的質量情況下,賈碩真的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不過,賈碩的忙也是有好處的。
他的忙碌,整個劇組都看在眼里。
對于這個剛成年的導演。
劇組的眾人都是很佩服。‘技術過硬,妙點子總能時不時掏一個出來,人還那么勤奮。’
劇組人員都是打心眼里越來越佩服。
這也間接,促使賈碩組的這個劇組越來越順手。
很多時候,都能一遍就過。
今天,就是這月在北平拍的最后一場戲,這場戲拍完,劇組即將轉移到武漢。
沒辦法,雖說轉移拍攝會浪費時間。
但是,賈碩是真的干不出,那種拿演員命當兒戲的事。
賈碩記得,當年在劇組打雜時,就聽說馬嘍為了拍《蘇州河》,讓迅哥大冬天在河里泡著。
活活給凍到尿血,那是真的……
就這樣,營養費都沒一分,整部戲下來,就給了8000片酬。
賈碩是干不出,讓自家師兄張加譯跳長江,還給凍出問題。
到時候,杜君嫂子可都饒不了他。
賈碩不知道的是,他這位師兄。
因為這部電影,一下子對他的家庭和婚姻產生了困惑。
最終在04年和妻子離婚,后面娶了溫柔賢惠的汪海燕。
不能說全部怪這部電影,但是要說沒影響也是假的。
張加譯有時候拍著,拍著。
感覺像是回到家一樣。
總有一個媳婦兒老在身邊貶斥著他,天蛐蛐他,說他全靠媳婦兒,要不然也不會成事。
當初謝非老師把劇本給張加譯看的時候,他就推了兩倍戲,選擇了這個劇本。
要是賈碩知道。
這劇的男主,就是一個,電影照進現實。
他當時肯定不會去找張加譯師兄。
有著張加譯的本色出演,在加上賈碩引導下的顏丙雁。
差不多一半的劇情,十來天完成。
長江邊上,是張加譯師兄的最后一場戲。
馬學武跳江。
謝非和賈碩有了第一次爭執。
“賈碩,你小子,今天必須跟我說清楚,我用偷窺角度去拍這段戲,為什么不行!”
謝非此刻異常的憤怒,“之前,你一直跟大家說,要用鏡頭語言去暗示想要表達的思想?現在我這么做為什么不行?”
“謝老師,您先別急,我不是這個意思,用鏡頭語言去表達,那肯定好的。”
賈碩思考了一下,還是直說,謝老師人很大度,直說應該沒什么問題,“主要是,你這個思路上有問題?”
“你是說我……我……我的思路,思路有問題?”
聽賈碩的話,謝飛,氣的有些說不話來,他一個幾十歲的老人,還能沒你個小年輕拎得清,
“那好,你來說說,我哪里的思路有問題?要是你說不出來個一二三,你就給我等著……”
見到謝非老師真的生氣,賈碩趕緊給謝非老師點了一支煙,要是老頭子真的氣出個三長兩短,那他可真的吃不了兜著走。
“謝老師,您先別氣,我知道您的意思,用偷窺這個角度去拍攝,就是為了體現出馬學武的懦弱本質?”
謝非聞言,點了點頭。
見狀,賈碩繼續道,“您覺得,死亡和堅持活下去,哪個更容易選擇。”
謝非抽了一口煙,一臉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賈碩,“活下去比死亡更需要勇氣!這點你都要問?”
賈碩搖搖頭,“老師,您說的不對!自殺是需要一股子狠勁的,而活著只需要順著求生的本就行。自殺的人,只要有一絲本能的抗拒,那強烈的求生欲,就會接管你的身體,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
賈碩的話,像是刺刀,猛的扎進謝非的心臟,‘普通人,貪生怕死才是本能,不到迫不得已,誰會想著死。’
賈碩想起前世的馬伯庸的小說《南京照相館》,正是普通人迫不得已反抗,才比陸大佐拍的那些好,
“所以說,老師,你用偷窺的角度去直白的表示馬學武,馬學武的人物性格就像NPC一樣,太直白,像是劇情殺一樣,可有可無。”
謝非聽到賈碩嘴里又冒出新詞,“NPC?”
賈碩簡單解釋了一下NPC,繼續說道,“馬學武這人是矛盾的,一個小鎮做題家,他能想到對妻子最大的報復,就是不給她妻子寫遺書。”
“他有著讀書人那可悲、可笑的幼稚想法。也像讀書人那樣有脫不去的長衫,拉不下臉皮。”
“馬學武懦弱了一輩子,終于鼓起勇氣硬氣了一次,選擇自殺。而這最勇敢的一次,也是馬學武人生最懦弱的一次。”
謝非感覺賈碩的話說的非常對,有些怪異的看著這小子。
‘一個18歲,屁大點小毛孩,下巴那淡黃的胡子影都還不明顯,咋就大道理一套套的,還能讓人信服?’
劇組,尖著耳朵,偷聽吵架的人。
此刻也是一臉怪異。
見到謝非認同了他的觀點,賈碩繼續說道,
“老師,您看哈,重要角色的死亡的戲,本就是一部電影里最有爆發力的戲。
如果用這種偷偷摸摸、草草收場的方式,有點刻意去丑化馬學武這個角色。”
賈碩拿起身旁的畫紙和畫筆,在上面快速畫了一會。簡單而表述清楚分鏡畫面出現在上面。
這個正是得益于系統天賦帶來的能力,類似希區柯克的分鏡作畫。
有著分鏡畫面的輔助,賈碩講述起來就更加順暢,“所以,拍攝馬學武這段跳江戲。正確的時間應該是傍晚,正面去拍。
側光打在馬學武臉上一邊陰影,一邊光明,象征著馬學武的勇氣和懦弱同時出現。
他激發出人生唯一一次勇氣,卻迎來道德光芒的審判——懦弱,一個懦弱的男人。
這才是人性,有光明又有黑暗。”
不過也不能怪當時王靜導演。
那個時間段的電影、電視。
封建性是最嚴重的,財產和地位決定了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那個時期電影、電視劇的典型道德標準,‘窮人、農村人就必須是道德敗壞的人!’。
這個‘社會地位屬性=道德品質’的思想,完全就是焊死在影視圈人的腦子里。
像馬學武這種,靠著娶媳婦來獲得大城市戶口,可不就是標準鳳凰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