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發薪水的日子
- 1984:從破產川渝小蜀開始
- 枷鎖者
- 2033字
- 2025-08-21 22:00:00
“關于門店的事情……”
“王老爺子,您看怎么處理……”
方初喝著茶水,望著木椅上的王仁義,等待老人給他一個答案。
沒錯。
他勸說王守拙從軍,同樣也給了他一個口頭承諾,算是也欠他一個人情。
王仁義淡然:“不用擔心,答應幫你解決。不過這個租金的問題,不包括在列啊!”
“當然。”
“那你回去等信……”
言罷,老人瞇眼假寐,不再理會方初。倒像是門店事情不過舉手之勞,絲毫沒有任何難度,相比起這個他更好奇方初……
短短幾個月。
盤活了瀕臨倒閉的餐館,人流量不僅日漸爆棚滿座,回頭客還連連稱贊。
尤其。
最新推出,清蒸鱸魚湯……
方初得到承諾后,也識趣般不再打攪:“那小子等您老消息……”
望著他的背影。
老人的心中,竟生出幾分果決。
接下來幾天。
川渝小蜀人流量正常,沒有特別的多,也沒有特別的少。
屬于可控制范圍。
漸漸的。
來到了發薪水的日子。
“喏,這是你的……”方初數著鈔票,抽出一張面值10元的,一張面值20元的紙幣,一并遞給了楊小娜,這是事前說好的薪水。
然后,他又抽出一張20元,遞給了李東囑咐道:“好好干!”
“以后,還會漲的……”
這20元的工資,也是提前和他說好的。因為他每天工作簡單方便,不是填補缺失菜品,便是招呼客人。
薪水少點,也很正常。
“謝謝哥,我以后會努力干的!”
李東接過那嶄新的20元紙幣,心里早已樂開了花。要知道這20元意味著,他的工資都快趕上他爹了,更是與廠里的職工相同。
按道理來說,紡織廠里的職工。每月工資也是20元加補助,老骨干則是30元加績效,領導50元加獎金。
等級分明。
例如,剛升職的林秀娟。她每月的基礎工資是25元,如若績效合格或優秀,則會產生額外的獎勵累積。
還有失業保障。
各種優質福利的激勵,讓不少人打破頭都想進廠工作……
“咳咳……”
“既然公事說完了,我們聊聊私事。你們覺得餐館哪里還需改進……”
方初敲著木桌,打斷兩人的飄飄然。比起支付工資于他現在而言,都是些毛毛雨無關痛癢,重頭戲還是盤店租金,裝修風格,餐館優化……
還有……創新!
最好能讓客人眼前一亮,非常想要進店沖動消費……
這樣最好。
“嗯……”
楊小娜望著方初,表情嚴肅道:“咱餐館缺少獨特的標志!”
“例如,其它飯店有自家的logo,或者是獨特的標記,甚至是餐品差異化……”
方初心中頓感驚訝,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她,到底還是大學生,讀書種子。這思維角度的確另辟蹊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
“說的不錯,還有嗎?”
見狀,她繼續補充道:“還有……我們可以將菜品明碼標價,或者是將其串簽,尤其是肉類還可以烘烤,高價賣出賺取人工費用。這樣不僅可以縮減成本,還可以讓顧客覺得耳目一新。”
“可以啊!”
李東表情也略顯夸張,楊小娜講述的這些新穎的點,他從小聞所未聞,還有些摸不著頭腦。根本沒有機會去省城,自然沒見識過餐館特色。
反觀方初。
他不僅見識過,還特別清楚。望向楊小娜的眼神都充滿了期許:“你應該親眼見識過吧?不然也不會這么清楚……”
楊小娜點頭:“小的時候,父親帶我去了趟京城游玩。那里的餐館都別具風格,吸引來不少游客們為之矚目。”
“那好。”
“先聊到這里……”
方初解散了兩人,規劃著接下來的進程,七月末馬上到了八月初。
各種事宜,接踵而至。
正思量的時候,卻聽門口傳來熟悉聲:“堂哥!”
“你慢點……”
身后,是二叔方建成。
“堂哥……我有學上了!都是秀娟姐姐出錢幫的忙……”
方承懷背著書包,進來和方初分享。
笑呵呵的。
絲毫沒有因母親離去,讓他產生自卑心理,也沒有自閉的行為。
反而,變得更加樂觀了。
方初急忙起身,熱情招呼道:“二叔來了……承懷的學業是……”
聞言,方建成解釋道:“這得多虧林秀娟那丫頭,那丫頭瞞著我,自掏腰包供孩子上學,說來我還挺愧疚于她的……”
于是。
他講述著最近的事情,從差點被廠里開除,再到林秀娟給他求情,偷偷瞞著他給孩子找學校,照顧孩子……
直至方初聽完,心中滋味難受。
慢慢的。
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方建成拉過方初,低聲言語:“小初啊!我看那林丫頭,多半對你有感情,所以才這么照顧咱們方家,這件事情你是咋想的?”
方初臉色陰沉。
心里思忖:“能咋想啊!該說都講明白了,我還能咋說?總不能……”
可話到嘴里,卻換了副面孔:“二叔,以后承懷上學的費用,你每月從我這里支出,別麻煩人家姑娘了……”
“咱們欠人家,實在太多了……”
沉默。
方建成沒有言語,心中深感理虧:“小初,這樣你壓力會不會……”
“不會!”
方初搖頭,建議道:“不過,還是建議二叔您還是找份,收入穩定且高額的工作,總在廠里干也不是回事啊!”
“我明白……”
這一幕,顯得怪異。
卻因在外人眼中,方初身為侄子,竟然教育起長輩了,毫無規矩教養可言。好在這會沒客人,還都是些熟人,不然讓街坊鄰居瞧見,肯定會在背地里亂嚼舌根。
沒辦法。
80年代,這個時候。
人們都把規矩教養,看的極為鄭重肅穆,尤其是孝道。正所謂百善孝為先,那都是銘刻在骨子里的記憶,難免有些老人會嚼舌根子。
更多的還是,極為看重規矩。心里壓根瞧不起,那些不尊師重道的人……
乃至于。
鄉鎮里的人們。
都為人古板,思想守舊……
直至到了90年代,甚至是00年代,這種人還是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