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雇工人數的問題
- 重生1984,我在首都收四合院
- 海上驚雷
- 2022字
- 2025-08-23 08:30:00
“家家戶戶都有活泛錢了,世廷還幫咱們想了一套長久的經營之法,也幫咱們聯系到了省里的供銷社,家家戶戶都賺到了錢,咱們都得謝謝世廷,來,咱們一起敬世廷。”
劉世廷趕緊站起來說道:“各位長輩,各位哥哥,我是咱三官莊的人,大家要是這么客氣,我可就無地自容了,我敬大家。”
“來,世廷,我們敬你。”
大家一起喝了一口之后,劉多倉說道:“趁著世廷在,大家都說一說對入股的想法,尤其是村民們有什么意見,都說一說,讓世廷幫忙參謀參謀。”
十一隊隊長劉多訓說道:“倉哥,大部分人倒是沒啥,可有部分人說,村里想把大家手里的錢再收回去,所以想了一招什么入股的計謀,所以比較抵制,也有的說這是重新吃大鍋飯,所以比較反對。”
三隊隊長劉世鑫說道:“俺們隊也有這樣的聲音,不過人數不多。”
“俺們隊也差不多,都是那些平時愛說閑話的人胡咧咧。”
劉世廷明白兩個道理,一是人心散了,再想重新聚合起來,非常難,何況三官莊七百多戶,兩千多人。
二是有些人的心理非常陰暗,總以最壞的心思琢磨別人的善意。
劉世強說道:“大家還是要做做工作,盡量讓大家都入股,你們也看到了,十天就賺了這么多錢,一年呢?十年呢?”
劉世廷不太同意劉世強的觀點。
你越是勸,他們心里越犯嘀咕,好事情能輪得到我?可能會把本來已經打算入股的人家勸退。
我又不是你爹,憑什么要教育你變聰明?
劉世廷正在思考怎么用最委婉的話反對劉世強的觀點,劉必軍出聲了。
“強叔,有些人是賤皮子,你越是勸,他們越覺得咱們要坑他們,咱們就下這一遍通知,愛入不入,后天下午,讓想入股的人家去大隊辦公室,大家一起簽字,一起出錢。”
“我覺得必軍說的有道理,有些人就是賤皮子。”
劉世強臉色很不好看,當眾被打臉的感覺很不好。
劉多倉問道:“你們的意見呢?”
“俺同意,愛來不來。”
“就是,俺也同意。”
“那行,明天你們挨家挨戶通知,后天下午,大隊簽合同,還有,下通知的時候,你們要至少三個人一起去,互相作證,證明你們通知他了,防止以后他鬧騰。”
“書記說的對。”
“世廷,你覺得怎么入股比較合適?昨天我們商量了一下,一股一百塊,一共一萬塊錢,夠了吧?”
劉世廷說道:“我的意思是,咱們不能再這么分散加工了,一是質量沒法保證,二是效率太低,咱們多募集資金,直接建一個大廠子,從九月份開始,咱們不收散戶加工的豆豉魚了,一律以正規工廠生產的豆豉魚為產品。”
“工廠?”,眾人集體震驚。
“咱們也能辦工廠?萬一……”
“是啊,世廷,前幾天我看報紙,南方有個賣瓜子的個體戶雇了一百多個人,大家都在討論他是不是資本主義呢。”
劉多倉說道:“我去鎮上開會的時候聽干部們說,雇人不能超過八個,超過了就是資本主義。”
劉世廷說道:“關于雇工人數的問題,來源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一段假設,咱們的有些專家就說,雇工不允許超過八個人,一旦超過了,就是資本主義,但是實際上,國家并沒有禁止年廣久賣瓜子嘛。”
“可就怕秋后算賬啊。”
“對,還是分開干比較好,咱們只收成品,那咱們從事的就是貿易,不是生產,誰都說不出我們的錯處。”
其實,再有兩個月,上面就有人為年廣久撐腰,允許他再發展發展看看。
但是現階段,關于年廣久的事情,炒的確實很厲害,大家擔心被算賬,也情有可原。
“這個也簡單,咱們成立十六個個體戶,每個個體戶雇工七個人,那就是一百多號人,但分戶不分家,錢一起用,賬一起算,還一起生產,怎么樣?”
眾人傻眼了。
還能這么干?
本來劉世廷搞的這一套,就已經在打擦邊球了,也就不在乎多這一處擦邊球。
“喝過墨水的人就是不一樣哈,腦子活。”
“一百多人夠不夠啊?現在全村一千多壯勞力一起干,產量都不夠,一百多個人不夠吧?”
“集中生產的效率比分散開要高,我就舉個例子吧,就說蒸魚這個環節,一家一戶兩個鍋臺,至少需要三十分鐘才能一鍋,可是集中起來,一個人就能照看至少五口鍋吧?還有,我們專門建一個大蒸鍋,專門為蒸魚,容量大不少,再就是最后給罐頭消毒這個環節,速度也會快不少。”
“對,世廷說的對,這樣速度會快不少,再說了,十六個個體戶不夠,那就再加,十八個不夠,那就二十個,反正就是交五塊錢的事。”
大家又問了一些其他的問題,劉世廷都一一的解答了。
要想建工廠,速度很快。
原來大隊的糧倉、牛舍等房子都閑著呢,直接租過來就能用,只要建設好其他設備就能投入使用。
現階段,不能要求的太高。
以前曾經干過建筑的劉世凱盤算了一下,至少要等到八月底,才能把所有的基礎建設準備好,估計九月初就能形成規模了。
正好,和劉世廷制定的時間表完美的銜接起來了。
“那一股多少錢合適?世凱,你盤算盤算需要多少錢。”
劉世凱沾了點茶水,在桌子上劃拉了好一會,說道:“要是把以前的糧倉和牛舍,還有閑置的學校教室,應該是二十間房子,刷石灰,鋪磚,蓋鍋臺,材料加人工,估計五千到六千就夠了,可是世廷說的那種大鍋,我沒數。”
劉多倉說道:“明天去鎮上打鐵的那里問問,估個價格,咱們再算計集資多少錢。”
事情商議完了,大家也放松了心情,開始推杯換盞。
喝到最后,劉世廷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