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海外納糧平亂法
- 大明:被退婚還要當亡國太子
- 不笑生
- 2125字
- 2025-08-21 14:27:28
第十九章 海外納糧平亂法
聽著秦飛羽夾帶醫理的分析,林宰微微點頭。但久經官場的他,依舊不表態只靜靜看著他。
大概意思秦飛羽猜,光分析出來,可不是他林家女婿的本事。
即然想聽,秦飛羽索性就給他暴個大雷,
“為今之計,只有一法可解!”
看他說的斬釘截鐵,林宰不由皺起眉。
當朝如此之多官員,天下如此之多豪杰,誰敢說他有本事解大明的危局。
他一個連童生都沒考的少年,又懂得什么。
心理年紀并不年輕的秦飛羽當然看得出來,只是淡淡接著說,
“尋一清廉之官,官營海商。收糧于海外,是為破局之本!”
“啊!”
萬萬沒想到的林宰,不禁訝然出聲,且倒吸一口冷氣。
這算個什么想法,在大明多數官員的眼里,大明之外世界全是蠻荒。縱有些小國,也是部落酋長之類不值一提。
向林宰拱手,秦飛羽鄭重其事,
“林伯,海外天下之大、海天之闊,實為難以描述。糧食之多,根本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況我大明的絲綢、瓷器,運到海外便是財富。于糧賤處可換來大量糧食,區區天災易與也!”
“民得以食,何以為賊,天下無賊,區區外患,不過纖芥之疾耳!”
至此,秦飛羽用一個完整的“三段論”,論完大明問題的根本。
聽著他的話,林宰只是怔怔的思索。
心中雖把他完全寄希望于海外的想法,當成想當然之議??蓮拿瘛①\、虜三個方向,結合醫理來講,道理上卻通順無比。
再想回來,倘若沒有海外之糧,此理斷然難成,
越想借助海外糧食之策越高明,雖然未看過“坤輿萬國全圖”。卻也知海外數百國,船行千萬里。
其實解決大明的問題并不難,此刻尚極空曠的世界,何處不產糧!
去趟美洲,得玉米與土豆。移饑民于澳州,取玉米、土豆,一年兩茬作物,再玩個三田輪種。
不多,五年之內,即可用糧平內亂?
內亂根源即除,外患又何足道哉!
才在兩人聊得興起之際,突然書房門外傳來剝啄之聲。
“進來!”
收了話題,兩人正襟危坐,擺出公事公辦的模樣。
進來的人是林家的師爺,看了看秦飛羽,嘴唇只動了動,卻是一字不吐。
輕微頜首,師爺會意的附在林宰耳邊悄聲說話。
雖然秦飛羽打人的內功不成,但耳聰目明比起尋常人要強得多。
因此盡管師爺與林宰附耳輕聲說話,豎起耳朵的秦飛羽卻聽到兩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字。
“……疙瘩……”
疙瘩,什么疙瘩,分明是要命的疙瘩瘟,月這惡魔在京城現了蹤跡!
明末十八子攻城之際,京城正流行此疫病,人口十去其一,軍民皆弱,何堪守城。
可現在,明明僅僅是崇禎十五年啊,難不成疙瘩瘟居然提前了?
聽著師爺的敘述,林宰輕輕點頭??纯辞仫w羽,心想雖然事屬機密,但這小子就是神醫?。?
揮手要師爺退下,目光灼灼看著秦飛羽,
“秦賢侄,聽妙音說,你還懂得醫術?”
此言一出,秦飛羽更可斷定,剛剛聽到的“疙瘩”二字,當指“疙瘩瘟”,那可是不得了的病。
“小侄略懂,妙音妹子看的,是小侄救治鄧夫人的真心痛(心絞痛)!”
“哦,居然是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說著林宰居然輕聲背誦,令秦飛羽險些失笑的是。林宰搖頭晃腦,硬是背出四書五經的味道。
忙一拱手,連連稱贊,
“伯父大才,對《皇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居然如此精熟!”
連連揮手搖頭,林宰長聲感嘆,
“老嘍,年輕時看的雜書,也記不了那么多。好些都已經忘了不似你一般,還會實用救人!”
不想疙瘩瘟在京城流行,禍及自己秦飛羽忙追問,
“巧合而已,倒是林伯,你問到醫術,可是誰人不適??床≈乱嗽绮灰诉t……小侄技淺,看不了,病人或還能及時再請名醫!”
緩緩點頭林宰不再賣關子,緩緩講出如下事情,
“師爺適才是告訴我,邸報上看到,陜西出了一種怪病,與去歲夏秋之疙瘩瘟略有不同。而是口吐西瓜血水……”
后邊的話秦飛羽已經不必聽,這是什么病他已經一清二楚。前者腺.鼠.病,后者肺.鼠.病。前者必須是跳蚤之類昆蟲……后者是空氣、飛沫……
明白此病厲害的秦飛羽,不禁出了身冷汗。這種病從陜西到京城,也要不了許久。
“林伯,此病小侄亦曾聽聞,恐藥石難救!不過……”
面露憂色的林宰微微點頭,此病發病極快,濟緩不濟急的中醫很難治療。聽聞秦飛羽說了個不過,他的目光之中又流露出某種期待,
“天下之疫病,需尋其根源,根源即除疫病自消。以小侄淺見,是為陜西去年大旱,人為活命掏鼠窩存糧。”
“又于鼠窩中被蚤蟲鉆入衣內,故而染病。欲除此病,必先除蚤?!?
“小侄有一方可驅此蟲,取西柚、橙子、大蒜煎其汁(鏟屎官請記),隔日遍灑起居、寵物之所?!?
“蒸其衣、褥,出外則以襪覆褲腳,外用布帶扎緊褲腳、袖口。又及,出門隔人一丈,取布泡酒覆鼻即可。”
“不過這都不是根治之法!”
聽的將信將疑,不過見秦飛羽極認真,林宰便要師爺拿來筆墨一行行寫下。聽到他說還有根治之法時,眼睛不由亮起希冀之光,
“林伯,治此病的根本恰恰在糧!”
拈著三縷長髯,緩緩頜首的林宰也聽得出,病之根源乃饑民掏鼠窩,取其存糧之舉所引發。
解決干旱糧荒,自然根源自除,心癢難熬的林宰再問,
“好,海外購糧之事先不說,那干旱之法又有何解。干旱必起旱蝗,此兩害何除?”
“此事亦不難,除旱蝗者雞鴨也!其次取蝗過留青者!”
“蝗過留青?”
饒是林宰進士出身,年少時也自謂讀過百家之書,可“蝗過留青”又是個什么鬼?
“蝗雖害,亦有靈。于其有毒、有害者不吃。取其過境處殘留植物試之,蝗死則有效。大明便尋此種綠植,取其汁于蝗多處噴之!”
說白了,尋找到對蝗蟲有毒的植物,當生物生物農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