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高棋巍預謀袁公路,仁主予劍印以號三軍!
- 給陶謙送葬的我,三興大漢!
- 否極泰來否
- 2035字
- 2025-08-30 19:00:00
“主公!袁術若北上襲我徐州,弈預測乃會實施兵分三路之策。”
下邳城,州牧府,高弈繼續(xù)著他的謀劃,這種大規(guī)模作戰(zhàn),你得到的訊息都是落后的,你做出的謀劃都必須是超前的。
哪怕是來自后世,開啟了上帝視角的高弈,此刻都開始覺得有些棘手了:
“棋巍,還請賜教。”
“除孫策廣陵這一路之外,還有小沛,盱眙——淮陰此二處,亦是袁術進軍之路。”
劉備看了一眼,袁術的進軍之路完全跟之前高弈說的一模一樣:
“主公勿憂。袁術稱帝之心如野火燎原,急欲吞徐以壯其威。此三路,乃其傾力之擊。”
“然弈觀之,并非無懈可擊,已為主公剖析其中一路鋒鏑所向,再謀其兩路破局之策,主公且看。”
高弈將手指點在小沛上:
“此路乃袁術大將張勛或橋蕤所部,意在沛國通道,欲占魯南要沖,威逼彭城。”
“其兵勢或不如廣陵、淮陰兩路,然若小沛有失,彭城門戶洞開,西線壓力驟增。此路可視為佯攻或牽制,但亦不可不防。”
隨后,又將手移動到盱眙,淮陰一線:
“此路方為袁術真正之主力!其頭號大將紀靈,必統(tǒng)精兵于此!”
高弈的手指帶著千鈞之力,重重戳在淮河與泗水交匯的淮陰、盱眙區(qū)域:
“此地乃北進徐州之咽喉!紀靈持重多謀,兵精糧足。袁術必令其由此渡淮,兵鋒直指下邳東南門戶!”
“此路若破,紀靈大軍可順泗水長驅直入,如洪流決堤,直搗我腹心!”
“屆時,廣陵危矣、小沛危矣,若這兩處之敵再行合圍,則下邳危矣!”
“此路,乃袁術傾注全力之所在,是決定我徐州存亡的主戰(zhàn)場!
劉備緊鎖的眉頭下,目光灼灼,顯然也意識到了淮陰方向紀靈主力的巨大威脅:
“弈之所言,洞若觀火。淮陰紀靈,確為心腹大患!然我徐州新定,兵微將寡。”
“廣陵孫策處已有對策,其余兩路如何應對?分兵則力薄,聚守則失地,如之奈何?棋巍,卿可有計耶!?”
高弈眼中精芒閃動:
“小沛方向,敵將為張勛或橋蕤,其兵勢相對稍弱,目標在于牽制。”
“當令翼德督兵死守小沛城,深挖壕塹,廣積滾木礌石。同時,行堅壁清野之策!”
“將城外糧秣盡數(shù)移入城中,百姓遷入后方。令其頓兵堅城之下,野無所掠。”
“再輔以疑兵之計!白日廣布旌旗于城外,夜間多燃篝火,增刁斗巡更之數(shù)。”
“更遣小股精銳輕騎,不斷襲擾其糧隊、斥候,務必使敵將疑我在此亦有重兵,令其不敢傾力猛攻,更不敢分兵東援淮陰。”
“此乃‘疲敵、惑敵’之法,只需將其釘死在小沛城下,便是大功!”
“至于盱眙—淮陰一線,紀靈主力傾巢而來,此乃存亡所系!非主公親率我徐州最精銳之師,坐鎮(zhèn)淮陰不可!”
高弈的手指帶著決絕的力量,死死按在淮陰的位置:
“此地決勝之機,在于‘地利’與‘水火’!”
“其一,淮泗水網(wǎng)縱橫,時值夏末,水勢猶壯。請明公速遣可靠干吏,秘密勘察上游地形,尋合適處筑臨時土壩,蓄積水量。待紀靈大軍渡淮,或于泗水沿岸低洼處扎營......”
高弈做了一個決堤的手勢:
“......則決壅放水!借滔天之浪,沖其營壘,毀其糧秣舟楫!此‘借天時地利,以水代兵’之策,乃破其主力之關鍵一擊!”
“其二,嚴控泗水航道,征集、鑿沉船只于要害處,設置水下障礙,阻滯其水師行動,迫其舍舟就步,削弱其機動與補給。”
“其三,淮陰城高池深,當以此為最后屏障。若水攻未能竟全功;則需主公督率將士,憑堅城與紀靈死戰(zhàn)!拖住其主力,挫其銳氣,待東西兩路穩(wěn)住陣腳,或有轉機!”
隨后,高弈給出了一個解決有幾率謀反的呂布的方案:
“至于呂布,曹豹之輩,主公,各地軍情不日便會抵達下邳,弈有一計。”
“若此二人有反心,見我軍情十萬火急,主公倉促起兵,則必定會與袁術內外夾擊。”
“如此,弈令許耽,曹豹二人分家,繼而設伏一只兵馬于城內,來一個甕中捉鱉,則大事可定....”
劉備聽得高弈條分縷析,將袁術三路大軍的虛實、要害以及應對之策剖析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針對紀靈主力與內部隱患的陽謀計策,讓他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了幾分。
那雙飽經滄桑卻依舊銳利的眼中,燃起了名為“希望”的火焰:
“妙!妙極!神鬼莫測之機,料敵機先之能,棋巍真不愧麒麟之稱!”
隨后又撫掌贊嘆,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fā)顫:
“棋巍此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虛實相生,便依卿策!”
他霍然起身,那股久經沙場的決斷氣勢瞬間彌漫開來,看向心腹:
“來人!取我佩劍與印信來!”
劉備的佩劍與印信很快被捧了上來。他一手按住劍柄,那熟悉的冰冷觸感帶來一絲安定。
另一手鄭重地拿起州牧印信,眼中再無半分猶疑,只有破釜沉舟的決絕:
“此乃備之佩劍印信,交予軍師,以令三軍!”
“主公誠意,弈深領矣!”
高弈深深一輯,接過劉備手上的雌雄雙股劍以及代表徐州州牧的印信,就在這時,一人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
“玄德,吾簡雍歸矣!”
在州牧府門口,還有兩個身影在那里不斷徘徊躊躇,若細聽之下,隱約有鈴鐺聲響。
簡雍看著那拿著自家主公劍印的少年,發(fā)出一聲驚嘆,隨后看向劉備:
“幸不辱命,雍今為主公帶來良將兩員,糧秣萬斛,兵員數(shù)千,此乃荊州劉景升,念與主公同宗之誼所饋。”
“良將者一姓甘名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士,另一位則是姓霍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士。”
劉備拍了拍簡雍的肩膀,并且親手給他斟了一杯溫茶:
“憲和辛苦,且飲此溫茶。”
隨后又看向一旁心腹:
“快請二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