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聯調產線(十萬字了求追讀!)
- 1991,從化肥廠開始
- 深秀
- 2441字
- 2025-08-27 17:00:13
噔——
噔——
噔——
隨著一個個開關和閥門被打開,二車間里所有的化肥生產設備,響起一道道啟動聲,一個又一個的指示燈也同時亮了起來。
車間的一道側門,此時也被打開,隨即,一輛裝著灰褐色礦石的卡車開了進來。
這些礦石便是用于制備鉀肥的光鹵石。
不過,由于蔣振華之前,已經讓粉碎工段的員工,提前粉碎好了一批礦料,所以這一車新到的光鹵石,其實只是在進行演練。
聯合調試嘛,當然要從最開始的環節開始。
卡車倒退,貨斗靠近了顎式粉碎機的進料口,卡車翻斗抬起,將礦石送入粉碎機。
持續了三十秒,倒進去半噸礦石,算是走了個過場。
蔣振華把手一舉:“好好好,停!”
“這第一道工序很簡單,沒什么問題!”
“不過,你們負責卸貨的工人,今后還是要注意一下!
礦車投料的時候,盡量站遠一點,避免被從貨斗側面掉下來的礦石砸到?!?
“好的,蔣主任!”
蔣振華沖工人們點點頭,然后看向秦樂。
“秦廠長,你怎么看,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沒有?”
秦樂微微搖頭:“沒有,這一步通過,打鉤吧。”
蔣振華拿起手寫板,在表格最上方一欄,打上一個紅色的鉤。
接著,兩人朝著旁邊的加熱溶解槽走去。
加熱溶解槽足有三米多高,長寬也各有五米,最多可以容納五十噸的礦漿以及鹵水,是整個車間里最大的設備。
它的下方有一個燒煤的火爐,側面連著煙囪,通向車間房頂并延伸出去。
此時鍋爐里已經加了一半的煤炭進去,鼓風機嗚嗚嗚地吹著,爐內的火焰正熊熊燃燒。
火爐煙囪的另一邊,則是一個坡度接近六十度的鋼架樓梯。
蔣振華沿著樓梯,爬到了溶解槽上方的平臺,秦樂則在下邊看著。
即便隔著四五米的距離,秦樂也能感覺到溶解槽發出的巨大熱量。
至于蔣振華,那更是剛爬到上面,額頭就已經冒出了細汗。
他看了看從溶解槽頂部伸進槽內的攪拌臂,確認沒有問題,然后便將目光移向下方的溶解槽內。
槽內已經加入了總計五噸磨成粉的光鹵石,并與水混合成了漿糊狀的料漿,巨大的攪拌臂正在其中緩緩地轉動著,以使礦料與水混合均勻,同時避免結塊。
此刻注水過程已經停止,料漿水位接近整個溶解槽高度的四分之一,也就是0.5米的樣子。
“蔣主任,里面的情況怎么樣?”秦樂在下面大聲問。
蔣振華一只手扶著欄桿蹲了下去,伸手在溶解槽正上方懸空一摸,然后扭過頭來看向秦樂。
他忽然有些得意地笑了笑。
“秦廠長,你信不信,我憑手掌的感受,就能精確地判斷出下面溶解槽內的溫度,誤差不會超過零點五度!”
秦樂聳聳肩:“當然信,你可是在這車間里干了十年,練就這點兒本領很正常嘛。”
“……”
蔣振華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他對秦樂有些無語……
不是,我想在工人們面前裝個逼都不配合一下嗎?
實際上,秦樂自然知道蔣振華想裝,但是他也不想想,現在這兒誰是老大?
呵呵,我不在的時候,你裝一裝就算了,我在這里,你還想我主動配合你,給你捧哏?
“溶解槽內的溫度是62度!”
但蔣振華倔強地說出了他的判斷,他硬要裝。
然而,話音剛落下,下面守著監控臺的工人就大喊道:
“不對,蔣主任,現在是63.8度!”
嗯?
蔣振華瞬間呆了一下,居然誤差了接近兩度?
周圍的工人們,都忍不住捂著嘴笑了笑。
秦樂則是毫不掩飾地笑了,然后他打趣道:
“哈哈哈,現在大家知道聯合調試的意義了吧?你們看,連咱們蔣主任都出問題了!”
“所以說啊,大家真的要謙虛謹慎一點,認真對待聯合調試!
千萬不要覺得,既然這條產線上的每臺設備都檢修完了,就一定能順暢地運轉起來生產出合格的化肥!”
他說完,車間里安靜了一下,機器運轉的聲音似乎變得更加清晰了。
而工人們,則是雙唇緊閉,臉上的表情仿佛都變得更加嚴肅了些。
秦樂朝蔣振華招了招手。
“好了,蔣主任,你也別在那里尷尬了,畢竟幾個月都沒來這里上過班,生疏了也很正常。
既然上面沒問題,你就趕緊下來吧!”
蔣振華這才訕訕地從溶解槽上方爬了下來。
似乎是為了化解尷尬,他一下到地面,就立刻宣布:
“好了,加熱溶解槽檢查完成!溫度已經預熱到六十四度!”
“現在開始加大鍋爐火力,將槽內溫度迅速抬升到九十度,制備高濃度氯化鉀鹵水!”
說完蔣振華遠離了溶解槽,重新和秦樂站在一起,在旁邊等待加熱完成。
他現在已經流了不少汗水,不得不解開了藍色工作服最上方的兩顆紐扣。
秦樂也差不多,同樣松了松領口,朝旁邊那臺巨大的風扇靠了靠。
順便說一句,秦樂平時在廠里的時候,穿的是白色襯衣和黑色長褲,襯衣扎起來,鱷魚牌皮帶露在外面,看上去頗有些少年老成,很像個老干部。
其余的工人們,在等待加熱的過程中,也都稍稍放松下來,或靠或坐著休息,但沒有一個人閑聊。
但是,負責操作鍋爐,以及監控溶解槽內溫度的工人,這時候就比較苦逼了。
這個環節,正是他們最辛苦的時候。
鍋爐工直接把上衣脫了,邊流著大汗,邊按照工段長的指揮,分批次,小批量地,向鍋爐里添加煤炭。
另外,還有操作鼓風機的操作員,也要與他們配合。
而監控溫度的工人,則是緊緊盯著溫度計上的數字,并且每過三十秒,或者是發現溫度變化異常時,就要向工段長報告。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這些工人還相對放松,無論添加煤炭還是調節鼓風機的檔位,都顯得游刃有余。
但是,當溶解槽內溫度,逐漸接近80度。
所有人的神情,就都開始變得有些緊張起來。
他們之所以這樣緊張,是因為通過燒煤來加熱溶解槽的這種方式,其實是非常粗狂的一種辦法。
而加熱溶解氯化鉀,卻又必須把鹵水溫度控制在90度左右最為合適。
溫度過低,氯化鉀溶解不夠充分。
溫度過高,水就沸騰了,會釋放大量氣體,甚至一些有毒物質。
但是呢,這燒煤炭的火爐,畢竟不像家里的灶臺,一旦發現鍋里的溫度高了,就可以立刻把天然氣關掉。
這鍋爐里那么多煤炭,就是拿滅火器來,都不可能立刻將其熄滅。
所以當溶解槽內的溫度,達到80度以后,就必須更加精確地掌控火力。
既要使溫度繼續升高,達到90度的最佳工作溫度。
同時又必須控制這個溫度,使得它在達到90度后,不再繼續上升。
這些工作,也正如炒菜一樣,是一個火候問題。
沒個一兩年的經驗,還真拿捏不好分寸。
但在自動化控制技術尚未普及的時期,像這樣的工作和加工方式,在各個領域都很普遍。
下至一枚螺釘的制造,上至兩彈一星的研發。
這很落后,甚至很土。
但何嘗,不是屬于這個時代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