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戶籍警
- 火紅年代:四合院里的全科醫生
- 大蝦就雞蛋
- 2533字
- 2025-08-30 11:25:26
五根金條可不是一筆小錢,怎么處置是一個問題。
徐若霜建議哥哥將金條兌換成人民幣存進銀行。
聽說存定期年利率居然高達百分之八還要多一些,徐若秋心動了,開口說道:“我總不能將這幾根金條帶到醫院宿舍去,行,就按照你說的做!”
幾人商量了一下,若是銀行方面詢問這幾根幾條的來歷,就說是他父親的遺物,爺爺將遺物交給他的時候發現里面有幾根金條,響應國家號召,立即想到將其兌換成人民幣存進銀行。
徐若秋騎著自行車到銀行存錢。
兌換了四千五百多塊,他只存了四千。
三千塊錢的定期,一口氣存了三年,另外一千是活期。
剛剛回家徐若秋就提出要買自行車,還說他早就想買了,只是苦于自己沒錢并沒有行動。
他給出的理由和李平安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擔心以后自行車限購,萬一什么時候出臺了這種政策可就麻煩了。
“咱們家就你上過大學,你對風向的把握很敏銳,我不反對!”二叔開口說道。
他是支持徐若秋的。
二嬸也跟著表達了自己的支持。
爺爺也點了點頭。
李曉宇看著母親說道:“媽,要不咱們也買一輛自行車吧,大哥、二哥都說想買自行車要趁早,咱們也別拖延,免得到時候后悔!”
他自然是支持大哥買自行車的,這小子心里還有其他的想法,家里若是有兩三輛自行車,他要使用的時候也方便。
二嬸思索著,和二叔對望了一眼,她們同意了。
李曉宇頓時高興起來,嚷嚷著要和大哥一起到商店買自行車。
李平安、徐若霜、二叔、二嬸也根著一起過去。
二叔和徐若秋商量過后決定買兩輛飛鴿牌自行車,一共兩百六十塊錢。
徐若秋要付錢的時候二叔卻叫停了,他想講講價。
這段時間李家在這家商店購買的東西可不少。
三輛自行車,三塊懷表,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都在這兒買,而且從來沒有賒過賬。
售貨員知道他們和李平安關系的時候將商店東家叫了過來,最后便宜了十塊錢,二百五十塊成交。
二叔和徐若秋一人出一百二十五塊錢。
另一邊。
李平安發現了一樣好東西,那就是味精。
他詢問過后才知道商店里一直都有味精賣,不過是知道的人少,購買的人更少而已。
李平安突然想起來了,無論是何雨柱的相親宴還是和趙安林等人吃的那頓飯,里面都有淡淡的、味精的味道。
看來。
這個年代味精掌握在少數一些廚師的手里,或者在廚師眼里使用味精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
普通老百姓確實鮮有使用。
味精裝在一個小玻璃瓶里,就連瓶塞也是玻璃做的,很精致,價格有些貴。
“這個小瓶子里大概有三兩味精,價格是十六塊錢!”售貨員見李平安對味精很感興趣,急忙介紹道。
當時采用十六兩制,也就是說一斤(五百克)是十六兩,一兩是三十一點二五克,相當于一根小黃魚的重量,十根小黃魚的重量等于一根大黃魚。
瓶子里有三兩也就是九十多克味精,在徐若霜看起來實在是太貴了,她走近了,輕聲對李平安說道:“太貴了吧?咱們......。”
她本來想勸說李平安不要買的,可是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售貨員沒有繼續說下去。
“不要緊,你別看里面的味精少,可是至少能讓咱們家使用大半年,一兩年也是有可能的!”李平安說道:“咱們在雜志社那邊吃的那頓飯你還記得吧,他們的飯菜里可能就是加了味精才那么好吃的,燉魚的時候加點兒味精更鮮、更有味兒!”
徐若霜只是給李平安提意見,決定了的事情她自然不會反對,李平安說起在雜志社附近吃的那頓飯,她反而有些向往了。
最終。
李平安還是買了一瓶味精,售貨員只收了十五塊錢。
不管他是不是某個單位的采購,這樣的大客戶總是要拉攏的。
銷售員終于放心了,她看向李平安的目光中滿是感激和敬佩。
這年頭,能夠認識味精并且知道其用法和用量的都不是一般人。
李平安是他們的大客戶,應該重點兒關注。
李平安將味精夸獎一番,二嬸也很好奇用味精做出來的魚湯究竟是什么樣子。
趁著徐若秋依舊在家里吃飯,她想做魚湯了。
到副食店買了條魚,熬制的時候又加了豆腐和青菜,出鍋的時候按照李平安的吩咐加入一點點味精。
當真是湯鮮味美。
吃飯的時候每個人至少喝了一碗魚湯。
“真好喝啊!”李曉宇開心的說道:“這十五塊錢沒有白花,媽,以后你要經常給我們熬魚湯喝!”
二嬸很堅定的點了點頭。
徐若秋告訴他們今后要到醫院宿舍住、還要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大家心里有些難受。
行李都在醫院那邊,他走的時候很瀟灑,騎著自行車離開了小院兒。
李平安和徐若霜到門口相送,徐若霜眼睛紅紅的,看著大哥就這么離開,她根本就受不了。
周圍沒有行人,她轉身撲到李平安懷里,哭泣著說道:“平安哥......。”
大哥以前也是幾個月都不回來一次,可她知道那是因為上學沒有辦法。
如今。
哥哥卻要到離家不遠的醫院宿舍去住,仿佛要遠離她們似的,徐若霜的心一下子就被撕碎了。
“你別傷心了,醫院距離咱們家又不遠,我們隨時都能去找大哥!”李平安擦拭了她臉上的淚珠,說道:“再說了,大哥也會經常回家看望爺爺的!”
別說是生活上,就算是工作上李平安和徐若秋也不是沒有合作機會。
軋鋼廠職工醫院本來就依托于六院和京城大學醫院,沒準兒以后兄弟兩人還能在一起會診病人呢!
“我沒有哭!”徐若霜同樣擦了擦自己的眼淚,說道:“我不難過,只是有些感慨罷了,我們三個都長大了!”
依稀她還記得當年哥哥帶著她投奔李家的情景。
那個時候她還小,哥哥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現在。
她們兩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面對的是不同的人生。
徐若霜主動握住李平安的手說道:“平安哥,咱們回家吧!”
李平安到丁家幫忙熬藥。
除了蘇桂元,他發現屋子里還有幾個民警在收拾東西。
蘇桂元告訴他,老班長已經答應到派出所工作,當戶籍警。
這幾年丁紹博養成了孤僻的性格,戰友們都能理解,特意將原來的戶籍警調到別的部門,將來他會一個人待在戶籍室,慢慢的接觸群眾,慢慢的重新融入派出所這個大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李平安將最后一副中藥熬了讓他喝,然后滅了煤爐。
等到他們將屋子里的東西收拾好準備搬走的時候卻見外面站著十幾個鄰居,為首的是一個頭發斑白的老者,看情形大概有六七十歲的樣子。
那老者走到丁紹博身邊開口說道:“丁同志,我們知道你的情況,也知道你的身份,從來沒有躲避過你,你能不能不搬走,就留在這個小院兒吧,我們能照顧好你!”
先是派出所,然后是街道辦、居委會,很多人都和他們打過招呼,說過丁紹博的情況。
起初害怕被傳染,他們可能回避過但從來沒有孤立過丁紹博。
遇到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哪家沒有給他送過吃的?
丁紹博敬禮、鞠躬之后說道:“多謝大家這幾年的照顧,只是,我找到了新工作,要去派出所家屬院那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