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心里有桿秤
- 四合院,何師父的小院子
- 芙蓉倚素手
- 2065字
- 2025-08-20 17:00:00
王干事給了何三石三天假,讓他安置家里,不過何三石只用了一天。
就把他需要的東西,置辦齊了。
整了點熟石灰泡水,把家里墻面重新刷了一遍。
鍋碗瓢盆,換洗衣服,都有各自店鋪可以買。
這個年頭還沒公私合營,買東西也不需要票。
只要手里有錢,理論上想買啥都行。
被子很難買,因為這兩年棉花都是軍管。
何三石不想惹那個腥味。
所以何三石一開始目光就盯在了沽衣鋪上。
有些人家,家里出現(xiàn)了困難,會拿著家里的衣服跟被褥,去沽衣鋪出售,其實也就是二手品市場。
雖然里面的衣服被子,也有可能是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但現(xiàn)在也顧不上那個了。
只能先安置好,能讓自己活下去。
以后再慢慢想辦法置辦這些。
何三石買了一床新被單,上面沒什么異味,也沒有什么斑駁的痕跡。
這讓何三石心里稍微舒服了點。
不過他還是買了新的被罩,把從沽衣鋪買回來的一床被褥,拆了下來,晾曬殺菌。
床底用厚厚的稻草鋪墊,看著亮堂堂的家里,聞著屋子里石灰水的味道,何三石滿心歡喜。
“小石頭,小石頭,有人找。”門外閆埠貴大呼小叫了起來。
何三石把縫被子的活,一千塊錢交給了挺著大肚子的楊瑞華。
這讓閆埠貴對他的態(tài)度又是好了許多。
都住同一個院子,以后難免有什么事情麻煩到閆家,也犯不著把人得罪的死死的。
剛才何三石想著要縫被子的時候,楊瑞華主動提出幫忙。
何三石也是順?biāo)浦郏f不能讓楊瑞華白幫忙,塞了一千塊給她。
活干的細(xì)致不說,連原本對何三石冷著臉的閆埠貴,現(xiàn)在也是對他笑瞇瞇了。
當(dāng)然,閆埠貴是不是盯上了何三石買來準(zhǔn)備燎鍋宴的酒肉,
那也說不清。
如果是那樣,何三石只能說,閆埠貴想多了。
他今天是要請人,卻是沒有閆埠貴的事。
前天他就跟傻柱說了,讓傻柱今天回來,一起熱鬧一下子。
順便他還能跟傻柱商量一下何大清的事情。
有些事,他這個外人,還真不好跟何大清明說。
比如說,昨兒個他想的,讓何大清去鄉(xiāng)下娶個黃花大閨女的事情,不要給寡婦拉幫套,這讓他一個小輩兼外人,怎么說?
這個事,肯定要說通傻柱,讓傻柱跟何大清來個坦誠局才行。
“哎,出來了。”何三石從里屋走了出來,卻見閆埠貴低頭哈腰的,引著王干事走進了院子。
“咦,王干事,您怎么來了?”何三石連忙迎了上去。
王干事臉上也是笑瞇瞇的,她把手上的一個新的暖水瓶遞給了何三石,開口說道:“今天不是小何師父你搬家之喜么?
我過來祝賀一下,順便認(rèn)認(rèn)門。”
何三石還真沒想過她會來,不過要是今天何三石去過軍管會,他就該明白王干事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由來了。
昨兒個,何三石下廚,其實大家的反響,還不太大。
但今天中午晚上兩頓,仍舊是老穆同志掌勺。
他雖然也是按照昨兒個何三石的炒菜程序做的,但細(xì)節(jié)上稍微差一點,味道就差了許多。
讓吃了細(xì)糠的主,重新再吃粗糧。
那大家反應(yīng)就熱烈了。
這些反饋到了王干事耳朵里,那就是對她最好的表揚。
畢竟是她昨兒個拍板留下何三石的。
這才有了今天王干事過來探望何三石的事情。
何三石連忙把王干事迎進了屋,閆埠貴還屁顛屁顛的想著跟進去。
“老閆,過來幫我翻一下被子。”楊瑞華喊住了他。
等到閆埠貴走到楊瑞華身邊,楊瑞華才低聲道:“你咋這么沒眼色呢?
人家單位領(lǐng)導(dǎo)過來看小石頭,你跟著湊熱鬧干嘛?
不是招嫌棄么?”
閆埠貴面露羞紅,他瞅了何三石的小屋子一眼,嘴巴上強辯道:“小何家里什么都沒有,怎么招待客人?
我不是看看他缺什么,想著回家給他拿么。”
“嘁···”楊瑞華對自家男人相當(dāng)了解,直接冷聲反駁道:“人家缺錢。
要是有錢,人家就買新棉花彈被子了。
你大方,倒是送人家?guī)资f呀。
····
我跟你說,小石頭的脾氣,你前兩天也算看到了。
有些小心眼,別在人家面前賣弄。
像是這樣多好,咱們幫忙,人家給錢給好處。
只要你不把他當(dāng)傻子,小石頭也不是小氣的人。····”
楊瑞華的認(rèn)知,倒是比閆埠貴還要清醒一點。
這話一出,讓閆埠貴沉默了。
他剛才進去能干嘛?
還真是啥都干不了。
他倒是想裝成何三石的長輩,但以何三石那個脾氣,估計當(dāng)場就會揭穿他。
說白了,就是兩家的交情,還沒到那個份上。
“稍微艱苦了點!”王干事進去掃視了一圈,眼見著何三石這房子里的布置,忍不住也是心疼了這個小年輕三秒鐘。
何三石倒是很爽朗道:“王干事,已經(jīng)很不錯了。
要不是咱們政府,這種天,我想找個橋洞安身,都不可得。
解放前那些橋洞,荒宅,都被那些成群結(jié)隊的乞丐給霸占了,根本不許我們這些落單的湊進去。
現(xiàn)在,我有屋住,有飯吃,有工作,未來充滿了希望。”
何三石說這番話的時候,語氣誠懇真摯,就好像他真的經(jīng)歷過那種日子似的。
但這話也是何三石的真心話,從解放前的日子,到改開后的日子,那就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像是解放前,那時傻柱還小。
何大清每次出門兩天以上,必然就跟他媽交代好家里的一切事情。
家里的錢放在了哪里,如果他出事了,又該去找誰,零零碎碎的事,必然的都要交代一番,就怕他某次出去,然后就回不來了。
別的不說,傻柱解放前出去賣包子,不也遇到過亂兵。
只是那個年紀(jì)的傻柱傻大膽而已,根本就沒想到‘怕’這個字眼。
但上輩子等到傻柱上了年紀(jì)后,回想起年少時的生活,也是感覺心驚肉跳。
稍微一個不注意,就把小命送在了外面。
所以前世的他,雖然也有許多牢騷,但什么時候好,什么時候壞,他還是心里有桿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