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宋張角的日記
- 貧道張角,請大宋赴死!
- 青煙慕
- 2205字
- 2025-08-07 00:44:43
“元符三年正月,我來到了這個世界,這個叫做大宋的世界...”
“元符三年正月十九,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第一個都城,開封。
這,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這是一座如此恢弘的城池,四條河流貫穿而過,四水貫都,漕運四渠帶來了非同一般的繁榮...”
“元符三年正月二十,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開封的夜晚。
夜晚...沒有宵禁的夜晚,街頭上的繁華讓我感覺到震驚和不真實。
往來的行人,街邊的商賈,小販的叫賣,這竟然是在夜晚出現。
他們說這里的熱鬧尚且不能及寒食節的百一,可站在彎曲的拱橋上面看下去,過往的劃船,能夠將城池照的如同白晝的燈籠。
還有那濃濃的煙火氣,這當真是可以出現在世間的么?
香茶果子,稠湯麥餅,乳酪乳餅,噴香四溢,還有背著試喝的小人兒可以直接將這些我從未曾吃過的東西,直接送到食客的府中...
今日張家要給放煙火,好多人都前去看了,那一道道光芒直接沖向了天際,在天空炸響之后,出現了多彩的光芒...”
“元符三年二月,我在開封住了下來,還靠著自己與生俱來的醫術找到了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生意。
對了,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看城中的戲耍兒。
那燃燒著的鐵棒相擊,漫天的火花在半空之中炸裂,燦爛...
這里好美,好繁華。
夜市直至三更至,才去五更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建中靖國元年,寒食節,果然這真的要更加的熱鬧百倍不止。
官府放了煙花,橋下爆發出來的火星燦爛了芳華,小販的叫賣讓我忍不住的想笑。
對了,今日我在鬧市之中認識了一個畫師,他說他叫張擇端,他有一個夢想,他想要將大宋的繁華,畫在自己的畫中...”
“建中靖國...
抱歉,我忘記了這是多少年了,我習慣了這里的生活,我有了兩個并不是很聰明,但是很聽話的學徒,周圍的鄰里都叫我張道醫。
住在后面的大娘總是叫著我小哥,想要給我說一門親事,說是一個很賢惠的女子,我每次只是一笑置之。
我很喜歡這里,喜歡這里的繁華,喜歡這里的安寧。
這里的街道巷口不再有柵欄,人們可以暢行在街道的各個角落。
臨街的房子也已經沒有了高高的圍墻,變成了開門迎客的商鋪,酒肆和茶樓飯館。
沿街的叫賣,也是一年到頭幾乎都不會停下。
城內的大酒樓數不勝數,吃了這么久我還沒有吃完。
四處都有人表演各種技藝,我的那些手段已經不足以上臺面了。
這夜市中的喧鬧,我在十里之外都能隱約聽到,每次聽到這些聲音我都忍不住想要笑出聲來。
或許,我真的來到了夢中之國。”
“建中靖國...
今日我去了學堂,郎朗的讀書聲讓我心馳神往,穿著粗布麻衣的學子頑童,證明著他們的家世并不好,甚至沒有家世可言。
但是他們的臉上充滿了笑容和希望。
今日有一個窮苦的老婆婆告訴我,他家孫兒馬上就要科舉了,若是今朝能夠中舉,他家的好日子,就要真的來了。
原來,在這里出身貧寒也能科舉,也能做官...
看著手中的筆墨紙硯,看著手邊隨手買來的十幾本書籍雜記,我突然明白,原來這就是根源。”
“建中靖國....
今日來了一個新的病人,他叫孟元老,他說京朝繁華,若是外面也能如此,那當有多好。
這一刻,我的心神不知道為什么有些松動。
我在開封已經好幾年了,可是我好像沒有真正去看過這個世界。
京城繁華,我想去更遠的地方看一看...”
“建中靖國四年,我終于想起來我在這里呆了多少年,也終于在這一天我辦理好了路引文書,我要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那一日,我背上了自己的藥箱子,看著壓在箱底好多年的那件衣袍。
我仔細想了想,將它重新放回了原來的位置。”
“建中靖國四年九月,我來到了汝州,見到了這個世界第一件讓我難受的事情——稻田務!
宦官楊戩在這里設下律法,所有可以耕種稻子的田地必須要收繳民戶田契,輾轉追尋,直至無契可證。
等到這個時候,他們便將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稱為公田,當地的農戶則是成為了佃戶。
這些人須交納公田錢。
聽說這件事情已經慢慢推廣出去了,到了很多很多地方...
果然,不管是什么地方,宦官那群沒卵蛋的東西,他都不會是什么好東西。”
“建中靖國六年,我又從一座道觀離開,這些年我見到的道觀已經越來越多了。
看著我道昌隆,我是從心底里開心,可是....縱然大宋繁華,錢財富裕可人力有時窮盡。
而且這些道觀,慢慢已經變成了壓在百姓身上的枷鎖。
花石綱...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我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宣和元年,我來到這里已經十幾年了,我也有十幾年沒有回到京都開封了。
越走越遠,我的心就越來越痛苦,這里的痛苦和京都開封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這里,尋常百姓也可以科舉當官,各個州縣都建立可以為窮苦之人看病的安濟坊。
可是我這些年看到的還是一個個生病了卻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等死的窮苦人家。
為此我再次開始給他們免費的診治,救治...
大宋建立了為無法維持生計的老人,孤兒,棄兒提供食物和衣服的居養院。
可是我這一路看到的全都是凄慘遍地,仿佛那些東西沒有展現出他們該有的用處。
還有免費安葬窮苦之人的漏澤園,可一張張破草席子卷著的尸體依舊還是被草草掩埋。
這里沒有開封的夜市和京都的繁華,這里有的是...長江以北的稻田務和花石綱。
有的是毫無顧忌的土地隨意被占據,百姓為了活命只能選擇造反。
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窮苦之人,和自己一次次捉襟見肘的草藥和符水靈丹。
我在這一刻終于明白...”
“原來,這里也是一樣的。”
“原來,學醫真的救不了這個天下!”
“后來,我想起來了我是誰,我終于記起來了我的身份。”
“宣和六年,我再一次回到了開封,二十多年治病救人,施救符水讓我的信徒有很多很多。
在這一天,我重新打開了已經陳舊的門鎖,找到了被壓在最底下的木箱,將壓在箱底的道袍重新穿在了身上。”
“貧道張角,當請大宋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