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緊急采購
- 直播建造避難所結果真遇上末日
- 十七箏
- 2036字
- 2025-08-29 17:18:19
負八層的農場區域此刻完全陷入了黑暗。
人工光照系統停止工作后,原本生機勃勃的作物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靜靜地立在黑暗之中。
LED生長燈熄滅后,只留下冰冷的空氣和持續下降的溫度。
剛展開嫩葉的生菜、開始掛果的番茄以及其他各類作物,都在逐漸降低的溫度中緩慢停止生長。
借著應急燈微弱的光線,可以看到葉片邊緣正在微微卷曲,逐漸變得僵硬。
陳薇設置的環境監測儀不時發出警報,紅色數字顯示溫度已經降到零下。
在當前的情況下,確保人員的生存無疑是首要任務,這片試驗田不得不暫時被擱置。
寒意正在每個角落蔓延。
生存的重心回到了最根本的需求:保溫和氧氣供應。
通風系統已被切換至最低功耗模式,僅維持最基本的空氣循環,防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但這也不可避免地讓冷空氣在空間內流動。
金屬墻壁上凝結起薄霜,手觸摸時會感到刺骨的冰冷。
在井底操作平臺,老周帶著李師傅和小趙正在檢查發電機。
龐大的機組已經完全停止了運轉,周圍彌漫著機油和金屬摩擦產生的氣味。
三個人的頭燈在黑暗中劃出幾道晃動的光柱,照亮了油膩的機器表面。
“情況不太妙。”老周的聲音帶著疲憊。
作為施工隊負責人,他雖然對機械設備很熟悉,但具體的技術診斷還需要依靠李師傅。
李師傅蹲在機器前,手中的內窺鏡緩緩探入觀察孔。
“內部損傷很嚴重,”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抖動與緊張,“從聲音判斷,最后那一下應該是曲軸出了問題。”
他們仔細檢查了每一個可能的地方。
油污和冰霜讓工作變得格外困難,汗水從他們額角滑落,在低溫中很快凝結。
振動記錄儀上的數據顯示出一條突然飆升后歸零的曲線,萬用表不斷顯示著電路斷路的提示。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仔細檢查,李師傅終于直起身,對趕來的陳遠說:“是曲軸斷裂。第三缸的連桿也碎了,碎片打穿了缸體。控制模塊因為瞬間過載也燒毀了。”他用手指著內窺鏡屏幕上顯示的裂痕,“這類損傷我們現場無法修復。”
老周補充道:“這種型號的配件在當地根本找不到,得從國內想辦法。”
作為施工負責人,他更清楚物資調配的難度。
陳遠立即通過衛星電話聯系了國內的供應商。
電流雜音中,對方告知哈爾濱的倉庫里正好有一套經過翻新檢測的曲軸總成和新的控制模塊。
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將這幾百公斤的精密部件盡快運到這個偏遠的地區。
“費用不是問題,”陳遠對著電話說,“用最快的空運到赤塔或者伊爾庫茨克,所有加急費用我來承擔。”他又聯絡了在貝加爾斯克的王大海,詳細說明了情況的緊急性。
王大海一改往常輕松的語氣:“明白了,我立即想辦法。”
他的團隊迅速行動起來,辦理貨運手續、協調航班艙位、處理海關事務。
在資金和人脈的雙重推動下,幾個小時后,那批關鍵零件已經被送上飛往赤塔的貨機。
接下來是最困難的一段運輸——從赤塔機場到貝加爾斯克的陸路。
陳遠聯系了伊戈爾:“有批急貨在赤塔機場,要盡快送到貝加爾斯克。費用方面你盡管開口,重要的是速度。”
伊戈爾沒有多問,只回了一句:“地址發來。明天天黑前一定送到。”
陳遠決定親自去接收這批零件。
他帶上兩個經驗豐富的工人,開著安裝了防滑鏈的皮卡,駛出堡壘大門。
車輛在積雪的道路上顛簸前行,每次顛簸都讓陳遠心里一緊。
他不禁想著堡壘內的溫度又下降了多少,大家是否都做好了保暖措施。
車內的溫度也很低,盡管開著暖氣,車窗上還是結了一層薄霜。
陳遠不時查看衛星電話,擔心錯過重要消息。
同行的兩個工人沉默不語,但緊握的拳頭透露著他們的緊張。
一路上很安靜,只有防滑鏈壓過積雪的聲音。
陳遠的思緒不時飄回堡壘,擔心老周他們是否找到了臨時供電的方法,大家是否都安然無恙。
與此同時,堡壘內的人們正在嚴格執行應急預案。
非必要的照明都已關閉,大家集中在負二層,裹著防寒服,依靠睡袋保暖。
沒有人抱怨,每個人都明白當前的處境。
老周帶著技術人員想方設法維持關鍵系統的運行,盡可能地調配著有限的電力資源。
李師傅則帶著小趙繼續檢查發電機的其他部件,確保一旦新零件到位就能立即開始安裝。
“我們先清理損壞的碎片,”李師傅指示道,“檢查一下其他缸體的情況,做好準備工作。”
天色暗得很快,才下午三點多,外面已經幾乎全黑。陳遠打開車燈,兩道光柱在雪地中顯得格外孤獨。
衛星電話響起,是伊戈爾:“貨已經清關,我的人接到貨了。你們到哪兒了?”
陳遠看了看GPS:“還有差不多五十公里。雪太厚,開不快。”
“知道了,”伊戈爾的聲音很平穩,“我的人會等你們。路上小心。”
掛了電話,車里又恢復了安靜。
過了一會兒,一個工人指著前方:“看,有燈光。”
遠處確實有幾點光亮在雪中閃爍。是貝加爾斯克的燈火。
陳遠握緊方向盤,最后一段路了,必須安全到達。為了堡壘里那些等待他們的人。
皮卡在積雪中艱難前行。
燈光越來越近,貝加爾斯克的輪廓漸漸清晰。
陳遠的心跳有些加快,只要接到零件就讓堡壘重新運轉起來。
到達物流點時,伊戈爾的人已經等在那里。
幾個穿著厚實冬裝的當地人站在一輛越野車旁,看到陳遠的車燈,其中一人揮手示意。
交接過程很迅速,沒有多余的寒暄。
那箱沉重的零件被小心地搬上皮卡后廂,用防雨布牢牢固定。
“謝謝,”陳遠對伊戈爾的人說,“告訴伊戈爾,我欠他一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