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魔道學院的因材施教
- 斗羅:魔道學院,弟子唐三克星!
- 長夜月37
- 2002字
- 2025-08-19 00:01:00
寧榮榮坐在魔道學院專屬冥想室內。
身下玉石蒲團溫潤,墻壁冰魄石流淌著柔和白光,空氣中彌漫著令人心安的清冽氣息。
她并未立刻開始修煉。
攤開一張帶著淡淡清香的昂貴信紙,提起筆,卻懸停在半空,黛眉微蹙。
七寶琉璃宗獨女的身份在心頭沉甸甸的。
該向父親和兩位爺爺講述些什么?
詳細描繪識海中七寶琉璃塔在《基礎煉神訣》滋養下發生的微妙蛻變?塔基前所未有的穩固感?那種力量本源被觸及的奇異感受?
寧榮榮輕輕搖頭,筆尖依舊懸著。
不行,太過離經叛道。
林老師所授法門,完全顛覆了她從小接受的魂師認知,遠非七寶琉璃宗引以為傲的那些秘法可比。
貿然說出,恐怕只會讓父親寧風致困惑,甚至嚴厲批評她胡思亂想。
她的目光下意識掃過冥想室墻壁上流轉著微光的古老符文。
耳邊仿佛又響起那位女助教溫和卻堅定的話語:“林老師法眼如炬,定能為你開啟真正的通天之路。”
通天之路……
這個詞在心頭縈繞不去。
寧榮榮深吸一口氣,清澈的眸子里閃過堅定光芒。
她終于落筆。
筆尖在紙上游走,字跡帶著她獨有的靈動與一份初生篤定:
【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女兒安抵索托,萬事已定,勿念。】
筆尖頓了頓。
【宗門之恩,榮榮時刻銘記于心,不敢或忘。】
她在“銘記于心”四字上稍稍用力,仿佛要穿透紙背。
【此間學院……名為“魔道”。初聞覺異,然其氣象超然,迥異流俗。】【女兒于此間,心境澄明。非為離經叛道,乃感前路迷障初透天光。】
寫到這里,她感到識海內的七寶琉璃塔仿佛受到感應,自發地流轉起一層比往日更加凝練內斂的琉璃寶光。
塔基穩固帶來的踏實感清晰可辨。
【七寶琉璃,光華自蘊,然……似有微瑕,未盡其美。】【女兒以為,大道之途,或非僅倚宗門定法。】【師者林姓,其人如玉在淵,莫測深淺。聞其指點,女兒于武魂根基一道,略有新得。】
她巧妙地避開“功法”一詞,僅以“根基”帶過,卻強調了“新得”。
【雖只朝夕,然心念通明,前所未有。此間見聞學識,皆大開眼界,迥別他處。】
她停筆,仔細審視著紙上的文字。
未提林玄只言片語具體教導,卻處處隱現其存在帶來的改變。
尤其是那句“七寶琉璃,似有微瑕”,她相信以父親寧風致的智慧和對武魂的執著研究,必能品出其中深意與新得。
將家書封好,遞給早已侍立在門外、恭敬垂首的劍侍。
“盡快傳回宗門,面交我父親。”
“是,小姐。”劍侍接過信函,行禮后無聲退下。
魔道學院,漢白玉廣場。
鎏金牌匾下那張精良的報名桌依舊醒目。
與史萊克門前的冷清截然不同,此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一個身著洗得發白布衣、約莫十五歲的瘦高少年,局促地站在桌前。
他臉頰因為緊張而泛紅,雙手在褲縫上蹭了又蹭。
“老……老師,”少年的聲音有些干澀,“我叫張鐵牛,十九級魂力,武魂……是,是鋤頭。”
他說出“鋤頭”兩個字時,聲音更低,頭也垂下去,肩膀微微塌陷。
他出身索托城外一個小村莊,先天魂力六級,在村里已是奇跡。但鋤頭武魂實在太普通,幾乎沒有學院愿意收他。
負責招生的那位面相溫和的中年女老師,臉上沒有絲毫輕視,反而溫和地笑了笑,遞過去一張表格和一支筆。
“張鐵牛同學,對吧?先填這張表。”
她語氣平穩而認真:“魔道學院奉行‘有教無類’。武魂無高低貴賤之分。鋤頭武魂,在合適的人手中,亦可挖掘出不凡的力量。”
張鐵牛猛地抬起頭,眼中瞬間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芒。
他聲音顫抖:“真……真的嗎?老師,您不是說好話安慰我?”
“當然不是,”女老師認真地看著他,“學院考核只看悟性、毅力與心性。這張表就是第一步。如果你填好,并通過我們初步的武魂與心性測試,學院的大門就會為你敞開。”
張鐵牛眼中迅速蒙上一層水汽,他用力點頭,幾乎是搶過表格,握著筆的手因激動而微微發抖,認真地填寫起來。
旁邊,兩名身著明顯是小宗門制式服裝的雙胞胎兄弟互相看了一眼,一個武魂是迅風鳥,一個是石皮蜥蜴,都只是中品獸武魂。
哥哥方海低聲道:“二弟,聽到了嗎?‘有教無類’。那位戴少口中的邪魔之地,似乎……不太一樣?”
弟弟方林點頭,看著女老師對待張鐵牛那平等溫和的態度,眼神閃爍。
兩人也走了上去。
方海清了清嗓子:“老師,我們來自風崖方家。我是方海,武魂迅風鳥,二十三級。這是我弟弟方林,武魂石皮蜥蜴,二十一級。”
他努力想表現得有底氣些,但比起寧榮榮那種渾然天成的貴氣,依舊帶著小地方家族子弟的拘謹。
女老師同樣露出溫和的笑容,也遞上兩張表格和筆。
“方海、方林,歡迎你們。請填寫詳細信息。”
方林忍不住低聲試探問:“老師,我們這種小家族出身,家族功法也……平平無奇。魔道學院,真能讓我兄弟倆走得更遠?”
方海也有些緊張地看著女老師。
女老師平靜地解答:“魔道學院的‘有教無類’,其真意在于‘因材施教’,即尊重每一個學員獨特的稟賦。我們會根據你們各自的武魂特性與心性資質,找到最適合你們的成長路徑。是否能走得更遠,取決于你們自身的努力與潛力,而非此刻的起點。”
方氏兄弟聞言,心頭一塊大石仿佛落地,鄭重地接過了表格。
廣場角落,一個大約十七歲的青年站在那里,眼神復雜地望著報名處。
“因材施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