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李義詩集51
- 李義逐日
- 1619字
- 2025-08-17 16:57:19
【黃山云思】
天都云海漫峰輕,石徑穿云接太清。
連理松前盟舊約,松濤曾伴語聲聲。
曾共摩崖尋古字,同依松影數流螢。
你簪云片簪我鬢,我拾松針系客程。
云乃天中水,
漫漫山上情。
而今獨倚煉丹臺,云影悠悠疊舊形。
每見流嵐縈翠岫,便疑君在玉屏亭。
云聚云散情難改,松骨年年記舊盟。
賞析:
《黃山云思》賞析:云為信使,松記舊盟
這首《黃山云思》以安徽黃山的云海松濤為底色,融“連理松”的忠貞典故于繾綣情思,將對愛人的深切思念藏于云影、松風、峰巒之間,字間既有黃山仙境的縹緲空靈,又含今昔對照的溫柔悵惘,傳說的堅韌與愛情的執著相互交織,余韻如山間流云般悠悠不絕。
開篇“天都云海漫峰輕,石徑穿云接太清”,以黃山標志性景致起筆,瞬間勾勒出仙境般的畫面。天都峰的云海如輕紗漫過峰巒,“漫峰輕”寫出云的柔緩與峰的靈秀;石徑穿云而上,仿佛直抵“太清”(天空、仙境),“接太清”既寫黃山之高、云海之闊,又賦予畫面超凡脫俗的仙氣,為全詩鋪就空靈高遠的底色。這既是對黃山“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中云海的生動描摹,更以云的縹緲暗喻思念的無跡。
“連理松前盟舊約,松濤曾伴語聲聲”緊承典故,為山水注入情感內核。黃山連理松以兩樹相依、枝丫交纏聞名,自古便是愛情忠貞的象征,“盟舊約”點出昔日曾在此樹下許下諾言;而松濤陣陣,曾見證兩人私語的甜蜜,“松濤伴語”將自然聲響化作愛情的背景音,讓傳說的“物”與回憶的“聲”交融,使黃山的松石不僅是風景,更成了愛情的見證者,為后文的“思”埋下深情伏筆。
頸聯轉入回憶,是全詩最暖的筆觸:“曾共摩崖尋古字,同依松影數流螢。你簪云片簪我鬢,我拾松針系客程。”這組細節將往昔的甜蜜具象化——兩人同探摩崖石刻的古字,共倚松影細數流螢,光影與松風交織;你摘下輕盈云片簪在我鬢邊,我拾起松針悄悄系在“客程”(歸期)上?!皩す抛帧币姽操p人文的雅趣,“數流螢”藏共處閑逸的溫情;“簪云鬢”的親昵與“系松針”的期盼,讓回憶有了可觸的溫度與詩意,每一幀畫面都浸著黃山的云氣與笑意,為核心句的情感爆發積蓄力量。
“云乃天中水,漫漫山上情”是全詩的情感樞紐,承上啟下,直擊心境。前句以“天中水”喻云,妙在既寫黃山云海流動如活水的形態,又賦予云以靈性——云似天上來水,漫過山巒,正如情思漫過心間;后句“漫漫山上情”則將這份情感與黃山的遼闊相連,山有多高,云有多遠,情就有多綿長。這兩句既是對自然之景的詩意提煉,更是對情思的絕妙隱喻:云是天的水,情是山的魂,景與情在此完全交融,讓思念有了具象的自然依托。
尾聯轉入當下的孤寂與執著:“而今獨倚煉丹臺,云影悠悠疊舊形。每見流嵐縈翠岫,便疑君在玉屏亭?!薄蔼氁袩挼づ_”與前文“曾共摩崖”形成鮮明對比,獨自一人立于黃山古臺,云影如舊卻物是人非,“疊舊形”三字寫盡物在人非的悵惘;更動人的是“每見流嵐縈翠岫,便疑君在玉屏亭”——見山間流動的霧氣(“流嵐”)縈繞翠峰,總會恍惚以為愛人就在玉屏亭(黃山著名觀景亭)中,一個“疑”字寫盡思念至深時的幻覺,將黃山的峰、云都化作思念的載體,真實而細膩。
末句“云聚云散情難改,松骨年年記舊盟”收束全篇,將情感推向永恒。黃山的云聚云散是自然的輪回,而心中的情意卻如松骨般堅韌不改;連理松的蒼勁枝干,年年歲歲都在見證昔日的盟約。“云聚云散”的無常與“情難改”的恒定形成對照,見愛情的執著;“松骨記舊盟”呼應開篇連理松典故,以松的恒久喻情的不變,讓這份情感在黃山的松石靈韻中獲得了超越時光的力量。
全詩以“黃山云海—連理松傳說—往昔甜蜜—情之直抒—當下孤寂—執念永恒”為脈絡,景與情、虛與實(傳說為虛,回憶為實)交織。不見“相思”二字,卻處處是相思:云海是思念的流動形態,松濤是往昔的溫柔回響,摩崖古字是共賞的印記,流嵐翠岫是期盼的寄托。黃山的仙境讓這份思念不染俗塵,連理松的典故讓這份愛情添了忠貞的底色,最終在“松骨年年記舊盟”中,讓愛情的思念如黃山松石般,歷經云聚云散而恒久如初,與山川同歲,與松濤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