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參賽
- 重生1980:從東京拍電影開始
- 我是一朵小蘑菇
- 2082字
- 2025-08-24 18:49:43
“什么叫沒有引薦人就不能參賽?”
“你們電影節不就是為了扶持新人導演才舉辦的嗎?”
是枝裕和大聲的和辦公桌后的OL女郎理論著。
PIA電影節的執行委員會辦公室地址位于東京澀谷區,也是當時PIA株式會社的所在地。
這是以發布娛樂信息雜志《PIA》而聞名的公司主辦和支持的。
韓非已經填完報名表,懷里還抱著《東京怪談物語》的電影膠片拷貝。
為了不錯過報名時期,這可是韓非和是枝裕和一起加了一個星期班才趕制出來的。
晚上要去便利店上班,白天就在是枝裕和的電影社團里進行后期的編輯與制作。
“沒辦法,先生,規定就是規定。”
“我也很抱歉。”
OL女郎確實也不是刻意刁難韓非,在報名表上最后一欄,清楚的寫著本次大賽需要行業內引薦人。
大概是PIA株式會社想提升此次大賽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才加入了這條以往沒有的規定。
“如果都像是你們這樣,霓虹電影還有未來嗎?”
是枝裕和氣憤的將辦公桌旁的垃圾桶踢倒,廢紙灑落了一地。
兩個安保很快圍在了是枝裕和與韓非身邊。
“先生,請注意你的態度,不然就請你們出去了。”
安保看著眼前情緒激動的是枝裕和,怕他做出什么過激行為。
韓非趕緊上前去攔住了是枝裕和。
“沒事的,是枝君,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
韓非冷靜的說道,畢竟,此時的自己無論怎么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導演,與主辦方爭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在韓非的勸說下,是枝裕和才漸漸冷靜了下來。
兩人抱著電影拷貝,走出PIA株式會社的大門。
澀谷區還是和往常一樣的繁華,人來人往。
“師傅,難道這樣就放棄了嗎?這可是我們花了很大心血才創作出來的電影啊。”
是枝裕和有些不甘的說道,畢竟,電影就是他生活里的全部。
“一定還有辦法的。”
韓非此時也心生迷茫,霓虹電影界不管未來是怎樣的不堪,可眼下想要找到一個行業內的引薦人還是非常不容易。
“是你這個黑道分子啊。”
一陣聲音傳來,韓非又看見那個熟悉的人,龜田導演。
之前在工廠時,自己曾假借大石剛造的名號,把他趕出片場去。
沒想到在PIA株式會社的門前,又遇見了這個龜田。
龜田導演不屑的看著韓非,他的身后還跟著一個外貌長相和龜田差不多的年輕人,懷里也抱著一卷電影膠片。
“怎么?黑道的野狗也想參加PIA電影節嗎?”
龜田導演把玩起韓非胸前的領帶,又偏過頭,看著韓非懷里的電影膠片。
是枝裕和看不下去了,一把推開龜田導演。
“黑道分子就是黑道分子,一會就現出原形了。”
“電影可是個高雅的藝術,對了,像你們這種人是不會懂的。”
“畢竟你也只會拍些給油膩大叔看的粉紅電影,不是嘛。”
龜田導演和身后的年輕人假裝捧腹大笑起來。
“你說誰是黑道的野狗,我們可是正經的電影人,混蛋!”
是枝裕和已經忍不住了,在街上就開罵了起來。
可龜田導演不以為然。
“什么電影人?一個只會給黑幫拍粉紅電影的導演,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毛頭。”
“我告訴你,誰才是真正的電影人。”
龜田導演介紹起自己身后那個年輕人。
“怎么的,你們偵緝隊來新人了?”
韓非面對龜田導演的嘲諷并不感到生氣,只是吐槽起來。
“搞不懂你在說什么,這是我的侄子,才是未來的電影人,PIA電影節的冠軍!”
龜田導演臉上滿是驕傲。
“沒有引薦人,就你們兩個這種貨色連名都報不了。”
是枝裕和緩緩開口說道。
“哈哈哈,你這個小毛頭在說什么?”
“我就是引薦人,我可是正經導演,和你們這些下水溝貨色可不一樣。”
龜田導演笑出聲來,韓非只是面無表情的看著龜田導演。
他心里知道,眼前的這個龜田導演說得對,自己雖然有金手指,可這只能在自己進行創作的時候能遠超同時代的普通人。
如果自己連主委會設定的門檻都夠不上,又何談創作兩字。
“在這霓虹這樣一個國家,議員的兒子還是議員,銀行家的兒子還是銀行家。”
“像你們這種路邊的野狗,結局也只是在某個路邊死去罷了。”
龜田導演說罷,不再理會韓非兩人,招呼著小龜田,得意的進入PIA株式會社大門。
“師傅!他們真是太氣人了。”
是枝裕和雖然氣憤,可也無可奈何。
韓非站在原地沉思半晌,他終于還是下定了決心。
這部名為《東京怪談物語》電影不僅自己投入了很多心血,這可是全組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如果在此時放棄了,那些努力的日日夜夜,自己怎么和大家交代。
“是枝君,走,我知道有一個人可以幫忙。”
韓非從錢包里掏出那張大島渚的名片。
大島渚導演的創造社并非一個擁有永久固定地址的傳統電影公司,而更像是一個以項目為基礎、圍繞大島渚本人運作的獨立制片團隊。
此時的創造社位于新宿區天神町附近二層木造小樓里。
如果想要參賽的引薦人,韓非此時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大島渚導演。
韓非和是枝裕和二人穿過銀座和涉谷的人潮洶涌。
很快便來到這位于新宿后街的創造社前。
大島渚建立的創造社在脫離了松竹公司后,一共創造了23部電影,其中包括《青春殘酷物語》《絞死刑》《白晝的惡魔》等代表作。
雖然該公司以低成本制作模式打破傳統制片廠體系,但其電影帶著強烈的獨特左派先鋒風格,市場反饋相比同時期的電影,并不優秀,屬于叫好不叫座。
在韓非重生前的世界,1973年創造社就該解散了,可如今已經是1980年,大島渚依舊維持著這家公司的運營。
“師傅,你說的大島渚導演真是在這里嗎?”
是枝裕和看著眼前這棟老舊的二層小樓有些疑惑的問道。
“應該是這里了,雖然地段有些不怎么好,但是電影創作講究安靜。”
韓非緩緩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