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巴爾干戰爭(四)
- 讓羅馬再次偉大從1784年開始
- 司徒長史
- 2639字
- 2025-08-17 08:20:50
“沖啊,孩子們,我將親冒矢石,帶頭沖鋒,任何人,如果你們看到我后退,那么你們就可以用子彈射穿我的腦袋!”蘇沃洛夫騎在戰馬上:“我們距離沙皇格勒只有不到五百公里了,為了沙皇格勒我們可以犧牲一切!偉大的俄羅斯帝國為了這一天已經等到整整一百零九年,四代人的鮮血!”
“只要撕開土耳其人的防線,那么前面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的了!”蘇沃洛夫拔出軍刀:“為了俄羅斯帝國和女皇陛下的榮耀!沖啊,孩子們!”
高喊著“ура!”的俄羅斯大兵端著步槍上前沖去。
后方奧俄聯軍的炮兵們也操作著火炮,不停用推彈桿裝填著火藥包、炮彈,插引信,然后點燃,朝著布加勒斯特傾瀉著炮彈。
奧地利士兵對此也是感同身受,盡管神圣羅馬帝國的法統來自于西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帝國,奧地利信奉天主教,但是為了洗刷四十多年前第三次奧土戰爭失敗的恥辱,為了奪回失地。
奧軍官兵們也是卯足了勁,滿心滿眼只有雪恥二字。
“Für den Kaiser lebe das Reich!”
帶著督戰隊站在布加勒斯特城頭的佩爾溫帕夏,看著城外身穿著白色軍服和綠色軍服的烏央烏央無邊無際的奧俄聯軍,不禁感到一陣陣的頭疼。
到目前為止,他手下的督戰隊,已經不知道殺了多少個逃兵了,即便如此城內的士氣持續走低。
伊斯坦布爾承諾的由優素福帕夏率領的五萬援軍如今在經過保加利亞地區時,被當地的保加利亞游擊隊絆住了手腳,一時半會估計也是指望不上他們了。
這也不能怪優素福帕夏無能,被保加利亞的游擊隊絆住了手腳,目前在色雷斯地區,有超過三萬的保加利亞游擊隊活躍在各地,襲擾著奧斯曼帝國的大后方,襲擊搶劫奧斯曼帝國的輜重運糧隊,雖然他們的戰斗力距離真正的正規軍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經足夠能給奧斯曼帝國帶來很大的麻煩了。
這一次優素福帕夏率領的五萬援軍也是有些大意了,那些保加利亞游擊隊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了他們的后方,對他們發起了突然襲擊,因為山路崎嶇,他們雖然有兵力優勢,但是在山上施展不開,等到他們反應過來想要反擊的時候,這些狡猾的保加利亞人已經躲進山里了。
這些保加利亞游擊隊很好地實踐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原則。而且,奧斯曼帝國軍隊每到一想反擊的時候,這些保加利亞游擊隊們就立刻又躲到民間了,根本就找不出來。
按照道理來說,奧斯曼帝國這一次是在本國本土作戰,應該是有主場優勢才對。
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奧斯曼帝國太不當人了。從占領巴爾干半島之后,奧斯曼帝國就將其稱作“魯米利亞”,即羅馬人的土地音譯,以此來表示自己對于東羅馬帝國正統的繼承,并且一直實行蒂馬爾軍事采邑制,將土地分封給西帕希騎兵,截止到現在巴爾干半島全境一共設有2.5萬個采邑莊園,農民需繳納50%收成作為地租。
這個時候歐洲各國的地主老爺們都沒敢說剝削農奴到這個地步,就連目前農奴制最穩固嚴重的俄羅斯,農奴們每年需要上繳的地租也才不過收成的30%~40%。
至于巴爾干半島小豆丁的黑山公國,這個人口總量不過十多萬,全民皆兵的小國,自從1516年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到現在的近270年,是巴爾干半島上唯一一個沒有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的國家。
這一次黑山人也拖家帶口的,男女老少全民皆兵,就為了打土耳其人。
科洛雷多中將在趕去支援諾斯蒂茨-里內克中將之前,特意將通過與土軍作戰繳獲所得的幾千條步槍和彈藥援助給了黑山人。
能給奧斯曼帝國添堵的事情,不干白不干。
反正黑山地處巴爾干半島的偏南部了,正好處在奧斯曼帝國的腹心位置,能讓奧斯曼帝國亂起來,牽制一些奧斯曼帝國的兵力,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威尼斯共和國也一直在暗地里資助黑山人反抗奧斯曼帝國。
……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面色陰沉地看著地圖上奧斯曼帝國軍隊日益收縮的戰線。
比薩拉比亞的賓杰里要塞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城中槍支彈藥,糧食等后勤補給匱乏,再加上俄軍主力的重炮猛轟,賓杰里要塞的守軍現在都開始用城內戰死士兵的尸體來堵城墻了,由此可見,賓杰里要塞的失陷也只是時間快慢問題了。
而在后方,希臘人、保加利亞人組成的起義軍和游擊隊配合著前線的奧俄聯軍,襲擾著奧斯曼帝國軍隊。
正面戰場再加上后方戰場,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非戰斗性減員加上戰斗性減員,傷亡都快要接近三分之一了。
如果真的一直照這樣打下去的話,奧斯曼帝國的前線戰場遲早崩盤。
到時候前線一縮再縮,直到縮到巴爾干半島南部的沿海地區,要知道奧斯曼帝國的工業、農業的精華地帶大部分也都在這。
如果奧斯曼帝國沒有能夠抵擋住奧俄聯軍的進攻,戰火一直蔓延到巴爾干半島南部的話,那么要說奧斯曼帝國能不元氣大傷,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巴爾干半島供應著整個奧斯曼帝國近八成的糧食,近七成的稅收,如果巴爾干半島真的被打爛了的話,那么奧斯曼帝國恐怕就連現在表面看上去的列強空架子都保不住了。
阿卜杜勒甚至都已經做好了保不住波斯尼亞、北塞爾維亞、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多布羅加、比薩拉比亞和格魯吉亞等領土的心理準備了。
一直這么死磕下去的話,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基礎遲早要完。
看看奧地利軍隊在攻占波斯尼亞和摩爾達維亞之后都干了些什么,他們把這兩個地區境內的貴族官吏、地主鄉紳還有知識分子們都殺了個干凈。
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基礎不就是這些貴族官吏、地主鄉紳還有知識分子嘛?
就是因為這些人的祖上投靠了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奧盧皇室,才有的祖祖輩輩的榮華富貴嘛。
奧斯曼奧盧家族還沒有天真到指望著巴爾干半島上那一千多萬被他們壓榨盤剝的底層民眾們,去認同并且擁戴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這世界上有受虐傾向的人沒有那么多。
戰線一直向后收縮的話,照奧地利人的這個玩法來看,那么土耳其人距離滾回他們安納托利亞半島老家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巴爾干半島戰場上關于勝利走向也愈發地明朗。
奧斯曼帝國的兵力也開始捉襟見肘了起來,畢竟,開戰之前奧斯曼帝國的常備軍不過二十萬左右,這還只是明面上的數字,不包括吃空額的。
實際上自從進入十八世紀以來,耶尼切里軍團和西帕希騎兵腐化得厲害,實際上這些軍隊里面有多少是能夠上戰場的,還真不好說。
至于后來,奧斯曼帝國又從巴爾干半島、安納托利亞半島、阿拉伯半島和北非地區強征了六十多萬青壯年男人。
但是說實話,這幫臨時被武裝起來的平民,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士兵只是教會了他們怎么開槍之后,就把他們送上戰場了。
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戰場,線式戰術還是這個時代的主流,被戲稱之為是“排隊槍斃”的線式戰術,士兵們要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向前和敵人貼近,然后開槍。
比拼的就是雙方無與倫比的紀律性和誰更勝一籌的勇氣。
這些臨時被奧斯曼帝國強征武裝起來的平民,能夠指望他們有多高的紀律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