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溫敏涂層
- 星辰大海,從手搓航天發動機開始
- 熊貓少俠x
- 2028字
- 2025-08-27 19:00:00
走出場地后張陽立刻開始安排起眾人的工作。
“林楠,快去車里把MOF微膠囊溫敏涂料拿來?!?
聽到張陽的話后林楠立馬調轉方向,飛快的向著停車場跑去。
“那咱們仨呢?抬著模型去哪里?”
見張陽安排林楠去取個什么亂七八糟的涂料后就不說話了,何百枝忍不住問道。
“咱們去低空風洞測試區,找賽事組申請一塊模擬日光區域。”
來不及多想,三人火急火燎的來到了低空風洞測試區,迅速找工作人員溝通一番后順利的申請了下來。
這時林楠已經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懷里還小心翼翼的捧著一桶涂料。
“涂料來了?!?
說完輕輕把涂料放在桌子上。
張陽點了點頭,拆開一把全新的刷子,打開涂料桶開始往機翼上刷涂料。
何百枝和趙千里此時一肚子疑惑,但是為了不打擾到張陽選擇暫時閉嘴。
只有林楠仿佛猜到了張陽這么做的目的,但是目光中還是充滿了擔憂。
張陽的手穩穩的拿著刷子,小心翼翼的順著機翼的方向刷過,盡量讓涂料均勻的涂抹在機翼上。
很快,張陽便將整個機翼涂滿了涂料。
原本銀白色的機翼現在變成了橙黃色,和銀白色的機身仿佛沒在一個圖層里,顯得格外滑稽。
不過此時已經來不及關心滑不滑稽的問題了,張陽迅速打開模擬日光燈,對準機翼的位置開始一遍一遍的照射。
此時何百枝兩人終于忍不住了。
“張陽,這是在干嘛?這玩意能修復斷裂?這不是涂料嗎?”
“只是嘗試一下,我也沒有把握?!?
張陽輕輕搖了搖頭,頓了頓后繼續說道。
“這個涂料叫‘MOF微膠囊溫敏涂層’,使用金屬有機框架作為微膠囊,里面包裹著彈性聚氨酯。
原本是作為最后的隔熱材料使用在防熱瓦的內層,在防熱瓦完全失效后,可以保護內部的機體。”
一邊說著,張陽一邊用酒精輕輕擦拭著機翼。
“這個涂層在超過50℃的溫度下微膠囊會破裂,里面的聚氨酯受熱膨脹吸熱。
但是,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用來填充裂痕?!?
張陽說完后,何百枝皺著眉頭思考了起來,而趙千里則興奮的說道。
“那咱們不就可以繼續比賽了?”
“我也沒有完全的把握,畢竟這玩意也不是專門用來修補損傷的?!?
張陽面色凝重的搖了搖頭,事已至此說什么都沒用了,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就這樣烤了差不多十多分鐘,張陽覺得應該可以了。
于是有些忐忑的示意眾人把模型抬到風洞區外面的結構完整性檢測區域。
“滴,結構完整性檢測通過?!?
“呼……”
聽到檢測通過,張陽輕輕松了口氣,趙千里則忍不住歡呼了出來。
沒有時間多想,眾人迅速抬著模型返回了比賽場地。
見到眾人返回,裁判露出了意外的表情,但是看著機翼上黃色的‘油漆’表情又變成了懷疑。
“光刷一遍漆肯定是通不過完整性檢測的?!?
“這個不是油漆,這個是溫敏自修復涂層,專門用來解決結構裂痕的。”
張陽隨口胡謅道。
雖然不是專門用來解決結構裂痕的,但是你就說解沒解決吧!
“好吧,那你們稍等一會,等這組結束之后你們再上?!?
張陽幾人點了點頭后把模型先放在了地上,然后一起抬頭當起了觀眾。
此時賽場上的這組選手的火箭已經升到最高點,經過短暫的滯空后開始返回。
不過可能是因為導航系統靈敏度不夠,方向有些偏移。
賽場上的選手滿頭大汗的試圖調整姿態,想要搶救回來。
結果還是落在了指定區域外。
看到這個結果,觀眾席上傳來了一陣遺憾的嘆息聲。
這組選手前面起飛滯空的表現都不錯,可惜降落的時候沒有落在指定區域,估計會被扣掉不少分數。
“發射過程8.5分、滯空過程8分,信息收集6.5分,回收過程5.5分,有效載荷8分,經過權重參數修正后最終得分73分?!?
這個分數可以說也就比棄賽強點有限,于是這組選手只能一臉沮喪的走出賽場,一邊走還一邊復盤。
“到底是怎么回事?導航系統怎么會突然失靈?”
“早上明明檢測過沒問題的?。俊?
剛好被準備上場的張陽等人聽到了,何百枝皺著眉頭回頭跟幾人說道。
“我感覺有些古怪,都當心點。”
“???怎么了?”
張陽和林楠點了點頭示意知道了,只有趙千里瞪著清澈的大眼睛疑惑道。
“前一組選手在返回階段導航系統突然失靈,我懷疑是有人為的干擾?!?
張陽面色凝重的說道,按理說導航系統除非是遇到極端天氣,不然的話很少會出現失靈的情況。
最多就是定位不準之類的小毛病。
說話間眾人已經將模型放置在檢測區域內。
“滴,結構完整性檢測通過。”
裁判聽到檢測儀器發出的通過的聲音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沒想到結構損傷竟然真的修復了。
于是點點頭對著張陽等人說道。
“請我說對那就對不對也隊準備就位?!?
眾人抬著模型回到發射區域,將航天飛機模型架設在發射臺上。
由于張陽小組的模型相比其他模型來說大了很多,靠在發射架上顯得發射架有些迷你。
看到模型就位后,賽事的工作人員準備開始往模型內裝載‘有效載荷’-雞蛋。
“你們的額定載荷確定是12.5kg?”
這時一名工作人員拿著資料板滿臉驚訝的跟張陽等人確認道。
“確定?!?
張陽在工作人員驚訝的目光中點了點頭,手上繼續忙活著沒有停,同時還在思考著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
再三檢查各個模塊外部都沒什么問題后,回頭對著正在地面站前檢查各種系統的趙千里說道。
“千里,把姿態預測模型導入到機載AI控制模塊內?!?
“啊?那個不是之前做模擬測試的時候使用的東西么?
現在倒入進去干嘛?咱們不是使用地面站的AI輔助系統控制姿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