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鄉鎮學校的痛點

“妹兒啊,出來吃藥了。”楊旗云隔著房門喊道。

李蓁蓁弱弱地應了一聲:“楊哥,我沒事,感覺好多了。”

“哦...注意保溫啊,年輕人也要注意保養身體,不然上了歲數很容易全身是病。”楊旗云爹味十足地囑咐道。

很多女孩不愿意和男老師談戀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男老師身上的爹味太重。其實這也是教師職業病的一種,男老師進了學校很少有不當班主任的,一個老師需要管理幾十個孩子。如果不拿出父親一般的威嚴很容易被熊孩子蹬鼻子上臉。

在羅權學校工作五年的楊旗云表面上是一個青年教師。但如果加上他在系統劇本里當老師的時間的話,這家伙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教育界油條中登。

系統雖然會模糊掉楊旗云在扮演角色的時候產生的冗余記憶,只留下知識和經驗助他成長。但是他在一線教學崗位辛苦耕耘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楊旗云的氣質和習慣。

然而還有一句話怎么說的?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汝之砒霜,我之蜜糖。也有很多女孩享受這種關心和關愛,反倒不喜歡那種孩子氣的男生,覺得那樣的男生很幼稚。

楊旗云叨叨了兩句就回到葡萄架下邊開直播了。直播算是他當前最賺錢的副業了,只需要坐在手機前和直播間的觀眾互動嘮嗑就有錢賺,如果再能展示一點才藝的話,還會有鐵粉給他打賞。

他在直播的時候不會刻意尋找話題,一般就是想到哪嘮到哪。陪人嘮嗑屬于東北孩子的傳統藝能,每個東北孩子在小時候被父母囑咐最多的就是:要大大方方的。

哪怕東北i人都不會把別人的話給掉到地上,再尷尬的話題都能變著花地把話聊開。楊旗云的直播間里邊大部分的觀眾都是老粉,他們早就和楊旗云處成了朋友,而楊旗云也愿意當一個互聯網樹洞傾聽水友們的故事,順便還能給點建議啥的。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楊旗云隔三差五就能往外蹦金句。比如在鼓勵一個大學畢業沒找到工作的粉絲的時候,楊旗云張口就是一句:低谷不是終點,而是你登頂前必經的彎道。現在的每一步踉蹌,都在為未來的‘高光集錦’積累素材。

他最擅長的就是話聊,因為楊旗云在大學的時候就自考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后來在他晉升一級教師之后,他又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更新成了一級證書。

楊旗云的直播沒有固定的地方,一般是在葡萄架下邊開場,然后他就會舉著手機漫無目的的溜達,四處尋找美麗的景色和直播間的觀眾分享。

如果碰見需要收拾的花草,楊旗云也會固定好機位在直播間里進行現場教學。

他也沒想到自己這種隨緣直播能吸引這么多粉絲。五百多鐵粉就差住在楊旗云的直播間了,每次直播的時候也會有少量的路人粉進入直播間看看,然后就被楊旗云留在這邊成了“不請自來的十年老粉”。

楊旗云有好幾個鈄喑賬號,他用來直播的這個賬號是專門搞三農的。除了這個賬號,他還有宣傳民宿、記錄美好生活的小號,不同的小號深耕不同的垂直領域,這樣才能讓宣傳效果發揮到最大。

每到七點的時候楊旗云都會光速下播,如果沒有其他的工作安排的話,這個時候他會打開電視看新聞聯播。

作為人民教師,關心國家大事是最非常重要的自我提升的環節。楊旗云還不光自己看,他的學生每天都要看新聞聯播--因為這是每天的語文作業,第二天他會在上課前隨機抽取幸運觀眾分享昨天的新聞。

對于學生來說,每天看新聞聯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能每日用三十分鐘時間濃縮國內外重大事件,幫助學生跳出課本局限,建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全局觀。學生在看新聞的時候通過對比節目開頭的“內容提要”和結尾的“要聞回顧”,能不由自主地訓練速記技巧和內容概括能力,形成結構化的思維習慣。

在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方面,主持人的標準播音腔是口語表達的標桿,長期熏陶下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與語言感染力。新聞中的政策表述、事件描述可以為中考、高考的議論文提供最最權威的論據,解決寫作“內容空洞無物”問題。

這是楊旗云在“小鎮教師”劇本中的師傅傳授給他的教學小妙招。生活在鄉鎮的孩子從小就要面臨封閉的生活環境,他們對于世界的了解方式十分匱乏。

鈄喑和筷手等短視頻平臺對通過數據算法給孩子們推薦他們想看到的東西。但那些東西虛浮又縹緲,會給他們構造出扭曲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每天看新聞聯播是一劑非常管用的良藥,只要這件事長期堅持下去真的會受益無窮。

所以楊旗云把這個小妙招移植到了羅權學校。經過幾年的實踐,去年的中考畢業生的語文成績竟然把市區的中心校給碾了。

這份榮譽既是屬于謝校長的,也是屬于楊旗云的。羅權學校只有兩個專任語文老師,楊旗云常年教初一初二,謝校長常年帶畢業班。

正是因為楊旗云幫謝校長打牢了學生的語文地基,謝校長這才能在這片穩固的地基上起高樓。

當李蓁蓁見到楊旗云在看新聞聯播的時候人都傻了。這年頭真有年輕人在看新聞聯播啊,這東西不是爺爺輩兒的老年人才會去看的嘛?

楊旗云向李蓁蓁招招手:“妹兒啊,要不要一起看啊?”

李蓁蓁敬謝不敏:“不用了謝謝,我想出去走走。”

“好,要是走丟了給我發定位哈。”楊旗云提醒了一句之后繼續看新聞。

看完了半個小時的新聞聯播,楊旗云伸了個懶腰。看完新聞之后,楊旗云覺得現在的錢越發難賺了,自己牢牢地站在體制內是無比正確的選擇,在一大堆的朝不保夕的行業當中,教師算是抗風險能力比較高的一行了。

就像當初紅極一時的土木宗門,現在已經成了昨日黃花。各路圣子圣女提桶跑路,哪怕是雅魯藏布工程也未必能救起來這個行業。

至于羅權學校生源嚴重減少的問題該怎么解決,楊旗云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市中心的大校都在頭疼生源減少問題,更別說他這種扎根在鄉鎮茍延殘喘的小破鄉鎮學校了。

如果有一天羅權學校真的黃了,楊旗云表示自己接受任何類型的調崗。只要能保住他的編制,去街道辦打雜,去社區當社區教師天天給老頭老太太宣講健康之路和良好家風也不是不行。

去街道辦打雜可能有些極端,其實更大的可能性是他被調到市區的中心校任教。農村老師進城才是真正的大勢所趨。

算了,不想這些有的沒的了。只要羅權學校還有一個學生,羅權學校就要在這里繼續扎根堅守。這是區教育局的王局親自拍板給老師們吃的定心丸,只可惜這顆定心丸的藥效只剩下五年了。

謝校長在昨天開會的時候已經通報了學校今年的招生情況。羅權鄉的一年級的適齡入學兒童有五人,選擇報名羅權學校的人數為--0。

哪怕謝校長在假期的時候去這五名學生家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家長依然堅持要把孩子送到市區的中心小學就讀。

苦啥不能苦孩子,窮啥不能窮教育的觀念已經牢牢銘刻在東北農村人民的樸實世界觀當中。只要家庭條件允許,自家孩子必須要送到最好的學校讀書。

感謝正斧讓農民富起來了,現在羅權鄉一戶農民的綜合年收入能達到二十萬圓以上。家家有代步小汽車,戶戶有市區不動產,生活條件比起市里的社畜一點不差。

只要農民在市區買了房,他們的孩子就能享受城里就近入學的政策。現在家里種地都用機械了,婦女的勞動力正好可以解放出來帶著家里的孩子去市里讀書。

謝校長再瞪眼說瞎話也說不出來“羅權學校比市區的中心校強”這種話來。她老人家只能從學校離家近,方便上學,學生少老師管理更細致周到等角度進行勸說。

只可惜在鐵了心的家長面前,謝校長的勸說收效甚微,氣的謝大姐更年期都犯了。

鄉里的鄉親們尊重羅權學校的老師們不假,但是想讓自家孩子去羅權學校讀書是萬萬不可能的。

除非哪家孩子天生呆傻,小兒麻痹,半身不遂,嘴歪眼斜...但凡孩子是那種不適合去外邊讀書的,家長才會考慮把他們送到羅權學校讀書。

說是讀書,其實就是給自家孩子找一個免費的托兒所。

用謝校長的話來講就是:再這樣下去的話,羅權學校遲早要變成特殊教育學校。等到了那個時候,學校只需要安排幾個護工看著學生別丟了就能維持下去。

問題是這年頭連呆傻的孩子都少見了。隨著婚檢和產檢的大力推廣,農村新生兒的質量有了巨大的提升。孩子都是又精又靈的寶貝疙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哪舍得把孩子送到鄉下學校蹉跎光陰呢?

羅權學校的老師們大多都是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過日子的。因為他們距離退休僅剩下五、六年,算算時間正好能把學校最后一個孩子送走。

只有楊旗云可能會面臨著成為稻田的守望者的未來...哦,現在又多了一個李蓁蓁同志。從一根稻草坐牢人變成了兩只稻草人一起坐牢。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类乌齐县| 肇州县| 望谟县| 夏津县| 雷波县| 米脂县| 曲沃县| 双辽市| 龙泉市| 连江县| 浠水县| 宁明县| 天柱县| 武乡县| 枣庄市| 武隆县| 扎鲁特旗| 潜江市| 若尔盖县| 乾安县| 浠水县| 定陶县| 宜州市| 玉山县| 漳平市| 永顺县| 潮安县| 张掖市| 京山县| 厦门市| 瑞丽市| 郸城县| 霍城县| 新泰市| 河北区| 醴陵市| 察雅县| 普洱| 资中县| 高邮市|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