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大變局(數字經濟系列01)
- 龔龔 李志男 張微
- 1101字
- 2025-08-08 15:08:23
技術架構與內涵
數字經濟的技術劃分有幾種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第一,從類型上看,數字經濟的技術包括通用基礎技術(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和新驅動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量子計算、數字孿生、VR/AR/ MR、3D打印等)。第二,從技術的領域來看,主要分為網絡技術(5G、光纖通信、智能寬帶等)、制造技術(智能機器人、數字孿生等)、信息技術(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和其他高精尖技術(石墨烯、芯片、量子通信等)。第三,從技術趨勢上來看,數字經濟的技術趨勢呈現數字化、智能化和滲透式三個方面。這種劃分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世界著名的科技預測機構加德納指出的全球科技三大趨勢[6],見表1.2。
表1.2 全球科技三大趨勢

從技術背景上來看,數字經濟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基礎,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主流趨勢基本覆蓋數字經濟技術的發展。全球創新活動占比較高的行業有信息技術、汽車、制藥、半導體、生物技術、航空航天與國防,其中信息技術、汽車和半導體屬于數字經濟的關鍵技術領域,制藥和生物技術屬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三大主題之一,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 因此可以看出,數字經濟技術行業的創新動力強勁。國內百強企業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以及研發費用增長,整體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技術引領型企業建立了創新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究院等科研載體。數字技術具有巨大潛能,能夠加快顛覆性技術的誕生頻率和發展速度。
早期認為數字技術面向應用領域的范式應為以通信、計算、控制的相互融合為基礎,但實際上,數字技術將與制造、能源、生物、材料等領域技術交叉融合產生一系列新技術,未來將帶動相應的一系列新范式,大幅提高技術能力和應用效率。比較各技術應用情況,可以看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更為廣泛普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對實體經濟滲透性更強,在制造業發揮較大優勢。同時,基于技術集成的數字經濟新模式和各領域新應用也不斷涌現出來。例如,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技術包含了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加速了產業數字化的場景、行業應用和模式的創新(例如,制造業從單點設備分析向更多應用場景拓展、從單點局部應用向行業體系化應用拓展、從企業內部應用向制造資源整合規模化模式拓展),使產業數字化形成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核心應用。
新基礎設施的保障,使數字經濟技術在安全、移動、萬物互聯、高速、智能化、一體化等方面發生質的飛躍,數字經濟技術將向更廣闊、更高效、更普及、更智能化的方向發展。2019年5G商用落地,其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鏈接協同,標志著數字經濟技術開始大規模、大范圍地從研發到應用階段轉折,技術挑戰和技術機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