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過河拆橋
- 穿越1980對象是天仙媽
- 喵力求食
- 2224字
- 2025-08-21 12:00:00
夕陽西下,今天晚上的晚霞很美。
郭萬章卻是沒有心思看晚霞,而是滿臉吃驚地看著眼前蹦跳的魚兒。
作為江漢飯店的采購,他也沒少跟漁民打交道。
自然非常清楚長江里的魚,就跟修煉成精一樣,并不那么容易捕撈。
之前陳啟川在長江大橋的橋墩釣到米級翹嘴,他已經覺得很厲害了。
前些天,陳啟川用手拋網撈上來一條五十斤左右的胭脂魚,郭萬章也認為是走了狗屎運。
直到今天下午的一個多小時時間里。
看到陳啟川接二連三地爆網,撈上來超過三百斤的魚獲,屬實把他給震驚到了。
給他的感覺,長江里的魚,都跟丟了魂一樣,自動地往陳啟川的手拋網‘飛蛾撲火’。
太不可思議了!
難怪陳啟川每天最少賺四百塊錢,這一個多小時就賺一百塊錢,一天下來賺四五百,很正常。
“老四老五,你們把剩下的這些刀魚送去建國飯店,他們已經定了這些魚...”
陳啟川指向其中一個木桶,吩咐道:
“你們送完之后,就把手拋網帶回家,今晚我們吃紅燒肉和油燜大蝦....”
“我先走了,你們別太晚回家。”
說罷,他就先行離開了。
郭萬章一看,趕忙追了上去,讓對方帶他一程。
“郭叔,我得趕著去接我對象啊,她在歌舞劇院那邊,跟江漢飯店是反方向....”
“小川你可真行,有對象了不起呀?還要不要借錢了?”
“嘿嘿,郭叔,真不用了,剛才你也看到了,又有兩人來找我買手拋網,我再跟我對象借一點就夠了。”
六點的時候,是刀疤強介紹那兩人來找陳啟川購買手拋網的。
一天就可以賺幾百塊錢的手拋網,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應該如何抉擇。
盡管陳啟川不理解刀疤強為什么要那么干。
但送上門來的生意,他自然沒道理往外送。
所以加上這兩人,他明面上的資金就已經有三千八百塊錢了。
到時候找劉曉儷‘借’四百塊錢,也就足夠了。
事實上,以他現在的身家,并不需要找劉曉儷借。
所以借錢這句話是說給郭萬章聽的。
對外他只會說鴨蛋殼路三十六號小院的房子,是他租來的,而不是買來的。
畢竟適當的藏拙,以免引起別人的眼紅。
“小川你可真行,過河拆橋啊你?”
“郭叔,我就沒見過像您這么心地善良的人,您就不怕我借錢不還么?”
“你不還正好,我直接去你家里住著!”
“那您現在趕緊過去吧,哈哈!”
陳啟川揮揮手,騎著自行車離開。
郭萬章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感慨不已:“這小子真是了不得,沒考上大學,也能混得這么好,這來錢的本事,我是一輩子也學不了....”
本來他還以為能夠借錢給對方,把關系拉近一些。
萬萬沒想到,對方根本不需要。
他本來就是干采購的,這些年也沒少賺錢。
可是跟陳啟川一比,真的就被比下去了。
恐怕下個月,陳啟川就要成萬元戶了吧?
“不過這小子現在沒有一份正式工作,想要結婚的話,恐怕很難....”
“我記得照相機廠采購科好像還缺一個職位,或許可以幫忙撮合一下....”
郭萬章的心思已經活泛開了。
對于陳啟川這樣優秀的年輕人,他當然愿意‘投資’一把。
陳啟川不愿意上大學,但他懂外語,還會釣魚捕魚,也很會來事。
相信給對方時間,肯定能夠很快成功。
只是,一個采購科職員的工作崗位,卻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
就看陳啟川是否愿意付出了。
.........
歌舞劇院門口,陳啟川接到了劉曉儷。
他騎著自行車,慢悠悠地往新湖村方向前進。
“曉麗姐,房子的事情,我已經談妥了,就在鴨蛋殼路三十六號,明天就可以簽約了....”
劉曉儷驚訝不已:
“這么快?房子多大?多少錢租的呀?”
“不是租,我準備買下來,總共是四千兩百塊錢....”
嘶!
她猛地吸了一口氣,漂亮的眼眸,瞪得老大,宛若銅鈴一般。
“你能拿出來這么多錢么?我這里只有一千三百塊錢呀,這怎么夠?要不我們還是租房子吧?”
在她的觀念當中,陳啟川肯定拿不出來這么多錢。
所以,如果要買房的話,那么她這邊肯定要出一部分。
可她也才存下來一千三百塊錢,還差很多呢。
“曉麗姐,我有錢,你放心吧。”陳啟川自信道。
在劉曉儷疑惑的表情中,他將自己賺錢的事兒,說清楚了。
下一刻,她整個人再次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劉曉儷用了好一會兒的時間,這才消化了這個消息。
拍了他的后背一下,劉曉儷嬌嗔道:
“你不會是哄我開心的吧?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花五百塊錢,只為了買那個手拋網呢?”
“曉麗姐,你不信的話可以問我弟弟妹妹他們,當時他們都在現場,我估計啊,等我們回去的時候,鄰居們都已經知道了。”
聽他說得如此信誓坦坦,那這件事就假不了。
畢竟刀疤強他們這些人,也都是附近之人。
只需要稍微一打聽,立馬就知道了。
即便如此,劉曉儷還是難以平復自己的心情:
“小川,你把手拋網捕魚的秘密告訴他們,那你以后豈不是很難再捕魚了?”
“曉麗姐,你不會以為長江里的魚,無窮無盡的吧?”
長江雖大,但只要是長時間大規模捕撈,只需幾年時間,肯定會遭遇毀滅性打擊。
手拋網本來就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
只不過飛碟式手拋網是改良版罷了。
真正讓陳啟川他們經常爆網的原因,還得是運氣和技術。
過去的長江,吃魚的人,并不算很多,原因也很簡單,很多人家里頭都沒有什么油星子。
除了可以清蒸的鱖魚等幾種魚,其他魚可都是需要耗費食用油來煎煮,吃魚的人自然不會很夸張。
那么捕魚的人,也就少。
原時空的歷史上,為什么在后世,鰣魚幾乎面臨滅絕的危機?
根據縣志資料記載,一九八一年的時候,一條僅四斤重的鰣魚,售價高達三十二元,相當于一名普通工人整月的工資。
一九七四年長江鰣魚年產量還有157.5萬公斤,一九八六年驟降至1.5萬公斤。
改革開放之后,短短幾年時間,長江三鮮之首,便出現這樣的狀況。
由此可想而知,就算陳啟川不賣手拋網技術,他也不可能一直爆網。
劉曉儷雖然不是很明白,但也也沒有再說什么。
“對了,曉麗姐,我希望你不要跟別人說,房子是我買下來的,就說是租來的....”
“這又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