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芯片:科技探索與AGI愿景
- 張臣雄
- 1468字
- 2025-08-07 17:50:36
第1章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的需求與挑戰
“大模型需要更強大的計算力,而AI芯片是驅動未來AI的引擎。”
——黃仁勛(Jensen Huang),英偉達創始人兼CEO
“我們正在逼近芯片功耗和散熱的物理極限,創新已經不僅是必要,而是生存所需。”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與SpaceX創始人
“AI芯片不僅要計算快,還要更智能地利用能源,這是支持大規模AI模型的關鍵。”
——吳恩達(Andrew Ng),人工智能專家
“AI模型越大,對芯片性能和效率的要求就越高。我們需要突破性創新來支持這一浪潮。”
——李飛飛(Fei-Fei Li),斯坦福大學教授
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經成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自動生成文本、圖像和視頻,從機器翻譯到智能醫療診斷,AI正在滲透各個領域,并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便利。
然而,實現功能強大的AI系統并非易事。當前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AI,其核心是處理和分析大規模的數據,以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模式。這就需要龐大而高效的計算資源來支持復雜的算法和模型。因此,作為基本組件的AI芯片受到了廣泛關注。一些大公司正在推動AI芯片市場的高速發展,而大量科研機構和新創公司也紛紛投入資金和人力研發新的AI芯片。
當前主流的AI芯片也被稱為深度學習AI加速器、AI引擎或神經網絡處理器,是專門面向AI任務設計和優化的集成電路產品,以運行深度學習算法和模型為主要目標。它們采用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將存儲和計算分離,用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判別式AI場景和文本、圖像、視頻等生成式AI場景。與傳統的通用計算芯片——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相比,這些AI芯片針對目標領域具有更高的計算性能(就AI任務而言)、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并行處理能力。這使得它們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處理更多的數據,從而完成更復雜的AI任務。
AI芯片的設計和制造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包括計算機體系結構、芯片設計、材料科學等。近年來,全球許多科技巨頭和研究機構競相推出自己的AI芯片產品,并在AI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例如,除了英偉達公司的GPU仍然一騎絕塵,谷歌的TPU和其他公司推出的智能處理器(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IPU)、數據處理器(Data Processing Unit,DPU)等,都成為AI芯片領域的重要代表和AI芯片市場的參與者。
AI芯片的出現推動了AI技術的進步,使得AI在各個領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在文本和圖像生成、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學習等任務中,AI芯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需求,使AI在某些場景下的處理能力甚至超過人類。它也使半導體芯片技術的發展大幅加速,因為當前AI日新月異的發展對芯片性能要求極高,只有采用最前沿的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才能滿足需求。
本書將著重探討近年來AI算法、芯片架構、芯片工藝、芯片材料等方面的發展狀況,AI芯片的新應用領域與場景,以及它們在應用中的性能特點和優勢。
雖然AI芯片已經出現多年,但是與傳統芯片相比,它仍然屬于新生事物。生成式AI熱潮的興起,對AI芯片的性能和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顯露出目前AI芯片的不足之處。如果AI模型的規模及其對算力的要求無止境地發展下去,將會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造成嚴重影響,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因此,我們在為當前AI取得突破性進展感到歡欣鼓舞的同時,必須認真思考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技術方向,不僅要考慮未來3~5年的短期發展,還要考慮10年之后的長期發展。雖然有些新的思路屬于基礎研究范疇,剛剛萌芽,但經過長期的精心栽培,很可能在未來成為產業界的一棵大樹,并誕生累累碩果。本書將和讀者一起,對這些潛在的發展前景作比較深入的探索。
下面讓我們開始這段旅程,一起探索AI芯片的無限潛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