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如何破局
- 開局執教火箭,范甘迪他黑化了
- 胡言蜚語
- 2486字
- 2025-08-09 14:47:03
在國內,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更諷刺的是,家長的想法大部分是對的。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靠體育混口飯吃太難了,靠打籃球也是一樣。
中國真的缺少籃球聯賽嗎?其實是缺的。
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雖然從1998年就已經開始了,但是這個聯賽始終局限于象牙塔中,在社會上在老百姓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力。
中國高中籃球聯賽(CHBL)2003年啟動,但是真正有影響力的要到2019年耐克參與,這才成為了大家口中熟悉的耐高。
中國初中籃球聯賽(CJBL)2006啟動,但實際情況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中國小學生籃球聯賽更是從2022年才開始啟動的。
經濟發展起來了,比賽看上去也變多了,可除了在小圈子中有些水花聲,外人有多少關注的?
本地衛視會播放本地的這些比賽嗎?有多少人去過現場看過這些比賽呢?是不是什么時候比賽,在哪比賽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不是全民皆歡,反倒有種自嗨的感覺。
而且這些聯賽并不是十分純粹,這里的純粹不是指里面有什骯臟糟粕,而是大家對于籃球的初衷。
中國這些學生聯賽有個非常無語的現象,那就是一旦學術名校介入,那么冠軍基本都是這些名校的。
因為名校的吸引力太大了,你想不想上清華附中?你想不想上清華?
這在國內簡直是無解好不好,這些名校有著天然的核心競爭優勢,也就意味著他有著國內最優質籃球學生的優先選擇權。
其實不僅僅是籃球,但凡是從事體育的運動員想要進修,都會選擇這些名校,因為畢業證吃香啊。
這樣的現象就會讓整個聯賽變味,冠軍成為了獨角戲,這個聯賽還有什么意思呢。
更重要的是,這些優秀的高中生進入名校后會有一個先天的弊端,就是他們已經有了后路。
反正有張名校畢業證,打不了職業籃球以后還可以找一份不錯的工作。
有了這種思想,刻苦程度難免大打折扣。
在中國有句俗語,叫畫質越差,實力越強。
籃球如此,足球如此。引入了國外的很多科學訓練方法,球員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可是實際實力并沒有變強反而一代不如一代,成績年年突破底線。
臉都不要了。
回到學生的選擇上來,人家就要讀清華難道有錯嗎?
沒有錯,每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是沒錯的,不過從全局出發難免會有些弊端。
不管是通過什么方式上清華北大這些名校的,其自身都有著非常優秀的一面。
要么是小鎮做題家出人頭地,要么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往往后者占比更大。
國內有多少小學、初中、高中有自己的專門的室內球館?有專業籃球隊?球隊里有專業的經理、主教練、訓練師等等。
沒有這些專業配套配置,如何從小培養?
教育資源給不了的,就只有靠家里給了。
有多少家庭能夠負擔這種投入,恐怕只有一二線城市的的家庭。而一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出路有很多,不一定只靠籃球。
想要靠籃球出人頭地,不僅僅要有天賦,還要刻苦訓練以及配套的培養資源。
“小鎮”的孩子,也許有天賦,也能吃苦,但是沒有配套資源培養也無濟于事,所以他們只能做題才能逆襲;一二線城市的孩子,可能有天賦,配套資源也能跟的上,但因為還有其他路保障往往缺少了那種拼命的勁。
所以身邊很多小孩寧愿成為職業電競選手也不要去打籃球。
有沒有破局的方法?
有,那就是讓籃球成為有些人的“救命稻草”,能夠靠籃球吃上口飯。
你吃不了苦,有些人能吃苦。
蘇楓要的是給那些愿意吃苦的孩子們提供一個科學的培養機制。
即便以后未必人人都能吃上職業球員這行飯,如果憑借打籃球能夠上大學,總比直接輟學搬磚強吧。
能上大學,比直接告訴學生家長“你的孩子今后能靠打籃球吃飯”更容易讓后者接受。
蘇楓的藍圖中,他可以在偏遠山區、貧困區,和當地學校合作,派遣專業的團隊免費進行培養訓練,發現好苗子可以資助他們上初中上高中。
另外,他也會跟一些普通本科高校合作(名校不需要蘇楓摻和了),成立獎學金來招攬籃球特長生。
等這些籃球特長生畢業了,有能力的去打職業,沒能力的可以進入專業技術領域謀生。
中國想要真正的將小學到大學聯賽做大做強,那么大量的專業人員是必不可少的。
試想一下,只要參與聯賽的學校都配主教練、專業訓練及管理人才,那么這個人才缺口將是非常大的。
這也就可以一定解決了籃球特長生就業問題。
這也是蘇楓需要考慮及解決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龐大,龐大到蘇楓想要靠一己之力解決簡直難于登天。
除了解決現實問題之外,蘇楓還想給他們編制個夢想,就是可以打上職業籃球和成為籃球明星。
NBA作為全球籃球最高的舞臺,肯定是大家的終極夢想。
國內的小孩想要打NBA可以通過幾種方式,要么有著極好的天賦直接就讀美國的學校然后參加選秀,要么加入國內外的任何一家俱樂部報名參加選秀,也可以等到22歲自動參選。
當然,等到22歲就已經沒什么潛力和競爭力。
所以要么去美國上學,要么能夠早早的加入俱樂部。
蘇楓有著NCAA的背景,倒是可以嘗試著打通一些美國高中或者NCAA高校的門路,但名額肯定非常有限。
所以重點還是國內的職業環境,只有擴大國內職業環境才能容納更多的籃球運動員進來。
可不管是去美國還是留在國內都是要看球員本身的硬實力。
蘇楓構思的培訓體系就是夯實球員本身實力,至于如何擴大職業環境就要看國內的整體籃球氛圍了。
其實國內籃球也好、足球也罷都不缺氛圍和球迷基礎。
后世火爆的村BA、貴超、蘇超無不如此。
先從民間、小俱樂部開始,慢慢培養球迷基礎,等到大家有了看球的習慣,再逐步正規化、職業化。
而且從民間開始還有個好處,就是能夠讓老百姓、讓球迷有種與有榮焉。
我們村跟隔壁村干起來,哪能不去支持?
慢慢到我們鄉、我們縣、我們市......
后世蘇超的火熱不就是十三太保為了榮譽而戰嗎。
目前國內的這種為榮譽而戰的氛圍是缺失的,是不強烈的,只有奧運會這種世界級賽事國人才有些榮譽感。
那從一開始國內的各大體育賽事就沒有榮譽感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體育方面都沒有榮譽感。
曾經足球在國內的氛圍還是非常好的,從甲A聯賽到中超聯賽,也有這無數球迷追捧。
可結果玩砸了!
具體內幕如何,蘇楓作為局外人沒法了解那么多,但是后世從上至少那么多人進局子就可想而知。
黑,真湯姆黑啊。爛也是真湯姆爛。
籃球呢?
相對體量沒有足球那么大,但里面的水可同樣不淺,不然姚明那么高的個進去后也都被淹沒的看不到人影。
蘇楓還沒有自大可以抗衡整個中國的體制。
撼不動大樹,那蘇楓就想在大樹旁邊先種一棵草。
等這棵草長大了,或許能夠影響身旁的那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