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斷章大法師
書名: 西游:這圣僧明明超強卻過分謹慎作者名: 不要斑斑駁駁本章字數: 2475字更新時間: 2025-08-05 22:09:18
神都長安,大明宮內廷蓬萊殿。
李唐太宗人間天子李世民和頭號愛妃玉環貴妃雙雙醒來,貴妃欲語還羞,薄衫微微汗透。
貴妃正在回想菩薩那溫柔的聲音,頗為向往,而唐太宗心中頗多計較。
他很煩。
盤算下來,他覺得自己從遇到涇河龍王托夢開始就踩中了什么險惡勢力的圈套,現在有點拔不出來了。
他們大唐集團被包夾在靈山集團、三清集團和文廟集團三大巍峨陣營之間,四方對外攘夷,還有妖魔需要鎮壓,有些決策必須慎之又慎。
可是,好好的一個水陸法會原本只是用來超度亡魂,鎮壓冤鬼,安撫民心,本該上演一出歌舞升平,結果卻引出了這么一檔子大事。
去靈山,取真經,教化眾生,福澤天下。
這得是多大的無量功德!
唐太宗翻來覆去回想,始終都覺得那日接受了錦襕袈裟和九環錫杖的饋贈,恰恰是在詮釋“免費的就是最貴的”。
且不說冰蠶抽絲、仙娥神女織機這些潛在成本,光是袈裟上加持的七寶靈珠,就遠遠不是世俗的真金白銀能夠買來。
后面的事情果然證實了一切。
觀音菩薩點化了玄奘法師,金蟬震撼現世,指定了靈山的取經代言人。這就是關系戶硬塞候選人。
大唐子民們或許能認可皇室文書,可在僧侶集團內,毫無疑問更加偏向于身具金蟬轉世背書的玄奘法師。
關于這件事情,清醒下來的唐太宗越想越不對勁。
原本,是他全盤指導水陸法會工作,若天下安康,所有功績,都應該掛在他頭上。
可現在引申出來靈山取經一事,又是觀音托夢眾生,指定代言取經人,完全變成了靈山在普渡眾生疾苦。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相比于度厄取經,水陸法會顯得就相當尋常,沒有誠意了。
所以,原本唐太宗執意放棄菩薩嚴選代言人,獨斷選擇狀元法師陳光蕊,也就是有將事態重新挽回的打算。
只是沒想到,觀音菩薩還有這么一出官方認證。
大唐子民到底認可哪邊的認證已經不重要了,取經路的終點解釋權,最終歸結到了靈山集團。
這就讓唐太宗有點捉襟見肘。
怎么辦呢……
再這么強行推舉陳光蕊也沒有用,到時候就算到達了靈山腳下,大概也要吃閉門羹。
唐太宗平時沒少將看不爽的大臣拒之門外,更加知道這里面的操作手法。
焦慮不會消失,只會轉移,正如笑容從唐太宗臉上轉移到了觀音菩薩的臉上。
將心中的煩惱說給了貴妃娘娘聽,唐太宗心里也并沒有好受多少。
這時候,楊貴妃從身后柔柔擁抱住他,說了一句意料之外的話。
“靈山巍峨,天竺路遠。一人之疾苦,豈及眾生知疾苦?”
溫香軟語,吐氣如蘭。
太宗本不在意。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角色,楊貴妃的角色是提供情緒價值和美貌。
可他再一想。
再多一想。
隱隱覺得有些門道了。
“怎么回事,這不是貴妃會說出來的話……”
帝王心機,龍顏瞬息萬變。
他看向楊貴妃的眼神有些銳利。
枕邊風最是吹耳根,唐太宗因此尤其警惕。
“陛下請聽我道來。法會開始的前一日,有人稱受金山寺玄奘高僧所托,送來嶺南鮮荔枝兩枝作為貢品鮮果。經太府寺核驗后送來給我。壓在枝頭下的,還有這張紙條,不知為何,太府寺沒有發現和收走。”
如此說著,楊貴妃遞給唐太宗。
第一眼,還沒見內容,就看見了落款——
天子門生陳萼字光蕊。
陳光蕊,好!
玄奘法師,煩。
唐太宗現在的心情可以用這樣簡單的非黑即白來概括。
如果落款是玄奘,估計沒準現在已經燒了。
他打開紙張,有些著急地開始讀內容。
“陛下,二十五余年未能見面,臣心甚畏,未能為陛下分憂。自洪江被害以來,渾渾噩噩多年,許多記憶已完全遺失,直到最近重臨長安天子腳下,才隱隱記得那日在大殿中,幸而得中狀元,受陛下冊封,君恩銘心不敢忘懷。”
一言以蔽之,感情牌。
還有就是往事都忘光了,別問我,我不知道。
“臣性情大變,心中向往自然天道與佛法因緣,在深山高廟尋訪大佛蹤跡,可惜的是,佛蹤難尋,真經難求。臣心好苦。”
這就是,苦肉計。
“而如今,若我所料未差,西方諸佛選定唯一取經人前往靈山求取真經,度化眾生。”
意思就是我陳光蕊實名不負責任做猜測,如果猜錯了也不負責。
“若真如此,陛下之忘寢憂思豈非蒙塵?唐人只聽菩薩擇取經人往靈山帶回真經,度化眾生疾苦,卻豈知陛下之苦心經營。”
一通奸臣發言,而后圖窮匕見。
“臣勉力感同身受,思君所思,總結下來的破局思路就是,一人之苦不如眾生知苦。最終想到此番計謀,供陛下在閑暇時寥寥略讀……”
內容戛然而止。
唐太宗因為越發認同的興奮也戛然而止。
后面呢?沒有啦!
誰讓你這么寫文書的!
你這對得起天子門生和狀元桂冠的身份嗎!
唐太宗將信紙反復反復反復看了好幾次,確認再三確認沒有別的角落里寫了下文。
可恨,世間豈有如此斷章的!
唐太宗看向楊貴妃,貴妃也在邊上偷偷看,雖然意思不明白,但她知道內容是缺了的。
不知如何靈光一現,她開始在果盤一番尋找,從盤子底下摸出來另一張疊得很工整的信紙。
笑容,又在唐太宗臉上綻放。
此時,他還不知道自己高興的太早。
“臣以為,此局可用懷柔政策去破解。玄奘法師是靈山選中的人,這件事無從改變,無論大唐如何拉攏和善待,都改變不了唐人心中對玄奘法師靈山陣營的判斷,只恨遲人一步,順水人情終究是錦上添花。”
“所以他的一切豐功偉績,都會成為靈山的功德。但陛下終究不可能強行勒令玄奘不準出發。所以臣才有了眾生苦的想法。”
“所謂眾生苦遠勝一人苦,臣的本意是要讓大唐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場取經的苦難洗禮中來。這完全符合佛祖的意思,如來佛祖要有人受苦難而取真經,而不是直接送來,不就是這么回事嗎?心誠則靈。”
“所以泱泱大唐,人才濟濟,陛下不止有我等門生,更有萬千佛寺,億萬子民,豈有只一人能取得真經的道理?菩薩親口說大乘佛法普度眾生,眾生皆佛,眾生自然皆可參與苦難,佛祖也無從否認。”
“按照此思路展開,就是要激勵眾生積極參與,此中反客為主的奧妙,臣每每想通就覺得沾沾自喜。落到實處來說,就是具體的操作辦法了。臣以為應”
故技重施,繼續戛然而止。
比起上次更加過分,若說前文還是有標點符號收尾的,這一次根本就是從中間硬生生掰斷。
唐王再度看向貴妃娘娘,眼神充滿了希冀。
下面呢?下面呢!
麻煩再來一次那個!
這次,楊貴妃甚至嬌滴滴砸碎了盛放荔枝的盤子,并沒有在碎片中再找到下文。
唐太宗感覺身體里有螞蟻在爬。
情緒最終匯聚到頭頂,然后口吐芬芳。
“來人!快給朕來個活人!!!!”
“三炷香內,我要見到法師!!!”
真龍咆哮從寢宮傳出,引發一片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