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你小子不地道!(求月票)
- 重生1979:女兒國國王想收我
- 蟹老板的蟹黃堡9
- 2263字
- 2025-08-27 06:30:00
“老廖,來兩份《中青報》。”
3月17日,星期一,清晨。
李運良蹬著二八大杠,后座上載著苗桂枝,穩穩停在胡同口的報攤前,聲音洪亮地朝守攤的老廖喊道。
這年代的報攤,可非后世的亭子間。
多是在胡同口、公交站旁、公園門口,由一位大爺或大媽支起的一個簡易小地攤,有時干脆就是一輛自行車的后架充當攤位。
上面整整齊齊鋪開著幾種最暢銷的報紙,如《北京晚報》、《廣播電視報》、《參考消息》,當然也少不了《國家青年報》。
老廖熟稔地隨手拿了一份遞過去,同時疑惑地問道:“咦?老李,你家不是早就訂了《中青報》么?怎么還上我這兒來買?難不成送報的今天偷懶了?”
“嘿!我說老廖,你這老家伙,人是老了,耳朵也不好用了啊?”李運良心情頗佳,笑著打趣了一句,“我剛才明明說的是‘兩份’!”
他也不等老廖反應,自己一伸手,利落地從攤子上又取了一份報紙,反手遞給了后座上的苗桂枝。
他一邊掏錢,一邊隨口解釋道:“出門急忘了拿。”
說著,他麻利地從口袋里摸出一個五分、三個一分的硬幣,叮叮當當地丟進老廖攤上那個銹跡斑斑的鐵皮錢盒里。
隨后腳下一用力,自行車便輕快地載著苗桂枝,融入了清晨上班的車流。
“出門急忘了拿?”
老廖望著兩人遠去的背影,摘下那頂舊帽子,撓了撓稀疏的頭發,眉頭皺得更緊了,“那也用不著買兩份啊?這老李,搞什么名堂...”
他嘀咕了半天,怎么也想不通這夫妻倆為啥要買兩份一樣的報紙。
正疑惑著呢,就聽見一個年輕的聲音在旁邊響起:“廖大爺,早啊!給我來一份今天的《中青報》。”
“好嘞!稍等啊!”
老廖習慣性地高聲答應著,笑容滿面地一低頭,伸手就去拿。
可他的手在攤位上摸索了兩下,笑容瞬間僵在了臉上。
好嘛!剛才最后兩份都讓李運良給買走了!
攤位上此刻正好沒了!
“哎呦喂!對不住了、對不住了!”
老廖趕緊抬頭,一臉歉意:“趙啊,真不巧,《中青報》剛賣完!要不,你來份《京城日報》或者《工人日報》行不?也挺好看的!”
“得嘞,那您先忙著,我再到胡同北頭王大媽那兒瞧瞧去。”
小趙回了一句,轉身就要走,卻被老廖急忙叫住了:“哎!小趙!等等!怪事兒了,今兒是什么黃道吉日啊?怎么你們胡同的人,接二連三地跑來我這指名道姓要買《中青報》?”
小趙聞言停下腳步,扭過頭,臉上帶著幾分驚訝和理所當然的笑意:“呦!廖大爺,您這天天賣報紙的,消息咋還不如我們靈通呢?”
“你這臭小子,別吊胃口了,快說說到底是什么事兒啊?”
“今兒個,春明哥的新文章,在《中青報》上開始連載了!街坊鄰居能不買份報紙支持一下,沾沾喜氣兒嘛!”
“得嘞,不跟您多說了,我得趕緊去王大媽那兒,去晚了怕是她也賣沒嘍~”
話音剛落,小趙便蹬著車一溜煙兒消失在胡同拐角。
望著小趙消失的方向,老廖忍不住嘖嘖稱奇,自言自語道:“春明這小子,年前年后才幾個月啊,就有三篇文章了!街里街坊的,以前怎么就沒瞧出來他還有這舞文弄墨的大本事呢?”
想到李春明之前那兩篇讓人津津樂道的文章,老廖自己也心癢癢想趕緊一睹為快。
可他一低頭,看著空蕩蕩的《中青報》位置,懊惱地咧了咧嘴:“嘿!真特么稀奇,我老廖,風里來雨里去,守著這報攤這么多年,經手的報紙無數,頭一回遇上‘賣報的沒報看’的稀奇事兒!”
“這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老廖哭笑不得地搖搖頭,心里正盤算著是再守守攤子,多賣幾份《晚報》、《工人日報》之類的,還是干脆這就收攤,趕緊再去郵局批些《中青報》回來。
就在他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的當口,接二連三又有熟識的街坊溜達過來,張口就問:
“老廖,《中青報》還有沒?”
“廖大爺,給我來份《中青報》,聽說咱胡同春明上報了!”
“哎呦,怎么就沒啦?您這進得也太少了!”
眼見這陣勢,老廖心里那點猶豫瞬間被掃得一干二凈!
這哪是偶爾有人買,這分明是要脫銷的架勢!
他不再耽擱,立刻朝著旁邊一位常在他這兒看報下棋的老街坊喊道:“老王頭!勞您大駕,幫我盯一會兒攤子!我去郵局一趟,馬上就回來!”
說著,也顧不上多解釋,把舊帽子往頭上一扣,利落地跨上那輛二八大杠,蹬起車就朝著郵局的方向猛蹬而去。
與此同時,京師大男生宿舍。
當初因為‘借鑒’其他作者文章被李春明痛斥的孔誠,此刻也正揮舞著一份《中青報》,口若懸河地對著身邊的同伴們吹噓:“瞧瞧!哥們兒這文章寫得怎么樣?這立意!這文筆!登《中青報》那是綽綽綽有余!”
同伴們將信將疑地接過他遞來的報紙,目光迅速掃過版面,當看到《泥鎮》那篇文章的作者署名處,赫然印著‘孔誠’兩個大字時,眾人先是齊齊一愣,臉上寫滿了震驚。
但緊接著,難以置信的表情便取代了驚訝。
《泥鎮》的原稿他們可是都讀過的,哪里有這般驚艷絕倫!
“孔誠,你...你小子這文字水平什么時候偷偷摸摸提升得這么嚇人了?!”
一個同伴的語氣里充滿了懷疑,眼睛仔細地在報紙和孔誠得意的臉之間來回掃視,試圖找出任何作假的破綻。
孔誠被同伴這么一質疑,臉皮有些掛不住,正想梗著脖子照原計劃胡吹一番,把‘天才爆發’、‘厚積薄發’之類的詞全用上。
可就在話要出口的瞬間,他腦海中突然異常清晰地回響起當初李春明板著臉、極其嚴肅對他說的那句話:‘態度,永遠排在文筆前面。’
那聲音像一記警鐘,猛地敲散了他那點虛榮和僥幸。
“我也只是...只是按照報社編輯的意見,一遍遍修改、打磨,”孔誠的聲音低了下去,帶著點不好意思,卻也有一絲真正的感慨,“我自己都沒想到,最后改出來...這么精彩。”
他這話音剛落,剛才還滿心懷疑的同伴們瞬間炸了鍋!
“好你個孔誠!你小子太不地道了!”
一個同伴猛地捶了他肩膀一下,語氣里滿是羨慕嫉妒恨:“背后認識這么厲害、這么肯用心指點人的大編輯,也不早點跟我們哥幾個透露透露?!藏著掖著干嘛呢!快說,是哪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