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及時雨
- 重生1979:女兒國國王想收我
- 蟹老板的蟹黃堡9
- 2010字
- 2025-08-16 05:47:00
就在朱霖躊躇之際,《國家青年報》編輯部突然炸響一聲怒喝。
整個辦公室瞬間鴉雀無聲。
王建軍眨了眨眼,愣愣地望向聲源;呂麗萍嚇得縮了縮脖子,大氣都不敢出。
李春明‘啪’地將《泥鎮》手稿拍在桌上。
“上次我逐字逐句給你批注,連標點符號都圈出來了!”
他手指敲打著稿紙,發出急促的噠噠聲:“三個月過去,你就給我看這個?”
三個月前,李春明以作者身份來報社改稿,被喬玉嬌誤認成編輯。
他提出的修改意見犀利獨到,讓在場等待改稿的作者耳目一新。
孔誠,《泥鎮》的作者,便主動請他指點。
當時,李春明毫不敷衍,連一個用錯的逗號都圈了出來。
那篇初稿雖顯青澀,卻靈氣逼人。
特別是那段:‘暴雨中的泥鎮像塊發霉的糕餅,青石板縫里鉆出的野草,倔強得像要捅破天。’
寥寥數筆,畫面躍然紙上,令他眼前一亮。
可如今呢?那些鮮活的比喻全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陳腐的套話,活像把一塊璞玉硬生生磋磨成鵝卵石。
李春明快速掃了一遍,失望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孔誠確實照單全收了他的修改意見,卻只是機械地拼湊別人的寫法。
不僅毫無精進,連最初那點靈性也蕩然無存。
十多年的編輯生涯,讓李春明對文風的辨識近乎本能。
此刻的《泥鎮》,像極了后世那些投機取巧的年輕人。
用AI生搬硬套,徒有其表,魂卻丟了。
想到這里,他胸口那股怒火燒得更旺。
可站在對面的孔誠竟還一臉委屈,梗著脖子強行辯解道:“李編輯,我這都是按照你說的修改的啊!”
“這段你自己念!”
李春明直接把手稿懟到孔誠眼前:“上下文接得上嗎?除了堆砌辭藻,我看不出半點深意!最后問一次,是不是借鑒了別人的作品?”
“可...我...”
見孔誠還要狡辯,李春明眼神陡然銳利:“你要是繼續這種態度,不如另投別處。在我這兒,態度永遠排在文筆前面。”
在李春明的注視下,孔誠臉色憋得通紅。
就在李春明的耐性即將耗盡之際,孔誠誠懇的沖他鞠了一躬:“對不起!我……我琢磨了一個多月,越改越糟,后來看到一篇風格近似的文章,就...沒忍住照搬了幾段...”
李春明長嘆一聲,怒火漸熄。
他拉過椅子坐下,語氣緩了幾分:“年輕人想走捷徑,我理解。但文章是磨出來的,偷來的漂亮話,終歸不是自己的骨頭。”
說著抽出一張稿紙,筆走龍蛇寫下幾行字:“拿回去重改。記住,好文章得像鑄劍。千錘百煉,才見鋒芒。有卡殼的地方,不要不好意思,隨時來找我。”
“謝謝李編輯。”
孔誠離開后,辦公室里靜得能聽見鋼筆滾落的聲音。
韓彥昌和趙啟蒙交換了個眼神,不約而同地朝李春明的方向點了點頭。
他們這些老編輯最清楚,在這個行當里,端正的創作態度確實比華麗的文筆更重要。
新來的編輯們卻都看呆了。
呂麗萍悄悄把椅子往李春明那邊挪了挪,眼睛里閃著崇拜的光。
王建軍則暗暗松了口氣,昨天他被李春明用現實把臉打的啪啪響,以為那已經是他的極限。
沒想到,今天這一出,才看出來李春明的真本事。
特別是那篇文章。
他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五遍,只覺得行文不夠流暢,辭藻堆砌得有些生硬,與原作的風格格格不入。
可他愣是沒看出來,那是‘借鑒’了別人的。
而李春明呢?
只是匆匆掃了一遍,就一眼看穿了其中的貓膩。
這一刻,王建軍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和李春明之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一道鴻溝。
他原本還盤算著,偷偷學藝一段時間,再在業務上和他再一較高下。
現在?
他連這點心思都不敢有了。
還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學吧。
而其他新編輯,本來還對李春明剛到崗就能獨立工作還有些不服氣,現在都跟王建軍一樣,哪還有那樣的心思。
李春明自然不懂讀心術,更不知道自己方才那通怒火已在編輯部掀起怎樣的波瀾。
此刻的他正伏案審稿,心里盤算的卻是另一件事。
給朱霖準備禮物。
去年兩篇作品的稿費共計四百三十元。
《牧馬人》的一百九十二元悉數交給了老娘。
《斗牛》的兩百三十八元看似豐厚,實則不經花。
給姐姐買了塊二手手表就用去八十五元,給熱心讀者回信的郵費又支出三十二元,再加上年節期間零零碎碎的開銷,如今兜里只剩七十九元。
錢雖不算少,可架不住工業品的價格實在燙手。
上周末陪朱霖逛商場時,李春明一眼就相中了柜臺里那塊匯海牌SS1型女士手表。
銀色的表盤在燈光下泛著細膩的光澤,一百二十六元的價格倒是合適。
可買手表不光要錢,還得十八張工業票。
工業票倒不難辦,黑市上兩三元就能淘一張。
問題是,他手頭連買表的錢都不夠!
李春明何嘗不明白人言可畏的道理?
他早該和朱霖把關系定下來,可這么重要的事,總不能兩手空空就去提。
原打算等《驢得水》的稿費發了,買了禮物再鄭重其事地表白。
可他沒想到,‘女王陛下’比他還著急。
正尋思著要不要再跟許韻舟開個口,行個方便,劉琛走了過來:“李編輯,許主編讓你過去一趟。”
“好嘞,這就去。”
李春明心頭一跳,暗想:‘該不會是結算稿費吧?’
事實如他所想的一樣,許韻舟叫他過去確實是結算稿費。
在審稿時,刪掉了《驢得水》小兩千可能會引起不必要麻煩,且不會對作品有影響的內容。
不過,報社卻挺仁義,還是按照他交稿的字數計算的稿費,八百八十二元整。
十二萬五千余字的《驢得水》,將分成十期。
在報紙上以連載的形式,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