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給作家同志買支鋼筆
- 重生1979:女兒國國王想收我
- 蟹老板的蟹黃堡9
- 2159字
- 2025-08-06 22:09:48
胡志成見許韻舟面露疑惑,笑著介紹:“這位就是《驢得水》的作者李春明同志,您剛看的《斗牛》也是他的新作。”
許韻舟聞言一怔,隨即熱情地伸出雙手:“李春明同志你好啊~”
李春明趕忙雙手握住:“許主編您好~”
許韻舟本想邀他去辦公室詳談,又怕按捺不住提前透露調(diào)他來做編輯的想法。
畢竟流程還沒走完,空口許諾反倒不妥。
簡單的客套了幾句,許韻舟話鋒一轉(zhuǎn):“這么急著要稿費,是遇到什么難處了?”
“也不算難處。我在陜北插隊時,我姐每月都給我寄五塊錢。她工作這么多年,連塊手表都舍不得買。我就想...”
說著,李春明不好意思地拍了拍空蕩蕩的衣兜。
“姐姐疼弟弟,弟弟心疼姐姐。這是咱們?nèi)A夏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要提倡、要發(fā)揚。”
許韻舟拿起桌上空白的紙張,從左胸前的兜里掏出鋼筆,刷刷寫下‘同意按每千字7元,支取《斗牛》稿費’。
道了聲謝,李春明便跟著胡志成去了會計室。
待許韻舟背著手哼著小曲兒離開,編輯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何編輯,我也能預(yù)支點稿費不?”
“等你能寫出《驢得水》這樣的文章,不用你開口,我都替你跟領(lǐng)導(dǎo)申請。”
“嗯?”
何編輯突然想起《驢得水》尚未發(fā)表,急忙改口:“你能寫出《牧馬人》那樣的也行!”
說玩,一扭頭,三步并作兩步?jīng)_向胡志成的工位:“曹姐!李同志又寫了什么好作品。”
《斗牛》李春明改編為三萬四千余字,按照許韻舟開出的千字七元標準,共領(lǐng)到了兩百三十八元稿費。
騎上自行車,李春明興沖沖的直奔東四的委托商店而去。
玻璃柜中,那塊銀光閃閃的上海牌女士手表果然還在。
李春明摘下棉手套,手指在玻璃上輕輕一點:“同志,麻煩把這塊表拿給我看看。”
售貨員是個扎著麻花辮的姑娘,麻利地打開柜臺。
手表在絨布上泛著溫潤的光澤,表盤上的‘滬海’兩個字端莊大氣。
“同志,這塊手表我要了。勞您駕,幫忙開個開票。”
交完八十五塊錢,他小心翼翼地把手表裝進印著‘發(fā)展經(jīng)濟保障供給’字樣的牛皮紙袋。
轉(zhuǎn)頭瞥見原本擺放徠卡M3的位置已經(jīng)空了,不禁咂了咂嘴,到底是京城,識貨的人真不少。
回家的路上,李春明忍不住又掏出表來端詳。
單從外觀上看,這塊滬海牌手表的前主人應(yīng)該挺愛惜,不管是表盤還是表帶,使用的痕跡并不明顯。
不仔細看,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
八十五塊錢,買一只原價一百二的九成新手表,值!
不是李春明不舍得給姐姐買塊全新的,主要是工業(yè)券不好整。
進了前院,張嬸正在窩棚里剁白菜餡,案板敲得咚咚作響:“春明回來了。”
“您這是準備包餃子呢?沒猜錯的話,是不是柳叔今兒出差回來?”
“你這小子,粘上毛比猴都精。晚上來我家吃碗餃子,陪你叔喝兩杯~”
“哎,好勒~”
閑聊了兩句,李春明推著自行車回到中院。
掀開門簾一瞧,屋里放了三個鼓鼓囊囊的麻袋,李春華則捧著雜志靠在床頭安靜的看著。
李春明好奇的探頭看向一個已經(jīng)打開的麻袋一瞧,好嘛,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信!
“姐,哪來這么多信?”
李春華‘啪’地合上雜志,嘴角噙著笑:“我的傻弟弟~咱家可沒人去郵電局上班,這些信都是你的~”
“我的?”
李春明傻乎乎的指著自己,反問道。
“昂,都是讀者給你寫的信。”
李春明撿起一封信,手信的地址是《收獲》雜志社(轉(zhuǎn))李春明(收)。
可是《收獲》在滬海,他人在京城,這些信是怎么來的?
看到弟弟疑惑的表情,李春華盤腿坐直了身子:“上午你剛走沒多久,就來個戴眼鏡的同志,說是《收獲》編輯部的。”
她模仿著那人的上海口音:“‘阿拉從滬海來,幫小李同志帶點讀者來信’。”說著指了指麻袋,“喏,就這些。”
“這么多!”
看著屋里的三個大麻袋,李春明麻木了:‘這叫‘一點’?’
“你還愣著干什么?快打開看看,讀者都給你寫了什么。”
“這么好奇?你在家守了一上午,怎么不打開看看?”
‘啪!’一個枕頭砸了過來。
李春華瞪圓了眼睛:“你姐是那種人嗎?這是讀者寫給你的信!我拆開算怎么回事。”說著又湊過來,“不過...你現(xiàn)在拆的話,我順便瞄兩眼...”
李春明笑著搖了搖頭,隨手拆開了一封信。
展開信紙,第一行工整的鋼筆字映入眼簾:“親愛的李春明同志:我是一名工廠職工。就在不久前,我苦追兩年的對象結(jié)婚了...讀了您的《牧馬人》,我又一次相信了愛情...”
看到一半,李春明就看不下去了。
追一個姑娘兩年的時間,人家都沒答應(yīng)。
還因為人家結(jié)婚,尋死覓活的。
這不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嗎?
自以為做了多少暖心事兒,可除了感動自己,還能感動誰?
這種‘犯賤’的勁兒,李春明半點都瞧不上。
隨手一扔,留著引爐子算了。
李春明剛拆開第二封信,兩張皺巴巴的全國糧票就飄了出來。
李春華眼疾手快地撿起來:“呦,‘壹市斤’的全國糧票!不會是放錯了吧?春明,快看看地址是哪里的,趕緊給人家寄回去。”
“別急嘛,先看看讀者寫了什么內(nèi)容。”
李春明連忙展開信紙。
信是延安的一位老同志寫來的,字跡有些歪扭,但一筆一劃格外用力:
“春明同志:
讀了你的《牧馬人》,我蹲在門前回憶了良久。當(dāng)年也有一位‘李秀芝’一樣的姑娘守在我的身邊,可是因為身份的問題,我沒敢...后來...(此處字跡被水漬暈開)
看到雜志上說你是返城知青,想必現(xiàn)在日子也緊巴。隨信寄上兩張糧票,別嫌棄。”
他想起在陜北插隊時,老鄉(xiāng)偷偷塞給他的那半塊玉米面饃饃,也是這般帶著體溫的關(guān)懷。
“這...”
李春華聲音突然哽住了,她別過臉去抹了抹眼角:“這些讀者真是...”
李春明小心地把糧票夾進筆記本里。
接下來,更多的‘心意’嘩啦啦散落出來。
有夾著票的,有塞著現(xiàn)金的,附言寫著‘給作家同志買支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