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就是永嘉三年夏季,全國大旱,長江、漢水、黃河、洛水大都枯竭。
今年,旱情稍解,但黃河水流依舊不如以往那般澎湃。
肘擊華夏數千年的黃河母親,近兩年難得溫柔了許多。
劉畿不清楚黃河媽媽是不是要憋個大的,只知道在黃河媽媽溫柔照顧下,一行五百人的隊伍只扎了三個羊皮筏子耗費半天時間就成功渡過黃河。
渡過黃河之后就是洛陽地界,昔日繁華熱鬧的洛陽,此時只剩一片荒蕪。劉畿等人落腳的邙山更是荒草萋萋,滿目瘡痍。
不時有枯骨現于道旁,時常還有墓碑翻倒在地。
“世人皆羨生在蘇杭,死在北邙,可這邙山雖好,擋不住人心啊。”
看著邙山上不時出現的殘破墓室,棺槨殘壁,劉畿都想當著這些墓主人的面嘲笑。
生前富貴,聚斂頗多,死葬邙山,以為死后能夠依舊富貴,卻擋不住摸金校尉登門拜訪。勞民傷財,累及子孫的風光厚葬,自己沒享受到多少陰世富貴,最后卻全便宜了外人。
就連曹德都對這些墓主人感到不屑:
“我死之后,一把火足以,葬在此處,不就是讓人偷的嗎?”
一旁的張平幽幽問道:
“敢問魏武皇帝可也葬在此地?”
“怎地?留侯墓室你等子孫沒有保住,也要來掘我祖宗的墓室?”
只要張平敢點頭,曹德就真的敢抽刀!
瞧著曹德那張肅穆的黑臉,張平終究是沒敢繼續開口調侃。
張平沒膽子說話,一旁的劉畿卻是大大咧咧的說道:
“估計大郎亦不知,魏武皇帝葬于鄴之西崗,不在邙山。邙山只有魏文皇帝墓,名曰‘首陽陵’,曹氏子孫尊其終制,因山為體,無封樹,無寢殿,無園邑,無神道,無藏金銀銅鐵,無施珠襦玉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首陽陵完好,文皇帝之志,明矣。”
一旁的曹德都聽呆了。曹德雖是曹氏之后,可本就是旁支子弟,哪能知曉這些“密辛”。
“不是,大哥,你以前不會是想掘皇陵吧?”
劉畿聞言不禁橫了曹德一眼:
“挖墳掘墓能掙幾個錢?”
劉畿是真看不上死人的東西。
劉畿一行人于邙山之間行走,只大半日的功夫就快走出邙山。
邙山說是山,在劉畿看來更像是沖擊平原,一堆一眼能望到頭的黃土臺地和黃土丘陵。其上還有諸多餓殍、殘尸、白骨,訴說著時局的動蕩。
劉畿在邙山上與古人一同艱難的度過一夜,次日一早,劉畿打出高陽王司馬毅的旗號,率軍行進在前往洛陽的大道上。
劉畿軍隊人數雖少,但聲勢浩大,尤其是排頭的兩百新軍,個個體魄雄壯,銳不可當。
走到洛陽城前,看著近兩年沒有來過的洛陽,劉畿不禁感嘆:
“變得更破了。”
此時的洛陽歷經兵禍,城墻到處都是坑洼,極目遠眺,墻下不時還有倒伏的軀體或是尸骨。
此時洛陽城門還有兵卒把守,只是一個個面黃肌瘦,垂頭喪氣。對于劉畿一行“援軍”到來也無絲毫振奮之情。所有人都知道,洛陽已經完了。
憑借高陽王司馬毅的印信,以及打出獻糧于天子的旗號,劉畿一行人這才得以免遭城門一班餓兵劫掠,成功進入洛陽城。
當然“買路錢”肯定少不了。
按理來說,外地援軍是不能入洛陽城內的,只是歷經八王之亂,匈奴威逼,這條規矩早就廢了。
再加上劉畿一行人少,看在宗室高陽王的面子上,收到城門傳訊的河南尹潘滔直接下令放行。
看在“買路錢”的份上,城門軍將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潘滔都同意了,守門校尉只道自己不夠奉命行事。
司馬越南逃沒帶走潘滔而是將潘滔留在這洛陽死地。此時此刻,潘滔也徹底擺爛了,一應消息連戍守皇宮的龍驤將軍李惲、右衛將軍何倫都不通知,只是每日自顧自的在在自家宅院里飲酒作樂。
一進入洛陽城,劉畿就感到一股死氣。道旁多有餓殍伏地默默腐爛發臭而無人收拾,城內屋舍也多破破爛爛,許多地方更有火燒痕跡。
城內大道上沒有平民行走、軍士巡邏,只有偶然路過的官署前有些兵丁據壕塹自守。時不時還有些人在幽深的小巷內嚎哭、慘叫。
行走在洛陽城內,看著這一副末日景象,曹德不禁暗自咬牙:
“這洛陽城交到司馬氏手里真是糟蹋了。”
“王朝末日,一貫如此。”
聽著道路兩旁不時傳來的哀鳴,劉畿深刻的體會到什么叫做“哀鴻遍野”。
生在這世道,劉畿不是沒有見過凄慘景象,但慘到如今洛陽這個份上,劉畿還真是人生頭一回見。
劉畿一行人,一直走到洛陽皇宮正門:閶闔門前,才遇到兵卒攔路。
若是在往年,見劉畿帶兵來到閶闔門前,負責看守閶闔門的軍將裴倫縱使不舉刀相向也定會大肆嘲諷劉畿一番,再告知劉畿這只土包子,此地名為閶闔門,象征“天門”,是專供皇帝出入皇宮、舉行重大儀式的通道,是朝廷威嚴的象征。
可是現在,晉廷威嚴早已掃地,皇帝自身都朝不保夕,負責看守城門的裴倫都多日未領到米糧,全靠往日積蓄撐著。
此時此刻,裴倫能站在這攔住劉畿一行,已經是盡忠職守,精忠報國了。指望裴倫詰問劉畿?裴倫既沒那個心情,更沒那個力氣。
見裴倫面黃肌瘦的模樣,估計也餓了許多時日,劉畿一邊拿出司馬毅的印信交給裴倫查驗,一邊從寬大的衣袖中掏出一袋粟米塞入裴倫袖中:
“將軍,我等弟兄都是自溫縣來,往日只知洛陽氣象,今日一見,唉。”
聽到劉畿的嘆息,裴倫也跟著長嘆,順手從劉畿手中接過糧袋。
“你直說吧,想要做甚。”
收了劉畿的禮,裴倫卻真沒那個力氣陪劉畿打啞謎了。凡是餓過三天以上的人,保準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也沒什么,就是我等初至寶地,不日便要與那匈奴人搏殺,只想著能在臨死前見識一番皇城氣象。”
要不是怕裴倫真是個死忠,劉畿都想請裴倫直接讓開道路了。
劉畿都想好了,若是只能幾個人進皇城參拜皇帝司馬熾,那劉畿就用A計劃,厚賄司馬越部屬,求個并州刺史官爵。
若是能帶入皇城幾十乃至上百人,劉畿就愿意賭一把,趁機挾持天子。
反正皇帝的神圣性已經被司馬氏自己打爛了,劉畿不介意再踩上一腳。
聽到劉畿的要求,裴倫不禁眼皮一抬:
“十人可夠?”
按常理來說,閶闔門是除皇帝外一個人都不準進的,現在裴倫能讓劉畿進十人,已經是給劉畿那袋粟米的面子了。
聽到裴倫的語氣是問話而不是命令,劉畿登時眼前一亮:有門!
隨即劉畿湊到裴倫身前,又從口袋里掏出一袋粟米送入裴倫袖袋中:
“可否讓我等弟兄死前都瞻仰一番皇家氣象。”
裴倫袖子里的手顛了顛袖袋里的糧食重量,隨即皺起眉頭說道:
“五百人全進去未免太過招搖。若是引來龍驤將軍、右衛將軍詰問,某擔待不起。”
裴倫嘴上這么說著,眼睛卻不自覺的飄向劉畿一行人趕的馬車。
看到裴倫的眼神,本著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精神,劉畿面上諂媚的笑意更甚:
“若將軍有意,此間尚有糧兩百石,盡數可獻于將軍!”
“果真?”
裴倫原本只想為一同守門的兄弟們再撈一筆油水,沒想到劉畿居然這么大氣,以洛陽城如今的糧價,兩百石糧夠買上千條人命了。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但求將軍能圓我等兄弟此生之愿。”
看著劉畿身后那馬車上堆積的糧袋,裴倫天人交戰了好一陣,最后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
“你們,隨我來。”
隨即,裴倫邁著虛浮的步伐走向閶闔門城門。
劉畿見狀,當即指揮著部眾亦步亦趨的跟在裴倫身后。
步入城內,裴倫與戍守城門的禁軍隊主耳語了幾句,隨后一眾看守城門的禁軍看著劉畿等人身后馬車上的糧袋,像是狼群看見落單的羊。
不多時,一隊約莫五十人隊伍步入閶闔門城下藏兵洞內,在裴倫的指揮下褪下身上的禁軍衣甲,隨后裴倫對立于身旁的劉畿幽幽說道:
“我等不論你有何目的,入宮之后不得再從此門回轉。這些衣衫甲胄器械便當我等買糧錢,此事之后我等再無干系!”
聽聞還能賺到禁軍裝備,劉畿當即大喜:
“此間衣甲、價值萬金,我愿多獻糧五十石以作酬謝!再多,請恕某無能為力。”
“嗯,多謝!”
聽到劉畿愿意多給五十石糧,一旁褪去衣甲的禁軍兵丁在裴倫的示意下主動從一旁藏兵洞中又搬出幾十具強弩、箭矢放置在一旁。
見得此情此景,劉畿恨不能與裴倫當場結拜:
“好人哪!”
很快,在裴倫的操作下,劉畿一行五百人鳥槍換炮,尤其是劉畿麾下的那兩百人,一個個在禁軍衣甲的襯托下挺胸疊肚,雄壯非常。
看著那些身穿禁軍衣甲的劉畿軍新兵,裴倫不禁又是一聲嘆息。曾幾何時,自己麾下弟兄都是這般壯實,可是時局變幻,連皇城根下的守軍都快要餓死了。這世道,裴倫也是哀傷不已。
待雙方物資交割完畢,裴倫站在閶闔門城樓上看著劉畿一行人步入皇宮內城的背影喃喃自語:
“弒君也好,挾持也罷,但求汝等能夠早日結束這場噩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