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勸言
- 漢末:陛下何故造反?
- 有道長言
- 2005字
- 2025-08-29 19:02:02
“方才董承來報,說是貴人身體有恙,自渡河后,便一直臥病不起,眼下病轉(zhuǎn)沉重,高燒不退,希望你能夠親自去瞧瞧。”
趙綏入帳,見劉渙正在看書,本不欲打擾,奈何入帳前,安集將軍董承特意上前,囑咐他務必要將貴人患病一事如實相告。
“知道了?!?
劉渙目光還停留在手中需要背記的書卷,只是口頭應允。
前些時日,他見到過貴人董蕓,對方雖然氣色不大好,但也不至于臥床不起的程度。
左右不過是后宮爭寵的手段而已。
趙綏聽罷,似乎想到了什么,便就近坐下,將自己心中肺腑之言說出。
“舊主已死,你便是漢帝,這寵幸后宮之事,自然于常理之中,先前尚在黃河南岸時,因急于渡河,未與中宮行合禮,我只是在想,你在寵幸中宮之前,還是不要臨幸其他后宮妃嬪為好?!?
對于趙綏而言,董承事先囑咐過他是一回事,但并不妨礙他向劉渙諫言。
“先生所言在理,只是…………諸如其他之事,亦紛擾不斷,縱然有心,也恐怕會出現(xiàn)差錯?!?
趙綏聽罷,瞬間明白劉渙所言何意。
方才董承以貴人患病為由,請劉渙移步居處,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就以董承的脾性,先前幾次帝后合禮,皆被董承以各種理由打斷,下一次即便定下了日期,恐怕也會遭其阻擾
“與皇后的合禮,自然要行,不過董氏那邊,亦不可懈怠?!?
這皇帝做的真難,連寵幸后妃,還需考慮平衡各方勢力。
劉渙摸著下巴,思索道:“需要尋得一個兩全之計。”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趙綏聽罷,心中一驚。
何為兩全之計?
莫非………
一并承歡!
趙綏正思緒萬千,考慮此計可行概率之際,忽聞屋外有侍從稟報。
待得了準許,侍從得進屋內(nèi),向劉渙俯身,恭敬行禮,而后方言。
“啟稟陛下,先前被俘三人,少府田芬,光祿勛鄧淵,校尉宣璠,現(xiàn)下歸來,正欲拜見?!?
劉渙聽罷,瞬間將手中的案卷扔在一邊,起身吩咐:“快將人帶進來!”
“是?!笔虖母┥響?。
田芬,鄧淵,宣璠………
趙綏見劉渙對先前被俘之人如此重視,一時不解,但也并未多言。
鄧淵,田芬,宣璠三人應召入內(nèi),紛紛拜伏行禮。
“不必多禮,諸位快起來?!?
劉渙并未先問結果,只是將三人扶起,好生寬慰一番。
“自眾卿走后,朕夙夜憂心,常念諸位辛苦。
朕雖先乘船北渡,然心亦牽掛你三人,如今見汝等平安歸來,便可寬心了。”
三人見天子記掛,亦心中感慨,田芬先奏言;“幸不辱陛下之旨,鄧淵,宣璠,受俘于郭汜營中,言語離間,散播謠言,使其對李傕疑心,臣則假意被俘于李傕帳下,收買巫柷,使其于陣前做法,動搖軍心。
現(xiàn)如今,李傕,郭汜兩軍交戰(zhàn),自相殘殺,我等則趁亂逃出,乘船北渡。”
成了!
劉渙大喜,如此一來,便可除掉身后一大威脅。
總算不用被人捻著屁股逃難了。
不過,至于李傕,郭汜之軍,現(xiàn)下到底如何,他還需再遣人詳細調(diào)查,這樣才能放心。
“諸位為漢室可謂辛勞矣!如此功勞,不能泯沒,朕會將汝等功績,傳示諸臣之中,命尚書刻石記功,待王師安頓,封賞功臣之際,定不相虧。”
三人本就一心為漢室,即便沒有天子封賞承諾,亦無怨言,當下皆言此乃自身本分,拜謝稱是。
田芬立在左側,想起賈詡尚在帳外,便拱手稟言:“臣有事稟奏,不知是否可言?!?
劉渙笑道:“田卿有何要說,但言無妨。”
田芬得允,斟酌了一番言語,方才開口。
“臣此次,幸不辱命,收買李傕帳下羌族巫柷,使其陣前做法,騙得李傕遲疑,不敢行軍。”
只是,此計之所成功,亦有謀臣賈詡之功,臣不敢一人獨攬功勞,亦不愿埋沒良臣?!?
田芬拜俯,將其中詳情講出。
“賈詡識破臣之計謀,卻未曾相告李傕,只言有心離開,卻不知該投何方,臣便以漢室需才,天子仁厚為由,勸其歸附漢室。
賈詡聽罷,自知為李傕獻計,有負于朝廷,起初不肯,但臣感念臨行之前,陛下曾向臣等哀怨,言漢室缺才,無計謀之臣,臣便有心引薦,使其為漢室效力?!?
說到此處,田芬言辭懇切:“臣與賈詡,昔日曾為同鄉(xiāng),此人胸有謀略,只是更重已安,但若論計謀,則無人能出其右,如今漢室缺肱骨之才,如此之人,定不能放任。”
田芬還在嘰里咕嚕,極盡全力向漢主講明賈詡之厲害,卻未曾注意到,在聽到賈詡二字時,天子神情之變化。
賈詡!
這二字落入耳中,劉渙詫異至極。
說實話,這是他自穿越東漢末年以來,事情發(fā)展最出乎意料的一次。
畢竟此次,只是寄希望于以田芬為首的三人,能夠如實按照他的吩咐,完成離間李傕,郭汜的任務。
卻不曾想,這田芬,竟然還帶回了賈詡。
皆言東漢末年有三絕。
笑起來的曹操。
哭起來的劉備。
狠起來的賈詡。
賈詡此人,身為漢末,三國初的謀臣,為人低調(diào),尋常不出手。
可若一旦出手,必能顛覆局勢。
都言諸葛孔明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謀臣,但其實賈詡之計,亦不遑多讓。
只是這人獻計,一向管殺不管埋,秉持著有危險隨時開溜的原則,對比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賈詡獻策,你聽了自是最好,但倘若不聽,他也不勸。
就是這等人才,竟隨田芬歸附漢室?
“倘若陛下不愿重用賈詡,臣只有一言,懇求陛下納之。”
田芬雖然有心舉薦賈詡,但亦知當年,王允設計,除掉董卓。李傕,郭汜聽罷,本欲投降,卻因賈詡之計,轉(zhuǎn)攻長安,王允由此被俘,其宗族血親,皆被屠戮,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