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偷天換日
- 漢末:陛下何故造反?
- 有道長言
- 3010字
- 2025-08-12 13:53:00
為了順利進入劉協的“行宮”,劉渙將頭發弄的雜亂,撥下一些蓋住前額,另外又在河邊挖來一些淤泥,均勻抹在自己的臉上。
而梁紹則在附近的村落里討得一些粗糧饃饃和栗飯,擺在一個木盤上,讓劉渙端在手中。
“營帳四周皆為虎賁羽林衛士,雖然較先前防備已經松懈不少,但仍舊森嚴,你可扮作周邊村落百姓,因聽聞天子圣駕在此而獻上家中僅有吃食,想要瞻仰圣顏。”
“期間你不要抬頭,更不要說話,別人問什么你只需點頭,其余的皆由老夫來說。”
劉渙點頭應下,此行成則為漢室天子,敗則為刀下亡魂。兇險可想而知。
………
漢帝劉協東歸途中遭到涼州軍閥李傕、郭汜等人的追殺,這時與其說是“東歸”,不如說是逃難,天子車架也只能歇在荊棘之中,所謂的“行宮”只不過是圍繞著幾間破舊瓦房所駐扎的營寨。
為保圣駕,剛被封為興義將軍的楊奉假意派人向李傕、郭汜求和,自己則暗中到河東向故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右賢王去卑求援,此時軍中皆由安集將軍董承監護。
二人初入營寨并無阻攔,只是周圍士卒見尚書領回來了一個蓬頭垢面的村民,不免十分詫異,不過由于梁紹是天子近臣,位高權重,眾人也只是觀望,不敢多說什么。
梁紹就這么帶著劉渙行至最好的一間瓦房前,屋前侍立著衛士數人,一人立于前側,正是國戚董承。
“見過尚書。”董承簡單抱拳行了一禮。
梁紹點了點頭,而后微微側身,露出一些劉渙的身影:“此人乃周圍村落百姓,因聽聞圣駕在此故來送食,祈愿拜見圣顏一面。”
董承聞言向后看去,卻見梁紹口中的村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面上還粘著許多淤泥,不免頓生嫌棄。
“何處來的臟垢賤民,豈能面見天子?”
董國戚雙眉緊鎖,擺了手道:“便將栗飯放下,稍后由專人進呈天子,至于這村民……便記他一功,待天子赴東都后可賜一官半職。”
國戚的反應在梁紹意料之中,他正色道:“此人暗啞,不能言語,家中貧困少有吃食,可即便是如此境況,在得知天子遇險后仍愿供奉僅剩的糧食。”
是個啞巴?
周圍侍立的衛士聽罷,不由紛紛側目看向劉渙,眼中露出些許憐憫。
劉渙:………
“百姓愿進栗飯表明漢室仍有余德,如若今日拒之,恐有失天下臣民之心。”
梁紹拱手道:“還望將軍通融。”
眼下天子全依賴楊奉,董承二人保護,即便梁紹身為尚書,也要顧全一二。
“天子雖然遇難,但畢竟尊卑有別。”
董承右手握劍,并無退讓之意:“若是這等賤民都可面見陛下,此事一旦傳出去,天下諸侯定要看輕漢室。”
梁紹聞言面色一沉,雙方正在僵持之時,忽見天子屋門微開,一個面白無須,宦官模樣的年輕人從中走出:“陛下聽到外間喧闐,使咱家視察其故。”
趙綏掃視了一眼梁紹以及立在最后的劉渙,心中略有詫異。
怎么帶回了一個形同乞丐的人?
待梁紹將村民獻食欲瞻仰圣顏一事盡數告知,他狀似思索。
“董將軍與梁尚書皆是為陛下考慮,各有道理,不如……便將此事呈報陛下,看陛下如何決定。”
董承面有猶豫,不愿打擾天子,不料梁紹卻搶先一步應下:“那就有勞趙內侍通報一聲了。”
劉渙在梁紹身后低頭站著,視線被些許淤泥遮擋,不過當他瞧見趙綏轉身入了那簡陋的瓦房后,就知道這事妥了。
天子已死,呈報給誰?
頂多就是趙綏進去轉一圈的功夫而已。
幾人在外等候了片刻,不多時,就見屋門重啟,趙綏走出笑了笑:“咱家方才將此事稟報天子,陛下聽罷心中大動,特命尚書梁紹帶村民入內。”
董承敬重天子,雖然心中不滿,還是退讓一旁:“天子既召,但請入內。”
梁紹暗舒一口氣,總算是順利將劉渙帶入了天子居所。
“此人是………”
緊閉房門后,趙綏先上下打量劉渙一眼,方才遲疑開口。
隔墻有耳,梁紹只得湊近趙綏耳語幾句,不料后者聽罷面露詫異,低聲質疑:“尚書莫要亂言,這怎么可能。”
見趙綏不信,梁紹也不多廢話,只是順手拿起一塊兒沾了水的粗布,遞給劉渙。
滿臉污垢的少年將粗布在面上轉了一圈,待趙綏再去瞧時,卻看到了一張與陛下一模一樣的臉!
“這……”
趙綏大驚,這才相信了梁紹之言。不過頂替天子一事太過瘋狂,他不敢直接應下。
“此事自古以來從未有之,你我二人……可行嗎?”
梁紹卻道:“漢室將傾,若再無天子,則天下諸侯將群起而攻之,屆時天下大亂,漢室將再無復興可能。”
趙綏仍舊思慮不已,此人雖與天子長得一般無二,但畢竟來路不明,若是因此亂了漢室血脈,那他們的罪過可就大了。
“此子乃中山靖王之后,亦為漢室宗親,由他代替天子,也不算是誤了大漢血脈。”
似是了解趙綏所慮,梁紹適時補了一句。
“漢室宗親”四字傳入耳中,趙綏面色微變,略有差異的看向劉渙。
與陛下長得一般無二,又是漢室后裔……短暫掙扎過后,趙綏終于下定了決心。
正統一失,天下將亂,到時各地不知要竄出來多少個九五至尊。
而像他這樣的內侍,依靠的就是天子,眼下正是逃難之時,如果天子沒了,那楊奉、董承也就沒了繼續抵抗賊兵的支柱,恐怕只會一哄而散,到時苦的還是他們這些身無自保之力的人。
這個時候,天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天子。
·····
“眼下只有生火,委屈陛下了。”
董承將火引遞給內侍趙綏,但仍有擔憂:“生火一事還是需得交給軍卒去做,不然………”
“將軍放心。”
趙綏適時止住董承滔滔不絕的囑咐:“時值深冬,又非宮闕,條件確實艱苦,陛下體恤將士辛勞,這點小事咱家去做便是。”
董承聽罷,想起士兵們昨日剛剛同李傕追兵打了一仗,確實辛苦,便不再堅持。
趙綏如愿拿到火引,卻有意環視四周,故作神秘,對董承低聲而語:“天子久未幸妃,不過今日卻有興致,咱家適時已于陛下面前為令妹美言,天子已有召董貴人入內侍奉之意,將軍可先告知貴人,早作準備。”
董貴人,即董承親妹,現同伏皇后與宋貴人一并伴駕隨行。
聽到天子欲要臨幸自己的妹妹,董承心中大喜。
“既如此,本將當先往告吾妹,使其早些籌備。”
趙綏笑而不語,只是點了點頭,見董承走遠,他復又吩咐護衛在兩側的數名士卒整備修整:“陛下特敕汝等歸休,爇火以御寒,此間咱家自會派人代戍。”
幾個衛士從昨夜就一直站到了現在,早已手腳冰涼,身體困乏,眼下見趙內侍開了這個口,以為很快便會有人輪守,便也沒有過多推辭,應下后便離依次離開。
待趙綏以各種理由支走了護衛左右的士卒后再入屋內,看到的已經是身著天子服飾的劉渙,而真正的皇帝劉協,此刻卻被換上了村民衣著,被移至榻下,半靠在桌椅角旁。
趙綏恍惚了一下。
劉協與劉渙身形相似,根據方才密議的結果,便將原天子劉協與劉渙的衣物互換,扮作村民模樣,而后以天寒為由取得火引子,將皇帝的面部、手部燒至無法認清,而后謊稱意外走水,到時外人見到身穿粗布的尸體,只會以為是不幸燒死的村民。
可身為臣子,梁紹不忍心見天子連尸身都不能保全,一時哽咽,掩面而泣,趙綏亦是雙手顫抖,遲遲不敢點燃。
整個屋內彌漫著濃烈的悲痛氣息,劉渙看著已經駕崩的天子劉協,不由輕嘆一聲。
一個王朝末年的皇帝,始終都為漢室而活,身為帝王,最終卻死在草野之中。
梁紹,趙綏身為天子身邊近臣,不忍動手情有可原,只是眼下事勢急迫,時不可失,他與漢室這條大船已經徹底綁在了一起。
要么順風而行,要么翻船而亡。
劉渙攥緊手心,上前幾步,面對天子拜行叩首之禮,于梁紹,趙綏詫異的目光中,沉聲開口:“漢室之責,吾將負之,龍馭倦矣,當棲梧而息。”
“時迫事急,宜速決斷!”
此話一出,猶如棒喝當頭,將沉浸在悲傷中的二人瞬間點醒。
趙綏心頭一顫,只見火光漸灼,天子破玉錘珠的面容隱于一片朦朧之中。
“風雨幾年,陛下如今可安息矣。”
………
“失火了!”
“失火了!”
一聲尖銳的喊叫驟然響起。營寨內登時亂作一團。
待董承慌忙從妹妹董貴人那處出來時,卻被人告知,天子的居所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