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奪門之變始末
- 我,正德,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北馬山
- 3107字
- 2025-08-02 17:19:58
朱祁鈺猛然來這么一下,直接給朱元璋給嚇了一跳。
剛才光顧著揍老四和關心標兒大孫他們了,都忘了這還有一個人了。
朱棣更是眼前一亮,逮到機會直接轉移話題道,
“爹,咱還是先問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我的事以后再說也晚不了。”
“你還有臉說!”
朱元璋聞言瞪了一眼朱棣,不過看著一臉慘然的朱祁鈺,心中也有些心疼。
雖說朱祁鈺是老四這一脈的,可畢竟也是他朱元璋的子孫。
于情于理,他這個當太祖的都得管一管。
“娃,你先起來,既然都是我大明皇帝,咱要遇到什么困難,咱肯定是要管上一管的。”
“還有你們兩個也是一樣,都把自己的情況說一說,看看有什么問題,咱一并給解決了。”
“嗯,就從厚照小子你開始吧。”
聽到這話,跪在地上剛被攙扶起來的朱祁鈺神情一愣。
不是,太祖爺,您咋能這么偏心呢?
明明是我先說的啊!
不過既然太祖爺都開口了,朱祁鈺也不好再說什么,只得眼巴巴的看著朱元璋。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厚照輕笑一聲,開口道,
“后輩年號正德,如今剛剛登基繼位不過半年之久,正值正德元年。”
“首輔為李東陽,次輔為劉健、謝遷。”
“去年國家歲入糧食兩千六百萬石,折色為白銀的部分也有一百五十萬兩。”
“雖有一些癬疥之疾,朕有足夠的自信能夠解決。”
朱厚照這話說得十分自信。
不過說實話,實際情況其實并沒有他說的這般樂觀。
去年全國的糧食稅收確實還有兩千六百萬石之多,看似和洪武十四年的稅收好像差不多。
但是,這不代表土地沒有兼并。
恰恰相反,自洪武到正德,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土地兼并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
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了。
洪武年間,全國耕地還有850萬頃。
到了弘治年間,全國耕地就只剩四百萬頃了。
少的那些耕地,并非是農民不努力勞作,而是都被那些個士紳豪強給兼并了。
可以說,到了正德年間,土地兼并之嚴重,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程度。
不過即便如此,朱厚照仍有足夠的自信解決這一問題。
甚至都不用他費心去思考如何抑制土地兼并。
穿越之前,歷史早已告訴了朱厚照答案。
無他,唯考成法和攤丁入畝爾。
以考成法肅清吏治,再清丈田畝,以攤丁入畝之法抑制土地兼并。
這都是歷史上已經證明過可行的法子。
朱厚照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
至于文官士紳們會不會反抗,說實話,朱厚照巴不得他們反抗。
正好他嫌沒有理由殺人呢。
不過這些就沒必要在這和朱元璋細說了。
看著朱厚照如此自信,朱元璋也不多問。
畢竟這仙人手段般的大明皇帝聊天群的群主都是朱厚照,定然是有些本事的。
實在不行,這不是還有自己嗎。
朱元璋當即主動開口道,“咱這邊是洪武十五年,剛剛平定云南,之前的事你們也知道,數次北征,打的北元韃子大敗而歸。”
“至于稅收倒是和厚照小子差不多,都是兩千六百萬石上下。”
朱棣聞言連忙開口道,“我那邊是永樂五年,我派人編纂《永樂大典》,記錄天下學識,同時還派遣鄭和敕造寶船南下西洋,宣揚我大明威名于海外。”
“另外我北方韃子們這兩年也不太安穩,我準備過兩年就開始北伐,爭取徹底安寧北疆。”
“至于稅收這塊,托爹的福,兒臣倒是多了不少,大概能有個三千萬石上下。”
說完,朱棣惴惴不安的看向朱元璋,
“爹,兒臣自登基以來,無一日怠政,只想為天下百姓造福啊。”
看著略有些惶恐的朱棣,朱元璋一時之間心情復雜。
朱厚照見狀,當即主動開口道,
“太祖爺,太宗并未說謊,也確實是雄才大略,即位之后更是勵精圖治。”
“軍事上,南征安南,將安南收歸華夏版圖,開疆拓土。”
“更是五次親征漠北,封狼居胥,打的韃靼、瓦剌不敢南下。”
“還有編纂的《永樂大典》,更是被稱為古今第一奇書,鄭和下西洋,更是揚我大明天威于海外,萬國來朝。”
“太宗在位二十余年,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幅員之廣,遠邁漢唐,史稱永樂盛世。”
聽到這話,如今才永樂五年時期的朱棣當即滿面紅光,迫不及待問道,
“厚照小子,后世史書當真是這么記載的?”
“朕當真封狼居胥,打的胡人不敢南下?”
“還有那‘遠邁漢唐,永樂盛世’,這都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有史書為證。”朱厚照聞言笑著點點頭。
朱棣聞言臉上頓時溢出抑制不住的笑意,滿臉驕傲的看向朱元璋,活像一個等待夸獎的孩子。
朱元璋本也十分自豪。
不管怎么說,朱棣都是他的兒子。
兒子做得好,他這個當老子的臉上也有光。
只是看著朱棣這一臉得意的勁,朱元璋就氣不打一處來,不由得冷聲道,
“怎么,你個謀權篡位的逆子,還想讓咱夸獎你一番不成?”
“怎么,讓后世子孫都跟著你學?”
聽到這話,朱棣一張老臉頓時垮了下來,“爹,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
朱棣現在都快哭了,他現在是說話也不是,不說話也不是。
朱厚照見狀當即開口替朱棣解圍道,
“太祖爺,太宗的事不著急,還是一會兒再說吧。”
“咱們先聽聽我這太爺爺怎么說吧。”
按輩分來說,朱祁鈺確實是朱厚照太爺爺那一輩的,這么稱呼倒也沒什么問題。
聽到朱祁鈺這話,朱元璋當即就坡下驢,冷哼一聲,
“既然厚照小子都開口了,那就一會兒再和你計較。”
說著,狠狠瞪了一眼朱棣,隨后看向一旁眼巴巴望著自己的朱祁鈺,“娃,你說,你那到底是啥情況,讓你這么委屈?”
“是不是那些個文官欺負你了?”
聽到這話,朱祁鈺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酸楚,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太祖爺,我心里苦啊,我不明白我明明待他們不薄,為何要如此待我!”
看著哭的涕泗橫流的朱祁鈺,朱元璋眼中閃過一抹殺氣。
果然,咱就知道,這些個文官就沒一個好東西。
咱都把丞相制度給廢了,這些個文官居然還能如此,簡直是豈有此理!
殺!必須要殺!
“先別哭,你先好好說一說,這些個文官是怎么欺負你的。”朱元璋強忍心中怒意,一字一句開口道。
朱祁鈺聞言平復了一下情緒,這才開口道,
“太祖爺,我還沒死呢,這些個文武大臣居然就擁立太上皇復辟,您說這是不是欺人太甚?”
“我自問待他們不薄,他們焉敢如此?”
???
朱元璋頓時滿頭霧水。
不是等會,文武大臣擁立太上皇復辟?
哪來的太上皇?
瞬間,朱元璋就想到了唐太宗,想到了李淵,看向朱祁鈺的目光一下子就不對勁了。
你小子濃眉大眼的不會也是個謀權篡位的造反派吧?
朱厚照見狀嘆了一口氣,開口道,
“太祖爺,我這太爺爺情緒太激動了,還是我來說一下這前因后果吧。”
“那好,厚照小子你來說。”朱元璋當即看向朱厚照。
他倒要聽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厚照停頓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緒這才開口道,
“我這位太爺爺,年號景泰,為了方便,我就以景泰帝相稱。”
“景泰帝所言之事,歷史上記載為奪門之變。”
“武將石亨與宦官曹吉祥、都督張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楊善、太常卿許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聯手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
“朱祁鎮之所以是太上皇,原因并非是如太祖爺所想,而是源于其自身。”
“朱祁鎮本是宣德皇帝朱瞻基嫡長子,年號正統,因好大喜功,加之過分寵信太監王振。”
“最終,在王振的蠱惑下,于正統十四年決定親征瓦剌,最終因輕信王振,指揮失序,兵敗土木堡。”
“朱祁鎮本人更是淪為瓦剌俘虜。”
“最終瓦剌兵臨京師城下,幸有于謙力挽狂瀾,與一眾文武大臣擁立景泰帝以鎮人心,隨后率領軍隊最終成功保衛京師。”
“保住了我大明江山。”
聽完朱厚照這番長篇大論,朱元璋和朱棣兩人都是臉色鐵青,不知道該說什么是好。
堂堂大明天子,竟然淪為俘虜,這和那靖康之恥又有何區別?
直到聽到于謙最后力挽狂瀾,朱元璋和朱棣這才神色稍緩。
總算是還有個好消息。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這么說來,這個于謙倒是還算不錯。”
“不過這所謂的瓦剌竟如此厲害?竟能一路打到應天城下。”
“等等,你方才說,這個于謙只是守住了京師,莫不是我大明如今只有半壁江山?”
聽到這話,朱厚照看了一眼略有些心虛的朱棣,這才干咳一聲道,
“那個,太祖爺,自從太宗改北平為北京,并于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后,如今我大明的京師已是北京。”
“至于應天南京,則是陪都。”
“????”
朱元璋頓時轉頭看向朱棣,一臉不善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