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君臣奏對,推行考成法,新群員朱由檢
- 我,正德,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北馬山
- 3175字
- 2025-08-09 08:01:00
正德朝,乾清宮。
朱厚照盤膝坐在地上,閉目打坐。
一縷縷靈氣在體內流轉,將周圍的寒意盡數驅散。
站在一旁小心侍候的劉瑾眼眉低垂,眼神深處滿是敬畏之色。
良久,隨著靈氣運轉過一個大周天,朱厚照體內靈氣悄然多出一縷。
“呼!”
朱厚照睜開眼睛,看向一旁的劉瑾。
“李卿他們到了嗎?”
劉瑾聞言連忙恭敬回道:“回陛下,李閣老他們方才便到了,一直在殿外候著。”
“奴婢現在去宣他們進來?”
聽到劉瑾說李東陽他們早就到了,朱厚照心中有些感慨。
自從自己去了一趟景泰朝回來后,京城的這些官員們對自己便奉若神明,恭敬異常。
就連李東陽這些個閣老們,如今都不敢打擾自己修煉,而是恭恭敬敬的在殿外等待。
要知道現在可是二月份,天還冷著呢。
李東陽都快七十了,也是難為他了。
“讓李閣老他們進來吧?!敝旌裾拯c頭道,“另外,以后李閣老他們到了,若是朕不得空,便先將他們引到偏殿等候。”
“都是朝中重臣,凍壞了身子不值當?!?
“奴婢遵旨。”
劉瑾恭敬點頭,隨即躬身轉身離開。
片刻后,李東陽、楊廷和、王守仁三人走進殿內。
“臣李東陽、楊廷和、王守仁叩見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敝旌裾拯c點頭,“三位愛卿不必多禮。”
“李愛卿年紀大了,就別站著了。”
“劉瑾,給李閣老賜座?!?
一旁的劉瑾聞言當即搬了個錦墩放在李東陽身后。
“臣,謝陛下厚恩。”
李東陽恭恭敬敬的說完后,這才坐在了下去。
楊廷和和王守仁兩人就這么站在一旁,心里也沒什么感覺。
主要是人家李東陽都快七十多歲的人了,他倆一個48一個34,實在是沒什么好攀比的。
“李卿,考成法如今推行的如何了?”朱厚照不等三人開口,便主動問道。
自三個月前,朱厚照自景泰朝回來之后,便召集內閣,欲要進行改革。
大明自洪武元年立國,到現在的正德元年,已經138年了。
雖然看上去繁花似錦,甚至剛剛過去的弘治朝在歷史上還得到了弘治中興的評價。
可知道歷史走向的朱厚照十分清楚,這一切只不過是烈火烹油罷了。
而欲要改革,第一步便是肅清吏治。
否則王安石變法,便是前車之鑒。
好好的一個青苗法,愣是讓下面的人把一個益民之法變成了害民之法。
考成法便是朱厚照用來肅清吏治的一柄利刃。
考成法,其實就是一種針對全體官員的考核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先把官員應辦的事情記載一個賬本上,然后由六部和都察院逐月進行檢查。
說白了,就是古代版的KPI指標考核。
和以往六年一次的京察以及三年一次的大計相比,考成法大大提升了考核效率。
最重要的是,考成法,實際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官僚的控制。
只要考成法能夠順利推行,朱厚照下一步無論是要做什么,都會方便很多。
聽到朱厚照的話,李東陽當即起身恭敬回道:
“回陛下,臣年老體衰,此事大多由楊閣老主持,臣不過是在一旁敲敲邊鼓罷了?!?
“臣請讓楊閣老回答陛下這個問題。”
李東陽看的清楚,如今的陛下乃是天縱之資。
不光有穿越時空之能,還提出了考成法此等精妙之法。
若無意外,將來必然是一位千古之明君。
而楊廷和和王守仁都是毫無疑問的大才。
他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馬上就是古稀之年,與其強行賴在這個位子上不走,還不如給后來的年輕人鋪鋪路。
也算是結個善緣。
“可,那楊卿你便來給朕說一說?!敝旌裾拯c點頭。
楊廷和的想法,算是與他不謀而合。
朱厚照之所以讓楊廷和和李東陽一同推行考成法,便是想讓楊廷和積累一下經驗和請威望,后面好接李東陽的班。
聽到朱厚照點頭應允,楊廷和有些驚喜,先是感激的看了一眼李東陽,這才恭敬開口道:
“回陛下,實施考成法的公文已下發到地方各省,絕大部分州府上月考核情況已然匯總到六部和都察院。”
“六部和都察院現正在對此進行核查?!?
“只是部分州府距離京師太過遙遠,來往交通不便,截止到現在,仍有部分州府的核查情況尚未抵達京師?!?
“臣已派人前去催促,想必要不了多久便能抵達?!?
朱厚照聞言點了點頭。
對于這個結果他還是很滿意的。
至于李東陽所說交通不便之事,朱厚照也能理解。
畢竟就像是廣西、云南這些地方,就現在的交通情況,來回光是路上少說也得一兩個月,時間晚點也是正常。
只要考成法推行順利,些許瑕疵就沒有計較了。
“楊卿不愧是國之肱骨,這段時間辛苦了。”朱厚照笑著道。
“這都是陛下的功勞,臣不敢貪天之功。”楊廷和搖搖頭,一臉認真回道。
楊廷和心中其實也十分感慨。
作為朱厚照身為太子時的老師,楊廷和很清楚自己這位陛下有多聰明。
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位學生竟然聰慧至此。
整個考成法,從思路到具體的實施方案,都是由朱厚照一人提出。
世人皆以為,考成法是他們內閣提出來的法子。
或是李東陽、或是楊廷和、或是王守仁。
殊不知,這都是陛下一人的手筆。
他楊廷和只不過是干了些跑腿的活罷了。
“楊卿太過謙虛了?!敝旌裾章勓孕χ鴵u頭道,“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將考成法順利推行至全國,這如何不能算是大功一件?”
“這樣吧,朕便賞楊卿今年俸祿翻倍,楊卿不可再推辭?!?
“奧對了,還有李卿,今年俸祿一并翻倍?!?
朱厚照大手一揮,直接給了兩人雙倍俸祿。
聽起來好像很多,可由于朱元璋定下來的優良傳統。
大明的官員俸祿實在是不算多,即便翻倍,對于朱厚照來說也是毛毛雨。
更別說,還只是一年的俸祿了。
不過即便如此,李東陽和楊廷和兩人依舊十分感動,當即躬身行禮:
“臣,謝陛下厚恩。”
“行了,行了,咱們君臣之間不用這么多禮節。”朱厚照擺擺手,隨即看向一旁的王守仁,
“王卿,宛平鐵廠如今如何了?”
宛平鐵廠,也就是系統獎勵的漢陽鐵廠。
回到正德朝后,朱厚照就將其安置在了順天府的宛平縣,索性直接改名為宛平鐵廠。
順天府宛平縣,即后世的門頭溝區。
之所以選擇將鐵廠安置于此,一是此地處于京師附近,便于管理。
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地有煤。
而且還能借助永定河和通惠河的水運,源源不斷地將外地的鐵礦石運送至此。
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聽到朱厚照的話,一直沒有說話的王守仁上前一步,恭敬開口道:
“回陛下,宛平鐵廠的生產如今已然逐漸進入正軌。”
“如今可月產生鐵八百萬斤,精鋼一百六十萬斤。”
“等工匠進一步熟悉鐵廠的各類器械后,產量還能進一步提高?!?
“而且用宛平鐵廠所產精鋼鑄造的兵器甲胄,比之目前朝廷鑄造兵器甲胄質量好了一籌不止?!?
朱厚照在心里大概換算了一下。
差不多就是生鐵四千噸,精鋼八百噸。
這個數字還遠達不到宛平鐵廠的最大產量,不過宛平鐵廠如今不過建成三個月,能有如此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至于宛平鐵廠的鋼材質量更好,本就是應有之義。
漢陽鐵廠的煉鐵技術,本就是超過這個時代的。
“王卿做的不錯,和李卿他們一樣,今年俸祿加倍?!敝旌裾諠M意點頭,隨后繼續道,
“王卿再辛苦一些,將產出來的這些鋼鐵,給朕統統造成甲胄兵器?!?
“另外,命工部派遣一批火器工匠去宛平鐵廠,看看能不能利用宛平鐵廠的鋼材推陳出新,造出威力更大的火器?!?
“若是有工匠成功研制出新式火器,朕重重有賞。”
聽到這話,王守仁眼中閃過一抹驚訝,不過還是恭敬點頭。
這么多鋼鐵,既然生產出來了,總不能放在庫里生銹。
打造成武器甲胄,研究新式火器,總比打了敗仗后割地賠款強。
“三位愛卿,可還有其他事要稟報?”
“若無事,便退下吧?!?
李東陽三人聞言隨即躬身告退。
【群會議冷卻時間結束,本次群會議將會邀請新成員入群,群主可發起新一輪群會議,是否發起群會議、邀請新群員?】
李東陽三人剛走,朱厚照耳邊便陡然響起一聲機械提示音。
“又可以發起群會議了?看來這所謂的群會議應當是三個月一次。”短暫的驚訝過后,朱厚照便恢復了平靜,“邀請新群員,發起群會議?!?
【正在搜索新群員。】
【搜索完畢,已邀請朱由檢加入群聊?!?
【大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加入群聊。】
“朱由檢?”
看到新群員的名字,朱厚照心中一愣,隨即眉頭一皺。
明朝便是在朱由檢在位時期滅亡的。
要是崇禎初年的朱由檢還好,那時候的大明雖說風雨飄搖,可還能勉強保持穩定。
可要是崇禎末年的朱由檢……
嘖嘖。
“也不知道太祖見了崇禎,會是何等反應。”
朱厚照心中想著,周身散發淡淡光芒。
下一瞬,光芒大盛,朱厚照的意識也隨即步入群會議內。